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而农村改革又首先从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可以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整个改革的起点。本文试图从理论、历史、现实等方面寻找原因,说明为什么改革会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起点。  相似文献   

2.
从七里营到向阳——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纪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中国农村改造已走过了30年的历程,其中一项重大的改革是摘掉人民公社牌子,改革人民公社体制,人民公社为什么建立,为什么又撤销,从“七里营到向阳”诠释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三十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中国改革序幕,三十年来,中国农民由解决温饱进入到了总体小康.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发展再作新部署,今后的农村必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速迈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30年来,那么多改革措施能推行,改革能取得成功,其中也包含着政策指导者们的智慧。改革要有策略,要有灵活性,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这也是一条重要的经验。当初搞包产到户,反对的人不少。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一些同志认为包产到户实际上就  相似文献   

5.
从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进行的改革,至今已经整整20年。20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奇迹般的增长,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起来对改革做出最大贡献的还是亿万农民。包产到户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说,这是农民创造的"两个意想不到"。正当农民这些了不起的成就引来全世界赞扬之声未绝之时,90年代以来中国农民负担过于沉重的问题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徐星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1992年以来,农村改革又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如农产品购销体制改革,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的发展等。然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出现了大面积的...  相似文献   

7.
吴象 《中国改革》2003,(10):20-23
“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当时都是违法的.三中全会作为草案下发试行的农业文件.就明确规定两个“不许”.即“不许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  相似文献   

8.
四川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20年来,几届省委、省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从四川的实际出发,在农村进行了一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它以包产到户为突破口,冲破了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  相似文献   

9.
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变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的20年改革进程中,农村改革有两个特点值得注意:其一,它不仅是率先进行的,而且一开始就是广大农民为争取生产力的解放而自发进行的一场革命,与城市最大之不同在于劳动者一直就是改革的主体和动力;其二,尤为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10.
论农村税费改革与乡村社会结构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国农村新一轮改革的起点——农村税费改革具有超越减轻农民负担的更为深远的意义。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形成了对乡镇基层政府组织的财政紧约束而迫使乡镇基层政府通过机构改革,撤并乡镇来缩小政府规模,缩减政府职能,从而促进乡村社会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11.
农垦面临的形势任务与今后改革发展的思路刘成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垦系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不断探索,开拓前进,不仅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绩,而且在改革和发展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初步找到了一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有农场的道路。现...  相似文献   

12.
李菁 《中国农村经济》1995,(2):48-51,36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题李菁一、土地制度建设的外延拓展我们认为,农村土地制度建设应当包括三块,即耕地使用制度安排、非耕地使用制度安排和小城镇及工业小区建设用地制度安排。以往的土地制度建设,大多侧重于耕地使用制度安排。“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主要是针...  相似文献   

13.
乌当区农村奔小康的历程,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并提出了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自此乌当区迈开了奔小康的步伐。1980年乌当区农村经济总收入只有22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11元,农民生活水平还在温饱线下。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入贯彻,包产到户的生  相似文献   

14.
《农村财务会计》2005,(3):13-13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1982年“一号文件”与之后的连续4个中央关于农村政策的“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腾飞。尤其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之后,两个根本性转变实施跨世纪的蓝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也显得更为重要。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改革与市场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村经济》1998,(12):4-10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前20年是人民公社的历史,后20年是改革开放时期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历史。这两个20年构成新中国成立以来两个特点鲜明的历史阶段。其前者的失误与后者的成功相比较,具有理论上与实践上的经典意义。对这一经典意义的认识和总结具...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30年前,中国农村的第一次改革由土地制度改革破题,实现了土地的由“合”到“分”;30年后,第二次农村改革提上日程,土地由“分”到“合”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8.
一、举世瞩目的变革(一)家庭承包制是农民长期实践的创造十年前,安徽是一个生产力十分落后的农业省.农业举足轻重的地位和落后状况,长期困扰着安徽的社会主义建设.农民深深地感到他们被"一大二公"的体制桎梏得无法喘息,是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机会终于来了,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干旱,全省70多个县无法秋种,当时省委决定:凡集体无法耕种的土地,可借给社员种.肥西县山南区借地种麦,有71%的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成为安徽最早实行包产到户的地方.1979年春,在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两个  相似文献   

19.
辛鸣 《中国改革》2007,(2):8-11
比较正确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邓小平1987年3月3日在当代中国,有两个词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这两个词就是"邓小平"与"改革"。提起改革,我们绕不开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不仅开启了中国改革的大幕,更奠定了中国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相似文献   

20.
站在新一轮改革起点,农业再次被赋予历史重任。中国的改革最早始于农村,其标志为“包产到户”。如今“三农”问题仍是各项工作重中之重。从生产关系层面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直接关乎“新四化”目标的实现。业内人士认为,明年中央一号文件有望聚焦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鼓励新型合作社的发展和推广,此举对农村生产力解放意义重大。农地流转、农业机械、农资流通等板块的公司将直接受益于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