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交通通讯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对2002年~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交通通讯的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基本需求等消费现状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交通通讯设施投入、大力发展交通通讯业、转变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发展交通通讯消费信贷等一系列促进农村居民交通通讯消费需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看我国的消费需求低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绝对收入假定”、“相对收入假定”、“持久收入假定”、“生命周期假定”、“消费决策影响收入假定”等,是以凯恩斯为首的当代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它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研究了消费变动的各个影响变量,特别是研究了收入变量对消费变动的影响。我国目前的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现期收入在减少、由过去收入和别人收入所带来的“棘轮作用”和“示范效应”弱化、未来收入在减少、未来支出在增加等。走出消费需求低迷,需要从制定收入增长政策、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消费信贷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了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从理论上推导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对消费需求的制约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支出的相关数据,将人群按收入水平划分为高、中、低三组,实证分析高收入人群与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和消费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刺激消费需求对确保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消费需求不足已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最终消费时经济持续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政府应通过增加公共消费、完善收入分配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优化支出结构、完善税收政策、促进新农村建设、促进消费热点转换、积极发展消费信贷等手段刺激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展现了江苏省消费需求水平偏低的现状,分析了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进而认为,江苏居民消费需求扩张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又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关键,据此,作者提出了拉动城市消费需求,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2000~2013年中国农民的消费支出与工资性收入数据,利用回归分析发现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相关性较高。因此,通过农民消费支出与其工资性收入的实证关系说明,适度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能够有效启动农村消费需求,进一步促进消费持续稳定健康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从基本消费需求、需求的收入弹性、边际消费倾向及增量投向系数等角度,运用ELES模型对2010年《广西统计年鉴》提供的城镇居民收入、消费支出等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优化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居民各类消费品的边际支出份额有很大的差异,食品和衣着这类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费品的边际支出份额小于1,而其他六类消费品则都大于1。从支出弹性上看,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在不断改善,而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存性消费比重逐步降低,发展性消费开始成为提高农民福利水平的主要手段。因此,应该在进一步努力提升农村居民收入的同时,扩大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补贴政策,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此外,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的支出弹性随收入分布呈倒U变化,这极大地改进了传统需求系统只能拟合线性变化的不足,丰富了对居民消费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借助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ELES分析法,分析近年来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寻求农村居民消费的变化规律,求解农村居民消费扩大的途径和满足农村居民消费的措施。一、ELES法计算居民基本消费需求的模型线性支出系统是斯通(R.Stone)提出的商品需求系统模型,其表达式为:nvi=p  相似文献   

10.
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其症结在于有效供应不足与有效需求不足的双重约束、预期收入减少与预期支出 增加的双重压力、企业过失行为与消费环境恶性的双重障碍。启动内需的宗旨是强国富民,实质是调整社会分配关系,关键在于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市场环境,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信心,全面启动积存购买力、现实购买力和潜在购买力,加速城乡市场发展,扩展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最终消费率的分解,发现导致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的表面原因在于居民消费项目的变化。但是,通过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特点的分析后发现,导致居民消费过低的根本原因,一是居民真实收入不高,居民的储蓄性动机仍然很强,政府对居民的“补贴不足”;二是政府对消费性投资产品的供给严重不足。对于这两方面的原因,政府都可以采取有效的行动来改善目前的消费状况。实证分析表明,居民真实收入的增加依然是影响居民消费最重要的因素;政府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性支出的增加可以有效促进居民消费,而对消费性产品的投资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的扩大。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及其趋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卢茨的ELES模型,对三个年度的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以及变动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逐年下降,2001年的值低达0.5195,但食品的边际消费倾向仍占据最高位;基本需求分析表明,居民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支出呈递增趋势,2001年还有20%的低收入户的实际消费支出没有达到基本需求;收入需求弹性分析说明,杂项商品的需求弹性三年都高居首位且呈上升态势,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的弹性都有趋于下降的趋势。最后,本文提出了对应于结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江苏和安徽两省进行的农户调查数据,讨论农民工汇款对农户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与没有汇款的农户相比,收到汇款的农户的健康、住房和其他支出在生活消费支出中的份额更低,食品和衣着支出在生活消费支出中的的份额更高。其他各类别支出在生活消费支出中的份额,在收到汇款的农户和没有汇款的农户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汇款主要被农户用于当前消费性支出,而不是投资性支出。  相似文献   

14.
考虑到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本文研究了我国29个省市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首先对全国城镇居民收入消费进行建模,了解我国的整体消费情况;其次对我国29个省市城镇居民的收入消费建立平行数据模型,分析出各省市居民的消费行为存在较大差异,从居民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两个方面分析得出近十年来我国居民消费一直低迷,消费需求不足.而低收入者过多和居民"重收入、轻消费"的行为是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针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低迷的现状,政府应充分发挥在收入再分配上的功能,更好地完善分配制度,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进一步拓宽消费领域,改善消费环境,倡导文明合理消费,从而提高社会平均消费倾向和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把居民消费水平提升上去,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引入常数相对风险规避效用函数,构建信息消费增速变动的福利效应模型,采用1993-2011年中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数据,从总体和收入分层视角对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增速变动的福利效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表明信息消费增速变动具有相当大的福利效应:信息消费增速提升1%,相当于在农户无限生命期界内每年增加0.39%~17.73%的信息消费产品或服务;而信息消费增速下降1%,相当于在其无限生命期界内每年减少0.52%~22.28%的信息消费产品或服务。同时,信息消费增速变动的福利效应具有明显的群体差异性,对高收入农户的影响比对低收入户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在促进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总量增长的同时,应稳步推进制度改革,从而缩小不同收入水平农户间的信息消费鸿沟。  相似文献   

16.
政府支出的增加对居民消费会产生挤出效应,也会产生挤入效应。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基于1995—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分税制下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体而言,东部地区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从地方政府支出的结构来看,东部地区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政府消费支出次之,政府投资支出的挤入效应最小。  相似文献   

17.
利用对新疆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基于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农户资金供求的影响因素,估计新疆农村金融抑制程度,采用平均处理效应下的Match模型估计农村金融抑制的福利损失程度,研究表明:新疆农村金融抑制程度为67.82%,农村金融抑制对全部样本农户和遭受农村金融抑制的样本农户的消费支出、纯收入和经营纯收入均有负向影响,且全部样本农户的福利损失与遭受农村金融抑制农户的福利损失没有明显差异;上年生产性固定资产、上年金融资产余额、重大活动支出、是否处于高经济水平村庄等因素对农户资金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户主受教育水平、户主有无技能、是否有干部成员、获赠所得、是否处于资金丰裕村庄、非正规途径贷款、是否处于高经济水平村庄等因素对农户资金供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ELES模型为基础对2003-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进行横截面数据的计量分析.计量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的基本需求量增长慢于收入增长速度、基本需求量结构趋于稳定、低收入者的消费支出低于基本需求量水平;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受非收入因素的影响较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各种商品的收入弹性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此外,由于在恩格尔系数测量中并没有将基本食品消费量和非基本食品消费量进行区分,因此恩格尔系数无法准确的反映非基本食品消费支出与居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消费方式从与传统农业生产相适应的分散化、个体化、封闭性、低层次的传统消费方式,逐步向集中化、社会化、市场化、重视享受与发展的现代消费方式转变;其中,农村耐用消费品消费从"贫困—温饱"到"温饱—小康"再到"小康—全面小康"的三个阶段特征表现得尤为明显;消费习惯、消费者的自我认同、社会分层属性、区域位置、消费制度、家庭生命周期以及家庭收入是影响农村耐用消费品消费方式及其演进方向的重要因素。消费方式的变迁可以直接带来消费量的增加,而消费方式的变迁综合地取决于农民自身因素、农村客观环境因素和农民收入;同时推动消费方式变迁和农民收入增加,可以用较小的社会变革实现农村消费的较快增长。因此,新农村建设应"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三者并重,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农村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