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型正当时     
纵观全球的并购基金市场,房地产并购基金始终扮演着领跑者的角色,而“迟到的”中国房地产并购基金正悄然加速。4月份全国楼市的量缩价滞,在5月份有所恶化,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在不断增加,市场的价量回调仍在持续。  相似文献   

2.
纵观全球的并购基金市场,房地产并购基金始终扮演着领跑者的角色,而"迟到的"中国的房地产并购基金正悄然加速。随着市场的调整,房地产行业内的资源整合也将逐步加快,2011年房地产行业曾经出现过的整合、并购的热潮将会重演。行业洗牌不可避免,只有经过充分的调整才能使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统计数据表明,全国百强房企市场销售额占有率2008年是21.79%,2013年虽已达到30.7%,但和主要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资料显示,美国房企十强市场占有率已在30%左右。  相似文献   

3.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私募基金未来必定要走向股权并购收购,并向综合性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转变,这是长期的无法回避的转型。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整体呈现放缓趋势的今天,关于地产黄金十年是否已经过去的讨论愈演愈烈。在9月18日清科举办的2014年中国房地产基金高峰论坛上,陕西协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宏接受了《中国房地产金融》的专访,立足中西部中国,关注国际动向,探讨房地产私募股权基金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商战大片中频现的并购大战正在中国的房地产业中上演着一出又一出真实的精彩戏码。中国房地产并购基金的发展已骤然加速,起步狂奔。进入高速发展期从2010年实施房地产调控以来,传统的融资渠道因政策原因无法提供足量的资金,房地产并购基金,可利用其作的灵活性,在特殊时期集合社会各类资金收购陷入危机的不良资产,并通  相似文献   

5.
或许,险资参与商业地产应该以并购基金的形式,而不是以信托和私募基金的形式存在。尽管早在2010年,中国保监会颁布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草案)》中就明确规定了,保险资金不得直接参与房地产开发,然而,现实中保险资金从未真正抑制过对房地产的投资冲动,  相似文献   

6.
高书胜 《时代金融》2011,(35):32-33
在连续不断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下,房地产基金这个名词不断的涌现。作者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房地产基金发展状况的研究,指出房地产基金模式取决于文化传统、行业发展状况、资金来源途径及公司发展战略等方面。然后把房地产基金分为若干个要素,根据要素来设计与之相适应的基金模式。同时以平安财富?安城1号房地产基金为例,说明房地产基金模式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庞家任  周桦  王玮 《金融研究》2018,452(2):153-171
本文基于2011-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联手私募投资机构成立并购基金的数据,研究上市公司成立并购基金的影响因素、市场反应及后续投资。我们发现:公司特征显著影响成立并购基金的可能性;资本市场对设立并购基金的平均反应短期显著为正,但长期显著为负;投资者对并购基金的后续投资持正面态度,但大部分并购基金并没有后续投资。我们从并购基金的结构和运营机制以及发起人(上市公司和私募)动机等角度对这些发现提供了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1引言 2012年的行业发展现状告诉我们,如果说房地产行业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那么房地产基金的“黄金十年”已经来临。根据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的数据,2011年房地产私幕基金规模为一千亿,2012年房地产私募基金已一举突破三千亿元大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并购基金实现快速发展。然而与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并购基金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受制于我国特殊的金融制度,我国并购基金运作模式还不成熟,目前主要采取参与性运作模式。本文详细介绍了主导性运作模式与参与性运作模式,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我国并购基金应在借鉴国外并购基金主导性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实现由参与性运作模式向主导性运作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产业并购基金作为一种获取资本的新渠道,不仅解决了融资问题还解决了并购后产业整合的问题,进而实现价值创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PE+上市公司"组合出现在资本市场。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上市公司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并没有达到最初的目标——创造价值。那么,设立产业并购基金与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到底有什么关系?产业并购基金是否能为上市公司带来真正的价值创造呢?笔者以此为切入点,结合瀚叶股份设立产业并购基金的实际案例,采用比较研究、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瀚叶股份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前后三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探究产业并购基金与价值创造的关系,得出:设立产业并购基金与价值创造是正相关的。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完善产业并购基金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