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介绍了国外大城市及新区绿化建设的实例和经验,归纳了国外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理念和规划布局,并根据世界城市与国外新城园林绿化建设的基本做法、相关经验,对北京大兴园林绿化建设提出坚持规划建绿、以培育本底生态为基础、大力提高绿量、突出景观文化特色,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章根明 《浙江林业》2009,(12):23-23
2007年,长兴县委、县政府提出创建“浙江省森林城市”的目标。创建森林城市有以下3方面意义:一是可以增加绿量。长兴现在的森林覆盖率已经比较高,绿量也比较大,但是通过创建活动可以进一步增加绿量。二是可以提升绿质。这些年,长兴实施了不少绿化工程,但品质还是有些参差不齐,通过创建活动能够进一步提升绿化品质。三是可以增强绿意。通过创建活动,培养市民对绿化的意识,通过创建森林城市这个载体,让大家亲身感受到增强绿化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衢州,古称三衢,这里不仅有千年的历史传承,更有郁郁葱葱的山林和清澈见底的江水。资料显示,衢州森林覆盖率已达71.5%,其中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464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2.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62平方米.市民出门平均500米以内就有公园休闲绿地,满城皆绿、满眼是绿。  相似文献   

4.
《林业经济》2014,(7):70-73
<正>在美丽的钱塘江源头,浙闽赣皖四省交界处,有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叫衢州,在这古称三衢的大地上,不仅有着千年的历史传承,更有着郁郁葱葱的山林和清澈见底的江水。资料显示,衢州森林覆盖率已达71.5%,其中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464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2.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62平方米,市民出门平均500米以内都有公园休闲绿地,衢州满城皆绿、满眼是绿,生活在如此绿色幸福之中让外地人心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与日俱增。近年来,当公众追求宽敞、方便的建筑使用空间的同时,也追求舒适的建筑外部环境,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地政府纷纷投资进行绿地建设。但一连串基础设施的兴建必然与绿化用地发生矛盾。此时垂直绿化以其占地面积小、收效大、能够做到见缝插绿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并且垂直绿化既能充分利用空中优势增加绿化面积,又能丰富绿化层次,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和恢复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推广垂直绿化有着广大的前景,且势在必行。重视绿化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6.
道路绿化是一个城市展示其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最好方式,不少城市为了筹备重大会议,充分展示城市特色,在城市道路绿化上不断创新。从城市道路建设来看,道路绿化在丰富城市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做好多方面的把控,优选道路绿化树种,发挥其改善环境、调节气候、组织交通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城市文化品牌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资源,城市文化品牌是城市文化中参与城市经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保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众多,文化资源丰富,直隶衙署文化、红色抗战文化和直隶官府菜是保定城市文化的三个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8.
王勤 《浙江林业》2011,(9):10-10
德清县是一个“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区县,森林覆盖率46.1%。2010年以来,全县以森林城市、绿色产业、绿道延伸、绿线保护4个方面为主要内容,以“双十双百双千”活动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平原绿化工程。一是创建森林城市,提升城市品位。采取腾地造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等形式,实施精品公园、森林公园、街道绿化、河道绿化等一系列绿化美化工程,建成环城景观林带2万余亩,新增城市绿地1060亩,建成各类较大规模的休闲绿地40余处。2010年,德清县成功创建“浙江省森林城市”。  相似文献   

9.
现当代文化版图呈现出一种以大都会为中心的衍射型生态结构。每个大都会城市都因其特殊的历史和政治地位,牵动着某一区域的文化发展史。德国首都柏林无疑是其中之一,也是其中特色鲜明的一份子。从15世纪成为勃兰登堡选帝侯首府开始,柏林的城市历史就与德国的民族民运一起,演绎着一首不断发展和扩大的赋格曲。15世纪直到二战前的历史中,柏林先后成为勃兰登堡、普鲁士王国、德意志帝国、魏玛共和国的  相似文献   

10.
城市水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系是城市最宝贵的自然要素之一,它具有水利、航运、生态、旅游游憩、历史文化、纳污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保护应包括严格控制水系污染和破坏、保护水系的各种自然过程、开发水系的旅游游憩功能和保护滨水区的历史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1.
园林景观的建设中,生态绿道的规划是关键。合理的生态绿道建设,不仅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舒适,还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的整体绿化效果。论述了城市生态绿道在景观规划中的作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才清 《浙江林业》2007,(11):24-25
不久前,省绿化委员会“浙江省绿化模范城市”核查组在对江山市国土绿化进行认真详实的核查后,一致评定江山市创绿工作达到省绿化模范城市的创建标准,建议省绿化委员会给予命名表彰。这是对江山国土绿化工作的高度肯定,也为江山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市拿到了“入场券”。面对这一成绩,一直以来十分关心、重视国土绿化工作的江山市委书记傅根友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相似文献   

13.
自《恩施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通过评审以来,恩施市各相关政府部门一直秉持着"打造山水森林城,建设生态旅游市"的森林城市建设理念和终极目标,通过利用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着眼于保护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的可续发展,并在凸显城市历史文化和特色以及保障各大工程项目成效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战略措施,力争建设一个能够体现恩施特色和品牌的森林城市。本文着重对恩施市在森林城市发展情况及建设过程中的道路绿化项目和相关保障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国彩叶花木生产起步较晚,目前,彩叶花木在整个绿化工程中的比例不足3%,而发达国家已达3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绿化观念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仅仅拥有绿色是不够的,单一的“绿色海洋”要逐渐向四季交替变化的彩色世界转变.人们对美化环境、体现城市特色等方面有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城市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或经济、文化中心,作为多样化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聚集地。不仅是一种地理空间的组织,更有一个社会空间的组织问题。一个具体的城市总是代表着一种具有个性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人们不仅注重它独特的地理空间,更看重它所提供的由政治、经济和文化氛围组成的社会空间。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从南到北新一轮的重化工业大发展已经拉开序幕,它也正在迅猛地推动着新一轮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浪潮。上海也不例外,一方面中心城区正在向现代化的新高峰拳升,另一方面郊区的城市化却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生活、工作、出行的环境要求也随之提高,围墙这个平常被人们所忽视的对象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城市立体绿化的重要载体。围墙的种类有很多,如竹木围墙、水泥围墙、漏墙、实心墙等,但这些围墙在过去基本上只起到防范外人进入、改变空间格局、隔离外界噪音的作用。如今,各地都在推广拆墙透绿,  相似文献   

17.
都市农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都市农业是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紧密相联系的一种农业现象。它的产生和形成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 ,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的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是人们对历史反思和选择的结果。从世界上看 ,日本是出现都市农业最早的国家之一。 1 93 0年出版的《大阪府农会报》较早提出了“都市农业”这一概念。 1 977年 ,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发表了《日本农业模式》一文 ,正式提出“城市农业”(Ur banAgriculture)。由于日本把城市称为都市 ,所以我国沿用了日本的都市农业这一称谓。我国研究都市农业的历史不长 ,…  相似文献   

18.
中华老字号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历史痕迹,具有独特的工艺和经营特色,取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这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更重要的是一种历史传统文化现象。为了反映中华老字号如何影响餐饮业消费行为,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从消费心理、消费方式、感知服务质量等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为中华老字号的发展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湖海塘位于金华市区南部,素有金华"小西湖"之称,是金华市区最大的城市湖泊,有近1000年的历史。随着金华城市建成区的拓展,湖海塘已近在咫尺,因其现状环境风貌与城市景观不相协调,为更好地利用好水面和绿化资源,打造高品质的城市滨水公园空间,由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委托设计单位设计的,借鉴了中国十景文化的传统湖海塘公园应运而生。湖海塘公园总面积381公顷,其中各类水体面积186公顷,是重要的城市南部绿楔。公园在保护自然资源本底特色和生态安全格局的前提下,运用山水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念与生态学方法,遵循自然、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日益增强,但它仍然是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特色城市建设的依托、文化城市建设的源头.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让自然自然地生长、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加强自然的生态修复与重建是让城市留住自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