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一、国内需求增加可以带动经济稳定增长 1.国内需求的增长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需求结构的变化,在80年代表现为消费需求扩张并带动投资迅速增长,而在90年代以后,消费需求的增幅减缓,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对1978年以来经济增长构成的分析表明,消费是最为重要的增长因素,其在GDP增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R-C-K模型的分析框架下构建稳态消费率决定模型,进而分析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消费率演进及与经济增长关系.主要研究结论有:(1)均衡增长路径上的稳态消费率是最优消费率,由个人主观时间贴现率、相对风险厌恶系数、资本产出弹性、技术进步率、折旧率和劳动增长率等因素所决定;(2)随着工业化进程推进,稳态消费率呈现出先变小再变大的U型曲线演进趋势,实际经济生活中的消费率围绕稳态消费率上下波动;(3)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绩效较好,消费率演进并无异常,符合经济发展工业化初中期阶段消费率演进的一般规律,但2001年后,消费率快速下降并大幅偏离稳态消费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进而影响到中国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根据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倡再度和适度工业化,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差距等手段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提高消费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存在消费率持续走低、投资率较高的态势,并且投资的低效率使得资本收益率太低,投资不能促进消费,投资的方向与消费者的需求出现偏离,投资不但造成资源浪费、投资效率低下和生产过剩,还会引起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对消费需求形成排挤效应,严重阻碍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展。因此,提高消费率、消除致使消费率下降的诸多因素,以求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的良性增长。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解决消费需求不足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3年,我国最终消费率下降到57%左右,而20世纪90年代,世界平均消费率超过78%。消费需求相对不足和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总体态势,从根本上说,源于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结构性制约,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矛盾长期演化的必然结果。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导致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制约消费的因素主要是两个:一是消费能力,取决于收入水平;二是消费意愿。我国居民的消费倾向并不低。以2002年为例,据测算,城市居民消费倾向为78.3%,农村居民为74.1%。我国居民总体消费水平之所以偏低,主要是由于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居民收入不均等化和增长不快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根源在于最终需求的总量持续增长和结构不断改善。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源泉。目前最终消费需求乏力制约着我国经济和企业的进一步发展。1997年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为60.6%,比1996年下降了1.4个百分点。正确地分析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发展变化的规律是制定科学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企业战略的一个重要出发点。与80年代及90年代前期相比,90年代中后期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具有一系列新的特点。一、居民消费需求的新环境:…  相似文献   

6.
《上海企业》2011,(1):33-3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缔造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却一直维持着一种扭曲的经济增长模式,即投资和出口始终起着重要的领先作用,而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我国最终消费率(指一国最终消费占其GDP的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约26个百分点,无论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与转型经济国家相比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一、山东省经济增长模式的演变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模式的演变趋势基本是投资率持续上升,消费率平稳下降,出口率随经济增长的波动同向变化,其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92年),其典型特征是消费率下降,投资率上升。这个阶段是短缺经济时期,人均GDP在3000元以下,全省经济以满足基本生活消费为主,消费对经济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消费结构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消费需求都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近期,我们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对我国的消费需求进行了比较,得出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消费结构变化主要是在量的方面的基本结论,通过横向比较找出了差距,并对未来走势进行了分析。一、11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情况9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表现在:实物性消费支出比重减少,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增加,生活品质有所提高。据测算:2001年,我国的实物性消费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73.8%,比1990年下降了17.3个百分点,年均下降1.5…  相似文献   

9.
建立健全扩大内需长效机制 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充分认识促进内需平稳协调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内需始终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在90%以上,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平均达到95.5%,而且消费率始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除了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大增强外,消费者和投资者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政府在实施各项改革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一定要考虑到对社会心理预期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90年代以来我国消费需求的变化特点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探讨并提出与当前消费特点有关的若干政策建议。 一、90年代的消费特点 概括地说,90年代将不再有80年代意义上的热点商品,消费热点出现多元化。在居民消费支出中,商品性消费比重下降,非商品性消费比重上升。在居民总收入的分配中,用于消…  相似文献   

11.
《上海企业家》2005,(2):57-57
据新华社报道.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近年来我国消费率一直呈下降趋势.2003年55.5%的消费率达到了7、8年来的最低点.去年1季度57%的消费率.也仅高于前年的水平。单靠投资的攀升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呈现后劲不足.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投资率从去年年初的53%已经滑至去年3月份的28%.如果没有消费需求做引导的话.可能还会再度下滑。消费率的持续走低成为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重大隐患。有关低消费的普遍看法是由于农民收入增长比较缓慢.导致了农村居民消费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随着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与投资倾向也发生较大变化,了解目前各消费阶层的群体构成、消费心理和行为,对于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将起到一定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思想也受到国外的影响,消费倾向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消费模式不仅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有重要推动作用,也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深远影响,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适度提高消费率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汽车市场已经连续5年低速增长,1999年国家出台一了系列启动消费的政策措施,汽车市场可能会趋于活跃吗?记者请国家经贸委有关人士对今年汽车业发展前景做了分析。★根据90年代以来的教据分析,GDF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汽车保有量平均增长约1.15个百分点.按GDP增长7%计算,预计1999年新增汽车需求130万辆左右,加上更新需求,汽车总需求量为170万辆。★可以预计,1999年.几乎所有的车型都面临价格竞争的挑战.但其中以轿车的价格竞争最为激烈。九大理由支持市场向好首先,1999年汽车市场的宏观大环境好于上年。1998年以来国家陆续…  相似文献   

14.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分析专家最近作出分析:1999年我国物价将继续在低位运行,抑制通货膨胀不会成为1999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主题。分析认为,去年我国全年的零售物价指数在负1.5%左右,消费价格指数为1%;今年这两项指数大体在1.5%-2%和3%-3.5%之间。这种判断与中国社科院所作的98秋季物价走势模拟分析不谋而合。后者认为1999年的零售物价指数在1.5%-2%之间,消费价格指数略高。自前年10月份中国零售物价指数首次出现负值至今,物价负增长已持续达一年之久,涉及11大类商品,5大类消费品。截止到去年10月份,中国商品零售物价指…  相似文献   

15.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是否过热这一问题一直处在争论中,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成为频频出现的“主角”。最新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消费物价累计比去年同期上涨4.1%.其中9月比去年同期上涨5.2%,10月28日央行宣布人民币的存贷款基准利率提高0.27个百分点为这场讨论又平添新题。10月31日,  相似文献   

16.
2006年~2007年经济运行特点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2006年经济运行特点分析 进入2006年以后,经济增长水平较高,而且有加速迹象;国内需求旺盛,投资增速加快,消费更加活跃;外贸顺差持续扩大,外部净需求增加.经过一季度以来的宏观调控,经济增长高位趋稳,投资增长高位回落、消费进一步活跃、外贸顺差持续扩大、物价涨幅较低、工业企业利润增加,效益提高.  相似文献   

17.
<正> 目前,有效需求不足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启动消费,扩大内需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有效地提高消费需求,必须先走出几个误区。首先,是消费政策的目标取向。在我国过去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先生产,后生活"的政策目标主要是鼓励大力发展生产,消费处于被压抑的地位,而且在短缺经济条件下,商品供不应求,居民存在"消费饥渴症",根本谈不上需求不足。进入90年代后,中国告别了短缺经济,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买方市场的形成,使中国经济增长所面临的市场约束日益增强,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强烈地表现了出来。从1998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鼓励消费的政策。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在促进消费方面的理论积累相对而言比较薄弱,因此分析我国近来出台的消费政策,就会发现政策的目标指向令人无所适从。一般而言,消费政策调节  相似文献   

18.
政府现在也意识到这一问题,这种高储蓄率,低消费率不具有可持续性,没有消费的增长,中国经济结构的增长没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随着直辖以来,重庆市经济不断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差距却仍然相当显著。通过实证分析指出,重庆市城镇和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对其相应群体的平均消费倾向有显著的负作用;从而得出结论,重庆市应高度重视城乡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的差距,通过不断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20.
对广东居民消费率偏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倩柔 《数据》2012,(2):61-63
消费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外需的下降导致广东经济增长大幅回落,暴露了依靠出口需求和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所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广东居民消费率偏低的原因和提高居民消费率的制约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