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旅游空间正义认知 旅游空间的概念并非传统几何学和地理学的空间概念,而是一个社会关系的重组与社会秩序实践性的建构过程①.在这个过程中,周期性甚或永久性的“逻辑循环”甚至“反逻辑循环”的出现,事实上都体现了旅游地人地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进一步物化,进而产生异化集聚的社会空间效应,以及不同主体间生产关系不断再生产的深层原因②.旅游空间正义旨在实现旅游空间实践的经济、社会和空间权利协同发展.例如,在我国的现实国情下,对旅游空间正义的实践就是要立足民众的现实生活,将民生幸福作为社会主义旅游空间生产和空间正义的价值旨归③.  相似文献   

2.
一、空间正义概念的核心与意义 所谓"空间正义",主要是指区域发展中在追求资源分配效率之上应照顾不同群体的利益,尊重广大居民的基本权利,创造人人可享的基本保障和公共服务,提供均等自由的发展机会.其核心是兼顾效率与公平,实现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最大化.坚持空间正义是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可持续发展应遵循持续性、公平性等原则,其中公平性原则除包括代际(时间)公平外还应包括地域(空间)公平,因为时空一体.地域公平的体现就是"空间正义".在可持续发展中,空间正义是前提,时间公平是建立在空间正义基础之上的,空间正义是可持续发展中更为现实的问题.空间正义概念的提出,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府主导下旅游经济发展在某些领域带来了诸如社会排斥、利益分配不公等不正义现象.这违背了我国旅游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之定位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之产业发展目标,造成了旅游空间正义的缺失.基于"参与"和"共享"原则,探索旅游公众参与的有效机制,推动包容性发展,是解决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存在之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的现实之需,是当前旅游业发展战略转型所要求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空间生产观念之于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其价值在于打开了一扇思想的窗户.在对空间本体的追溯中,它重新书写了人文地理学对于旅游研究的意义,促使我们重新审视长期以来旅游产业发展中人的主体性地位,并把研究的重心牢牢置于空间的流动性和再生性.空间是由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架构而成的,如今我们谈论区域旅游合作"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已是在谈论空间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正是空间的"关系"属性决定了在旅游空间生产研究中引入空间正义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反思旅游空间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3年,哈维发表学术转型后的经典之作《社会正义与城市》.在书中,哈维觉得地理学者过于关注效率和区位选择,对于社会正义探讨得太少,因而他想构建基于社会正义原则的区位选择理论.对于哈维而言,社会正义不是包罗万象的概念,也不是美好社会的替代词,而指的是用于解决冲突(言论和行动)的原则,也就是说,社会正义是将公平的原则应用于解决人们追求自身进步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的冲突.顺着哈维的想法,我们可以看到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冲突无处不有,但是解决)中突的原则经常是缺乏公平和公正.  相似文献   

6.
在境外有关空间、地理和城市研究中,空间正义问题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作为一种阐释视角,国外同行的普遍做法是,通过正义问题将民权与空间生产联系起来,拓宽争取环境和社会生活改善的政治视野.把空间正义视角引入旅游空间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方面,能够为已经困扰旅游经济的诸多乱象,如商业欺骗、游客财产和人身安全等治理提供建设性思路;另一方面,也能为空间全面旅游化,即从资源开发向旅游环境整体建设的过渡提供战略性思路.当然,讨论旅游空间正义问题似乎特别困难.这是因为,正义本身涉及法律意义上的“是”(权益)和关乎伦理意义上的“应当”(价值),这又与对旅游行为以及旅游空间的理解有关,而后者正是有待在理论上澄清的基本问题.本文意在从空间生产视角简要地阐明正义在旅游空间建构中的独特意义及其当前重要问题,以期为这个有竞争力的新话语在中国学术空间中的生长做一些前提性澄清工作.  相似文献   

7.
空间的生产与分析:旅游空间实践和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文 《旅游学刊》2016,(8):29-39
“空间的生产”是新马克思主义关于空间研究最重要的理论进展,该理论的主要主张是将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辩证法翻转为历史辩证法的“空间化”,因其在认识和分析问题时表现出的整体性、彻底性和说服力成为人们重新认识空间本体的重要转折点.通过对“空间的生产”及延伸理论内涵的挖掘和解析,认为资本、权力和阶层是主要影响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要素,该理论立足于人本主义哲学立场和人道主义价值观,基于空间社会统一体的认识,形成了系统性剖析社会空间问题的空间认识论、生产论、批判论和权利论基本框架,是对资本主义种种异化现象进行文化和社会层面批判的有力工具.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旅游蓬勃发展,旅游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功能凸显,完成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跨越;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旅游空间实践也出现了空间的社会化和社会关系的再生产.面对新问题,在研究向度上不能脱离旅游“社会-空间”辩证分析的理论视域;在概念体系分类层面,可以将旅游空间的实践(物理-地理空间)、旅游空间的再现(社会-经济空间)和再现的旅游空间(文化-心理空间)作为旅游“社会-空间”辩证分析范式;未来国家旅游愿景的实现应扬弃旅游空间生产带来的异化现象,警觉资本逻辑对旅游空间实践的另类牵引,并将空间正义作为新的发展伦理支撑.  相似文献   

8.
荣誉,是通过人们不懈努力,拼搏奋斗所获得的。但曾几何时,荣誉已演变成是要来的,"拿来主义"正开始在各个城市中逐步蔓延。值得注意的是,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是"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开发中产权置换不公引发的空间正义性问题尚未引起社会各界的足够关注。文章基于原住民“我者”的主体感知视角与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概念,运用Fraser社会正义尺度理论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的因子分析方法,结合江西省婺源县篁岭景区案例,对产权置换型古村落旅游空间正义性感知测度指标体系进行建构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空间语境下,空间正义亦即社会正义,产权置换型古村落旅游空间正义性的感知测度,大体可由承认、分配、参与正义3个维度及其13个指标进行表征;(2)篁岭村民的旅游空间正义性感知为不正义,其中,参与正义维度均值最低,而私人老宅、村集体资产的旅游吸引增值收益几乎未被承认和兑现,文章据此提出了启用旅游吸引物权以及“追索权”等制度化组合矫正路径。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与空间道德碰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实体要素空间特征所体现的空间道德 在文化地理学者看来,空间既包括物理的(或实体的)空间,也包括在这些物理空间中展开的人类活动,以及这些活动体现的意识形态内容.旅游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因此所有关于空间正义、空间伦理的理论都应该适用于对旅游空间的分析.由于伦理是受道德指引的,有时说到道德时往往也包含了伦理.为了简化问题,下面采用空间道德的表述,来例举中国文化的例子.  相似文献   

11.
生活在别处     
提到欧洲,无论是傻冒小资还是大学教授,都像谈到自己的初恋情人一样满脸放光,眼睛发晕。去过的一定会时不时假装无意提起那一年哥儿们在欧洲的时候如何如何,没去过的也一定会摆出架子判断,这个东西很欧洲或者这个东西是假欧洲,不管怎么样.欧洲成了某种价值,就像那句被说得已经有点发酸的话:生活在别处。而对于大学教授和小资们,别处就是欧洲。  相似文献   

1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这个时代日趋深入人心,创新创业已经不只是一个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思想解放、一次价值取向的改变。我们正处在一个技术变革的大时代当中,人们的价值观也急需重新定位,各种要素及资源都需要新的配置和整合,必然会迎来一个新的浪潮。当前在大学校园里,很多大学生走上了创新创业的路途,但是因为资金、地点等桎梏,往往创业充满羁绊,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曾经的劣势都因为新兴网络技术的兴起,而变得不再是问题,高校大学生如何利用好移动互联网,就对创业能否成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着对大学生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业项目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希望对大学生创业活动有一点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校园景观植物配置往往都是以生态,美学和经济作为出发点,而忽略了植物配置对于人的心理影响。本文从从植物形态,色彩,芳香,空间等多方面对人的多感官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探究校园植物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为校园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上海都市旅游规划的时空审视及其战略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志民 《旅游学刊》2007,22(4):43-47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方式,也是旅游活动存在的方式.脱离了时间的空间,或者脱离了空间的时间,在实际上都是不可能存在的.针对上海城市对空间的重视程度高于对时间的关注之倾向,本文立足于二元一体的时空坐标,从辩证思维视角,对上海都市旅游作属性定位,提出了上海都市旅游的战略选择取向应当立足于"通过空间展示时间"的观点,进而在时空坐标战略钟的选择中,提出上海城市建设以及都市旅游发展战略选择的合理取向的某些构想.  相似文献   

15.
居住区安全性空间的营建随着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上升而越来越受到开发商和住户的关注,然而,"硬性"的防卫空间和设施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居住区"以人为本"的原则相冲突。依据居住区安全性空间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道理道理,无道焉有理,我们现在是很多东西没有道,但是理一大把,区别在于道是客观规律,所以说我们研究这个问题,得先研究一下这个问题的客观规律到底是什么.而现在的"理"基本上都是部门的,部门的"理"很简单,就是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格局.但各个部门说的所有利益,嘴上都是国家利益,这样就形成在这个问题上打架的格局,打来打去也打不清楚.  相似文献   

17.
文明旅游三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文明修养总是以亲近性作为基础.但是,旅游暂时打破了这种亲近性.它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日常生活空间的转化,旅游者必须离开其日常生活与工作的环境;它最深层的本质是熟人社会关系的搁置,旅游者转向陌生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种转变所产生的道德后果是,日常的道德规范可能对其行为失去效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较为微观的研究视角出发,以社会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的研究方法对贵州从江县岜沙①苗寨展开个案研究.对比旅游发展前后岜沙苗寨社会关系的建立方式、主要特征方面的差异,进而回答"民族社区在旅游发展影响下,其关系的建立方式,社会关系的整体特征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问题,研究发现旅游发展改变了外部主体与岜沙村民建立社会关系的方式,但并未改变岜沙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社会关系的研究结论,实现了与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既有研究侧重于成熟旅游目的地内的权力问题,但对新兴旅游地发展决策中的权力运作有所忽视.文章以山东省上九山村为案例地,以相关新闻报道为分析对象,运用批评话语分析方法,探索该村由前旅游地向旅游地转变过程中利益各方的权力博弈过程和运作策略.研究认为,空间生产是权力运作的表现形式,由传统村落向旅游村落的转变是伴随所有权转移的新一轮空间实践过程;资本交换是权力博弈的基础,村民文化资本、企业经济资本和政府社会资本的相互转换难以执行同一标准;身份变迁是权力流动的结果,表现为社区居民身份表征的他者化和女性身份的符号化.不同群体、地方和社会在意识形态层面具有的“异质的现代性”,既是推动旅游发展决策的原始动力之一,也是造成旅游决策场域中权力冲突的根本原因.要实现旅游发展的公正,需结合中国特殊的经济状况、产权意识和文化传统,保证目的地社区的空间正义、资本正义和身份正义.  相似文献   

20.
影响民俗旅游资源空间布局合理化的主要因素有资源、区位、市场、社会经济、法律政策等.民俗旅游社区文化表达空间中场景布置的关键是要处理好场地、场所、场景的关系.民俗旅游社区文化空间设计的目的就是以极强的空间表现让游客获得一定的感官感受,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民俗旅游空间的文化定位主要手段是民俗文化定位和地理区位文化定位.陕西民俗旅游文化空间区域划分原则分为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民间原生态文化文化区和民间原生态文化副区三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