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无论哪种激励方式,都应该确定一个底线——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自我激励的,你一定要找到他自我激励的点在哪里。激励是销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就算一切具备,但如果销售人员不想做的话,谁也没办法。  相似文献   

2.
提到尚8,就不能不提薛运达。很难说薛运达和尚8究竟是谁成就了谁。就像那个著名的鸡和蛋的话题,你越是想探究真相,反而离真相越远。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薛运达,尚8也许至今还是一个静静地等待被注册的标识;反之,如果没有尚8,也就不会有现在这个玩命干、每天只睡5个小时、充满了使命感的薛运达。  相似文献   

3.
《中外企业文化》2004,(4M):U009-U009
最近,在互联网上看过一个民意调查:如果让你从《西游记》的师徒四人中选一个做老公,你会选择谁?被调查的有98位女性没有人选唐僧,10人选孙悟空,14人选沙僧,最能博取美眉们欢心的竟是好好先生猪八戒(74人)!  相似文献   

4.
思源     
明理懂事很难,能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难上加难。有多少人,一生中道尽张长李短,到头来发觉最不了解的人原来是自己。如果趁着自己的人生列车离终点还远,多用点心思琢磨一下自己,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被车窗外的美妙幻景诱入歧途。每天早起睁开双眼,想一想咱是谁的子女;端起碗筷,想一想咱吃的是谁给的饭。谁给的生命谁给的饭,是一个人生命中最为根本的两件事情。即使你出身高贵,也不要认为自己生下来就高人一等,你应该比谁都清楚,父辈们最大的希望,是有人能把他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管理好、建设好。他们是吃着百姓亲手种下、又用独轮车千里…  相似文献   

5.
谭琴 《东方企业家》2004,(10):122-123
下属出差时,很多领导的一个常问问题是:谁接替你?如果你对此没有想过.就不可能给出令领导满意的答案,那你也永远别想得到升迁  相似文献   

6.
10年前,IBM总裁到中国来,中国移动董事长问:“你很有声望,请教一个问题。员工、股东、客户三者之间谁最重要?”答:“缺一不可。如果非要说谁最重要,员工排第一,有满意的、有幸福感的员工,才会有满意的客户和股东。” 有一句话说:企业成功看高层,企业优秀看中层,企业卓越看基层。  相似文献   

7.
马屁精就像一个庞大的神秘组织,你很难从他们的长相、身高、性别或者身上的针味来判知n不过要辨识他们也不难,因为马屁精多半有他们明显区别于常人的行事原则。环顾四周休会发现抢马屁的情形是如此普遍,以至于让人有些心惊肉跳:自己原来也迫不得已拍过谁的马屁呢。不过大可不必惭愧得红7胜其实只要活着谁都难免会面临口是心非或拍拍马屁的时刻。这里我们的矛头只指向那些深连拍马屁之道的伯马屁高手也就是通常被称之为“马屁精”的那类人正是他们,促成了办公室”马屁文化”的繁荣。马屁精的”功力”有深有钱如果你以为拍马展就是说点甜…  相似文献   

8.
袁岳 《中国企业家》2008,(5):130-130
企业家如果要发言,摇身一变成了慈善家、教育家、运动家、媒体明星与生活家了柳传志轻易不出面了,张朝阳据说也轻易不出面了,江南春也不太爱抛头露面了,连一向爱秀的潘石屹也开始尽量省着露面了。如今如果你是个跨国公司的高管,你不能乱说话,因为有说话规定,谁能说谁不能说,说什么什么时候说都有规定,违反者,  相似文献   

9.
《中国中小企业》2001,(7):18-19
近几年,民营企业界尤其是传媒在谈到民营企业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多半是说银行给予的支持特别少,抱怨没有得到政的额外的支持。我是16年前开始做生意的,从来没有想过谁给我们额外的支持,觉得人家不找我们麻烦就很好了,十几年 人家没有找过我们什么麻烦,觉得这很幸运。如果一个人不能自己去创造第一笔财富,以后你也没有这种能力,也断定了你没有能力领导一个大的企业。如果第一笔钱你都赚不到,还指责这个抱怨那个,那你以后就不要去赚钱,也不可能赚到钱。你可以做学问或者到大公司去做某一方面的开创者,也许能更出色一些。总之,淘第一桶金能验证一个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墨白 《监督与选择》2011,(11):40-41
讨论三包致策最关键的一个点墨“为谁而设”,如果是为了厂家的利益,那么也许根本不需要这样一个条文。但如果为了消费者的利益圈多的不如意,也能扭转买家与卖家之间不对称的地位。因此,这是一次质变,尽管还有很多量变需要通过时间和经验来积累。  相似文献   

11.
普洱茶价格跳水,上万散户被套牢;深圳房价今年暴涨52%:两市绝地反攻,沪指大涨165点…打开电脑,这样的标题从新闻网站喷涌而出。这是一个沸腾的年代。在这个国度的大小餐桌边,股票、房子、基金成了最热的名词。如果你不炒点什么,甚至如果你不能说点什么投资理财,都有落伍的危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中外管理》2008,(5):111-111
如果认真看完《士兵突击》的话,许三多(一个能力一般却很忠诚的人)和成才(一个能力很强却缺乏团队精神的人),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这两个人物,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心中,做出评判。 如果你是老板,许三多和成才现在去你的企业或者团队面试,你会选择谁留下,或者是两个都要,或者都不要?  相似文献   

13.
Q:您觉得医药行业的市场容量是可以无限扩大的吗? A:我个人觉得不是。为什么这么说,医药是什么,是你有病了才会去看医生,才会去吃药。如果身体好好的,谁会去买药吃,谁会去看病?其实医药行业是一个很窄的行业,中国今年全国的容量也不过13000个。虽然我国医药市场是在不断扩容的,但是也就是在1万亿、2万亿、3万亿左右,它是有天花板的。不像食品,说你今天多吃了几碗米饭,没什么大碍,医药是要靠控制量来把握安全的。又不像香烟,烟不治病,甚至还一直在宣传吸烟有害健康,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去买。  相似文献   

14.
如果你能通过某些正当的途径垄断某些资源,请你最大程度地做!你会发现这样一个正确的战略决策可以让你的企业.让你的后代受益无穷。垄断并不可耻,关键看谁能慧眼发现一种廉价资源的巨大未来价值,而抢先行动!  相似文献   

15.
黄光华 《福建财会》2001,(10):45-45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谁也跑不了,谁也躲不掉,于是,谁也离不开药店.谁也离不开医院。然而,俗话说得好,“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如果有了病却又缺钱,岂不十分尴尬。  相似文献   

16.
所有的战略都应当注意一个聚焦点。我们的战略聚焦点往哪聚呢?就是要形成我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你这个企业、这个国家、这个地区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竞争将必败无疑。那么这个核心竞争力是谁完成、谁提出的呢?是人才。 西方学者检测一个城市、一个企业有没有战略,不是在书本上,而是存在于我们头脑里面。比如我们问一个企业:你有战略吗?你有人才战略吗?他们回答说:有的,我给你念一段。别念了,  相似文献   

17.
如果让你在三国众多的谋土中挑选一个,作为你的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你会选谁?可能有很多人都会选择诸葛亮,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多智?因为他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还是因为他在中国数千年传说中的被神化?可是,按照现代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要求来看,诸葛亮并不是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家》2009,(13):65-66
《中国企业家》:你现在已经是一个文化品牌了,任何一个品牌背后郜会有资本、商业的力量.这些力量会和艺术有摩擦吗?张艺谋:我不理解你所说的力量是怎么回事,我认为我就是拍电影的,如果你是指经济方面的事,我通常都交给搭档,让他们去运作,我基本上不管,所以你刚才所说的东西我完全不清楚。像新画面公司他们在推广、发行各方面有需要的话,偶尔张伟平会和我说,你要跟谁吃个饭,见个面,大不了就是技个.  相似文献   

19.
“其实咱们谁也离不了谁,谁想把谁挤垮.谁想把谁控制在手心之中可能性都不大。你能给我付出,我就带头扶持你的品牌。你若拿我黄光裕平衡我的对手,我就有办法去平衡你的对手!”[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对于老板来说可能最重视的第一是谈大生意的大客户,第二是企业的又一上帝──政府的头头脑脑,第三大概排到老婆大人、红颜知已类。但是不知道有没有老板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在你的经营生涯中谁是与你相处时间最长的人,谁是对你的企业发展影响最持久的人,而谁又是仰你鼻息、靠你最近的人呢? 不是客户,不是官员,不是老婆大人,是你的员工。想起来可口可乐公司总裁最为著名的一句话“如果有一天我的厂房没有了,设备没有了,一切都毁于一旦的话,如果我的员工还在,那么我的企业照样可以一切继续。”我想这个设想可能对于所有的老板来讲都是一种经营的梦想,但是大部分人认定的结果是什么呢──突发奇想?理所当然或者不可思议! 那么你怎么认为呢?如果你恰巧也是我的读者的话! 显然结果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如果不绕得很远的话,那么我们只是想说员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作为老板,你应该学会怎么去讨员工欢心,如果你对这一点持有异议的话,不如我们换一种说法,倘若你是一个个人至上主义者,至少你要学会一点──怎么不讨员工的嫌。全球调查公司目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员工更为厌恶的老板特征排序如下,不如引以为鉴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