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两年来,在国内玉米生产连年丰收和消费增速减缓的双重压力下,临储玉米收购数量逐年攀升。2014/2015年度临储收购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8328.76万吨,约占当年东北地区玉米总产量的88.29%。最近三年玉米临储收购量更是高达18330.96万吨,而截至6月12日临储玉米实际成交量不到临储收购总量的18%,且部分玉米储存已超过三年,不但使用价值降低,还存在严重的坏粮隐患,威胁到国家  相似文献   

2.
截至4月30日,2013/2014年度东北临储玉米收购结束,收购总量达到6919万吨,这是继2008年实施玉米临储收购以来的数量之最。经过约五个月的临储收购,供给偏松带给东北玉米市场的压力得以缓解,价格由弱势转为稳中趋强。而华北地区由于没有临储收购,相对于前几年的上涨势头,  相似文献   

3.
正截止到4月25日,临储收购总量为12340万吨,周内收购数量达442万吨,新增收购数量令临储在收尾之际的影响有所加大。2015年我国玉米总产量2.245亿吨,仅东北三省一区就收购了1.234亿吨。需要提醒的是,目前临储玉米收购价格是当前市场最高价,临储收购结束之后东北玉米回调风险较大,建议手中尚有余粮的农民,在2016年4月30日前,及时卖粮,  相似文献   

4.
当前东北玉米市场概况据有关机构统计,截至3月底,东北三省一区临储玉米累计收购数量已突破6000万吨,达到6315万吨,约占该地区玉米总产量的68%,再创临储收购的新纪录。去年截至5月31日临储收购期结束时,其收购总量仅为3083万吨。可见,今年临储库存远超预期。另据了解,吉林省的玉米收购总量也已超过3000万吨(含外省流入),同比增加1055万吨,增幅超过54%,其中临储收购数量达到2593万吨。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一季度,我国临储玉米收购再次成为市场上的一道"风景线",在临储收购节奏不断加快下的背景下,东北玉米率先触底并一度上涨,华北粮价受供需基本面因素影响先抑后扬,南北港口玉米价格波动相对频繁,春节过后出现了一波快速上扬行情。纵观2015年一季度,除临储玉米收购表现强劲外,在国内玉米下游消费下滑、廉价进口谷物集中到港的不利条件下,对优质玉米未来供应缺口的担忧、春节后用粮企业补库需求以及北方港口优质粮源大量集中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9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粮食局、财政部、农发行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明确2015年临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国标三等质量标准)为2000元/吨,相邻等级之间差价按40元/吨掌握,收购期限为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这一价格较上年的2240元/吨(吉林省临储价)下降240元/吨。这是从2008年国家推出玉米临储政策以来,临储  相似文献   

7.
<正>坚持谷物基本自给的战略方针,保持国内的基本生产能力,需要国家最终为玉米主产区的农民提供收购环节的保护,而不能将玉米供给多的问题推给生产者。2014/2015年度,国家临储玉米收购量达到天量,可能到现在才只卖了个零头。国内玉米需求的疲软程度大大超出了预期,同时也形成了必须调整玉米收购政策的共识。在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大背景下,这次玉米消费疲软并非年度间的简单波动,而是经济新常态下玉米市场新状态、新特征、新趋势的具体表现。与疲软的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良好的种植效益刺激着  相似文献   

8.
从11月16日开始,黑龙江省442个承担政策性粮食收购任务的库点正式挂牌启动收购新粮。 为确保农民余粮顺畅销售、丰产增收,国家对黑龙江省出台了调整完善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和实行玉米、大豆临储收购政策,玉米收购库点395个、大豆248个、水稻303个。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我国连续多年在东北玉米主产区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截至2015年3月13日,吉林省累计入库2014年产新玉米250亿公斤,约占全省玉米商品量的90%以上。其中收购国家临时储备玉米176.2亿公斤,约占玉米收购总量的70%。彼时农民手中还有不到一成玉米待售。图为吉林省白城地区临储库点正在收购国家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主产区新季玉米已大量上市,与去年相比呈现新的特点:一是临储玉米收购政策提前公布,二是玉米总体产量、质量均好于去年,三是开秤价格低于去年同期,四是今年新卡米收购市场较为冷清,很多经营规模较大的贸易商、饲料企业和深加工企业入市谨慎,中小贸易商则纷纷观望。后期伴随新粮的继续上市.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又将如何演绎?下面笔者作一简要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1.
2013年国内玉米再获丰收,市场价格和库存压力不断增大,供应环境整体偏松。东北产区自10月初新粮收购开秤以来,玉米收购价格一直处于弱势。11月中下旬吉林、黑龙江多地暴雪以及松源地震等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给秋粮收购和存储工作带来较多负面影响。伴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的春风,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和各项细则的相继出台,中储粮在东北的临储收购全面展开,东北玉米收购价格走势或显现拐点。  相似文献   

12.
数字     
<正>62143.5万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2143.5万吨,比2014年增加1440.8万吨,增长2.4%。其中谷物产量57225.3万吨,比20142014年增加1484.6万吨,增长万吨,增长2.7%。2670万吨国家自2015年11月1日起在东北三省一区启动2015年玉米临储收购,截至12月5日已累计组织收购2670万吨,其中,在黑龙江省收购1669万吨、吉林省收购562万吨、内蒙古自治区收购396万吨、辽宁省收购43万吨。  相似文献   

13.
一句话新闻     
针对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2013年产玉米生霉粒问题,国家粮食局12月18日发出通知指出,2013年国家临储玉米入库、库存质量检查、跨省移库及销售中,生霉粒含量应控制在不超过5%,超过5%的,不得收购。  相似文献   

14.
<正>2013-2015年度,农发行辽宁省铁岭市分行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临储玉米收购政策,累计投放临储玉米收购贷款132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食580万吨,对解决农民卖粮难、保证农民收入和稳定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大量临储粮库存积压严重,库存监管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截至2017年3月末,全市共9户临储承贷企业,库存数量425万吨、贷款105亿  相似文献   

15.
<正>一是农民余粮销售顺畅。对国家临储粮食实行了不限收、不拒收,敞开收购。截至2010年3月12日,全省农民已出售玉米、稻谷、大豆三大品种余粮224.3亿公斤,达到商品量70.4%。2009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量占全社会52%,较好地发挥了主渠道作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稳定和提高了政策性粮食收购价格,继续实施稻米运费补贴等支持政策,按  相似文献   

16.
<正>2014/2015年度新季玉米收购在灾情影响低于预期、玉米获得"十一连丰"的大背景下展开。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需求依旧疲弱的新常态,玉米供给继续增加,库存压力居高难下,供大于求格局仍在继续。受其影响,东北新季玉米价格"高开低走",呈连续下降之势。近期,随着玉米临储政策的出台,部分地区玉米价格得以提振。后市行情将会如何?笔者现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7.
11月15日,国家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2012年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2012年国家临时存储大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今年的临储玉米和大豆的收购工作作出安排。  相似文献   

18.
《中国粮食经济》2014,(4):41-44
截至3月5日,东北3省1区临时存储玉米托市收购量接近5150万吨。贸易企业非常罕见地“退市”,用粮企业也不:增加自身库存,都积极参与临储托市收购,这种情况估计在收储期不会有太大改变。临时存储玉米收购量已明显超过当年产需结余量,市场预计至4月底最终收购量可能将超过5500万吨。东北地区市场粮源大幅减少,在国家开始投放临时存储玉米之前,高质量粮源紧张问题在短期内有可能在部分区域出现。  相似文献   

19.
近期国内玉米现货均价持续回落,东北地区价格相对偏强。而国储收购进程的不断落后和竞拍再启等政策性干扰使得玉米市场供需格局震荡。整体来看,中期玉米市场仍将维持弱势震荡格局,国储收购进度对价格影响较大。新作玉米收购进度明显落后,竞拍再启增加供应。2014年12月31日,河北、黑龙江等10个玉米主产区各类粮食收购企业累计收购玉米4714万吨,同比下降0.92%;国储收购量约为1198万吨,较上年同  相似文献   

20.
《中国粮食经济》2013,(6):33-37
一、4月份粮食市场运行状况(一)疫情与售粮高峰叠加,国内玉米价格普遍下跌1.玉米主产区农户集中售粮,临储收购大规模推进4月份,国内玉米主产区农户开始集中售粮。东北地区临储收购继续推进,收购范围及力度均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