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之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异常偏高问题就引起了国内外人口学家的关注和讨论,特别是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发表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异常升高更是成为国内外人口学家聚焦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各级政府对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的治理也予以了高度的关切。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偏离正常值范围(正常范围为103~107)。根据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和1‰、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2.
《商》2016,(5)
人口出生性别比的不断升高,使得男性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攀升。据统计,我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出生性别比已经超过120,这大大偏离了正常出生性别比的范围。从世界范围的人口发展历史来看,在正常情况下,出生婴儿的性别比要保持在102到107这个范围内,但是由于男婴儿和男青少年的死亡率通常要高于女婴和女青少年的死亡率,因此到了适婚年龄阶段,男性和女性的人口总数大体相当。但是如果出现出生性别比超过这个范围,男女两性适婚年龄阶段人口之间的比例平衡就被打破,出生性别比达到120就意味着,平均每出生100名女性婴儿就要对应出生120名男性婴儿,所以有新闻媒体称未来中国将要有3千万男人打光棍这也不算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偏离正常值范围(正常范围为103~107),我国各次人口普查显示出生人口性别比不断攀升,1982年为108.47,1990年为111.14,2000年为116.86,2005年为118.58①.这个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中国出生性别比的异常偏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理论上讲,生育率、家庭规模和性别偏好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在有性别偏好的国家或地区,性别偏好往往与小家庭规模相互迎合,即性别偏好的满足经常是通过多生育子女来实现,性别偏好对生育率下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反过来,当小家庭规模和低生育率成为时尚的时候,如果男孩偏好没有改变,出生性别比就开始发生扭曲,这种扭曲在人口层面上表现为人口性别比的升高;在家庭层面上表现为大家庭的性别比趋于正常,小家庭的性别比偏高;在家庭内部,表现为性别比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达到116.86.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升高是社会文化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全国2869个县级单位的五普数据进行了多因素分析.就全国来看,妇女社会地位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影响最显著,其次是传统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要切实提高妇女地位,促进男女平等,使出生性别比恢复自然平衡.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达到116.86。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升高是社会文化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全国2869个县级单位的五普数据进行了多因素分析,就全国来看,妇女社会地位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影响最显著,其次是传统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要切实提高妇女地位,促进男女平等,使出生性别比恢复自然平衡。  相似文献   

7.
中国出生性别比的异常偏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理论上讲,生育率、家庭规模和性别偏好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在有性别偏好的国家或地区,性别偏好往往与小家庭规模相互迎合,即性别偏好的满足经常是通过多生育子女来实现,性别偏好对生育率下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反过来,当小家庭规模和低生育率成为时尚的时候,如果男孩偏好没有改变,出生性别比就开始发生扭曲,这种扭曲在人口层面上表现为人口性别比的升高;在家庭层面上表现为大家庭的性别比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8.
从新的角度对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现象的原因与表现进行了分析。指出,人口(生育率下降)与社会(生育中的“性别偏好”)因素均对人口性别结构的变化产生影响。妇女曾生(或存活)子女性别比偏离正常值和具有不同孩子性别组合的家庭分布与构成发生变化,是人口出生性别比失常的另一类“积累性”和“后果性”表现。同时,它们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生育率与出生性别比关系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回顾了我国生育率与出生性别比的变动趋势 ,论证了当生育率从 3.0下降到更替水平过程中 ,出生性别比的上升是不可避免的。我国 90年代出生性别比的异常偏高是客观事实 ,是产前性别选择的结果 ,也是农民不愿多生但想生儿子的生育意愿的反映 ,而农民想生儿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宗接代。只有建立新型生育文化 ,削弱人们传宗接代和重男轻女的观念 ,才能实现低生育水平下的出生性别比正常化。  相似文献   

10.
从新的角度对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现象的原因与表现进行了分析.指出,人口(生育率下降)与社会(生育中的"性别偏好")因素均对人口性别结构的变化产生影响.妇女曾生(或存活)子女性别比偏离正常值和具有不同孩子性别组合的家庭分布与构成发生变化,是人口出生性别比失常的另一类"积累性"和"后果性"表现.同时,它们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丁月 《华商》2008,(16):50-51
人口出生性别比的自然常值为103~107,从1982年起,我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出生性别比偏离正常值域的现象,从而影响全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抽取近20年的主要年份的省份数据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并分析原因以及提出可操作的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篇近年来在中国人口学界少见的好文章。通过与作者(杨书章、王广州)的交流得知,该项研究已经进行了三年;三年里作者克服了很多困难,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和心血,最终得到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科学的、有新意的结论。该项成果对于我国学者进一步研究中国出生性别比问题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和思路,对于研究出生性别比的学者来说,这是一篇必读的好文章。人们都知道,在自然生育状态和生育数量不受限制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增加生育子女的数量,而不是通过人为地选择性别来达到生育自己喜好的某一性别孩子的目的。此时,由于没有人为干预,尽管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长期人口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人口出生性别比出现了迅速、持续增高的现象和趋势,这对未来中国人口的发展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根据不同的性别比方案预测我国人口未来百年的发展状况,考察出生性别比偏高对人口总量、出生人口规模、总人口抚养比以及婚姻市场的性别比等产生的影响.出生性别比偏高会降低出生人口规模、加速人口老龄化以及造成婚姻挤压等人口后果.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由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口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生育文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2 0 0 3年 4月 2日至 4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云和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出席会议并分别在开幕和闭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彭云会长在讲话中指出 ,要稳定低生育水平 ,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关键也在于进一步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当前生育文化中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与性别文化密切相关的重男轻女问题。各级领导务必要提高认识 ,把努力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作为人口与计划生…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各省市的人口出生性别比数据,定量检验了经济、教育、医疗及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对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影响。人口出生性别比在地理上存在集聚现象,空间地理因素对其影响显著;教育和医疗水平对出生性别比的直接影响较小,但它们会通过空间地理因素、经济和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间接影响出生性别比。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影响最显著。经济及医疗水平越高出生性别比越低,教育水平越高出生性别比越高,计划生育政策越宽松出生性别比越低。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地方立法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有关规定,分析、规类地方立法的主要类型,指出地方立法的效果及不足,提出了做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各省市的人口出生性别比数据,定量检验了经济、教育、医疗及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对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影响.人口出生性别比在地理上存在集聚现象,空间地理因素对其影响显著;教育和医疗水平对出生性别比的直接影响较小,但它们会通过空间地理因素、经济和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间接影响出生性别比.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影响最显著.经济及医疗水平越高出生性别比越低,教育水平越高出生性别比越高.计划生育政策越宽松出生性别比越低.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大国,这与其疆域、人口、经济、军事国防、综合国力等均密不可分,但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其地广人稠。占据世界总人口近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口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性别比失调作为近年来我国人口问题的新特点,尤为引人注意。性别比失调将引起严重的社会危机,本文将就我国性别比失调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为了缓解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出生性别比升高趋势,2003年国家人口计生委提出开展"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工作,2005年底中宣部、国家人口计生委等12个部委和社会团体联合发布<2006-2010年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意见>,并将2006年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主题确定为:关爱女孩与社会性别平等."关爱女孩行动"的提出与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消除性别歧视、贯彻男女平等、维护女童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是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深化和发展,是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和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0.
1问题的提出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事业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基本国策的指引下,全国累计少出生人口4亿人,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口支持.成绩的背后,除了基本国策得到强有力的贯彻执行以外,更重要的是我们构建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口生育文化,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和生育文化的感召下,自觉实行家庭生育计划,人口的出生意愿大幅下降,为我国人口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内在基础.至2006年12月31日,我国总人口为1314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92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