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旅游过程作为一种时序性、多节点的谱状和网状相联结的结构,决定了旅游者的感知与决策行为的复杂性和续贯性,影响着旅游体验的质量,由此构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着眼旅游者个体在选择城市景观作为体验对象时的感知-决策过程,利用扎根理论的方法,以国内15个知名旅游街道的线上评论和相关网络游记为材料,分析旅游者街道景观的感知-决策过程,发展出"景观迭代"这一用以解释该过程的核心范畴。研究表明,第一,旅游者的城市景观感知-决策是一个"城市景观-街道景观-街道构景"的景观迭代过程,每次迭代都遵循相似的"感知-对比-选择"程序;第二",凸起感"是每一层级旅游决策的核心所在,各次迭代过程中的决策行为都建立在对"凸起感"感知的基础上;第三,旅游决策过程中交织着预算型决策和冲动型决策两种类型,从城市景观到街道场景进而到街道构景的整体决策迭代过程中,越接近具体的旅游情境,冲动型决策的特征越明显。研究进一步将旅游决策的情境化取向这一命题予以巩固,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对旅游体验的感知及决策过程的认识,对理解旅游者的行为、指导城市旅游景观尤其是街道场景、街道构景的规划和营销,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社交网络不断渗透日常生活的今天,很少有研究关注网络社交平台中旅游者生成内容对旅游意向的影响。文章以SOR理论模型为基础,探讨在网络社交平台中旅游者生成内容的刺激下,经过感知信任和感知有用性的认知评价,进而促进旅游意向的过程。通过对303名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旅游者生成内容如何影响旅游意向。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网络社交平台中的旅游者生成内容的丰富性、及时性、互动性、娱乐性对旅游意向的直接效应显著;也会通过感知信任和感知有用性产生间接效应。文章丰富了旅游者生成内容研究领域的成果,也为旅游业的社交网络营销策略提供了一定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05年9月西安旅华背包客旅游决策行为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从行为分割空间角度初步研究了环境感知因素对旅华背包客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揭示:现阶段,旅华背包客决策行为主要受个人相关因素影响,旅游目的地环境感知因素传递受旅游客源国环境感知因素影响,当旅游者确定国际旅游后,旅游目的地感知因素对旅游者决策行为影响高于客源国环境感知因素.  相似文献   

4.
从生活世界到旅游世界:心境的跨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用生活世界和旅游世界两个概念,本文对旅游体验发生的特殊情境进行探讨,旨在建立一个解释旅游体验的理论框架。文章认为旅游世界的生成,并非它的物质性,而在于主体视角的转换。正因旅游者使用另一种视角看待他者的生活世界,所以他者眼中的生活世界才得以获取旅游世界的地位。这种视角的转换本质上是心境的转换,从而使得旅游者进入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旅游世界为心境的转换提供了外部空间和条件,从而取得了特殊生存空间的地位。因此,旅游世界独特之处不在于其客观的构成要素,而在于旅游者主观的心境,即旅游者处于一种心游状态。正是这种心游状态,使得旅游世界呈现出情感主导、回归本我、自成目标等不同于生活世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身体转向"的背景下,微观身体逐渐成为窥探旅游体验的关键视角。文章基于身体现象学,构建了旅游者心流(Flow)体验生成与意义分析框架,利用参与式观察、深入访谈、感官民族志等方法对稻城亚丁徒步旅游者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徒步旅游者的旅游世界"知觉场"形成源于外部环境对其身体感觉、运动通道、多感官知觉等具身体验的不断刺激;(2)作为"具身-认知"的过程,徒步旅游者Flow体验生成源于技能与挑战的平衡,且主客互动推动旅游者获得新的认知体验;(3)徒步旅游者Flow体验的意义蕴含在具身实践的身体知觉与特定的社会情境之中,并通过主体知觉意识、情感体验、价值判别呈现;(4)Flow体验状态意味着幸福情绪的获得,最终给予真实自我和真实世界的价值判断。研究尝试从身体现象学视角出发,对体验领域的Flow体验进行研究,是对旅游体验研究话题扩展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产业实践问题逐渐发生质变,核心矛盾已经从单纯的“旅游吸引力”转换为更加复杂的“旅游体验质量”问题.成熟旅游区和旅游目的地不仅关注游客规模、旅游收入,而且关系自身提供的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和旅游产品的质量管理;与此同时,还关注旅游者体验的满意度评价和旅游者情感体验的全过程.文章将时间地理学中的时空路径概念和旅游体验中的两极情感模型相结合,提出了“旅游情感路径”(TEP)的概念,试图打开旅游体验情感的黑箱.通过“旅游情感路径”概念模型的提出,尝试构建一种定量化、过程化和可视化研究旅游体验情感的新方法.以世界著名主题公园香港海洋公园为案例地,以时间地理学的时空路径为研究工具,采用手持GPS设备获取旅游者时空行为轨迹信息,辅助以日志调查方法获取旅游者消费信息、情感量化信息等,将旅游情感体验过程进行量化研究,基于时空路径分析旅游者的情感体验结果和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者情感体验各节点的愉悦度与总体愉悦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基于旅游情感路径的实证数据定量分析结果提出了对“第一印象区”的新理解,指出第一印象区的空间范围取决于具体案例地旅游者第一印象建立所需要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旅游者游程覆盖的区域都属于第一印象区.研究结果能够为旅游景区产品调整、改进和精细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并在优化旅游者时空行为和提升旅游者体验质量等方面有较大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7.
旅游者对恢复性环境的感知是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一种综合性体验,是旅游者与旅游地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文章以九寨沟国内旅游者为研究对象,基于一致性、新奇、迷人、逃逸和兼容性5个维度,探讨了旅游者恢复性环境感知特征及其差异,检验了恢复性环境感知维度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由一致性、新奇、迷人、逃逸和兼容性5个维度组成的恢复性环境感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九寨沟旅游者的恢复性环境感知在一致性、新奇和兼容性等3个维度上存在一定差异。(3)恢复性环境感知的5个维度间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一种具有影响关系的结构。一致性维度对新奇、迷人、逃逸和兼容性维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新奇维度对迷人、逃逸和兼容性维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旅游者恢复性环境感知是一个渐进式的心理感知过程。  相似文献   

8.
于鹏  张宏梅 《旅游学刊》2016,(12):62-75
文章将旅游研究领域的国家形象界定为国际旅游者对目的地国家的总体认知和情感的心理表征,并将其划分为宏观国家形象和微观国家形象两个构成部分.以韩国作为旅游目的地国家,中国潜在旅游者作为调查对象,探讨潜在旅游者对韩国国家形象的感知,检验国家形象构成维度及其与旅游意向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宏观国家认知形象由国家特征、国家能力、国民特征、环境管理和国家关系5个维度构成,微观国家认知形象由旅游环境、旅游设施和文化氛围3个维度构成.国家情感形象对潜在旅游者的旅游意向有显著影响;微观国家认知形象显著影响国家情感形象,宏观国家认知形象中的国民特征因子显著影响国家情感形象;国家认知形象通过国家情感形象的中介作用对潜在旅游者的旅游意向产生影响.研究结论为韩国和中国旅游管理部门提升国家形象,应对旅游市场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参与国际旅游竞争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旅游凝视:从福柯到厄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刘丹萍 《旅游学刊》2007,22(6):91-95
1992年,以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有关"凝视"的著述为基础,英国社会学家约翰·厄里(John Urry)提出"旅游凝视"理论.厄里认为,"旅游凝视"是旅游欲求、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融合并抽象化的结果,是旅游者施加于旅游地的一种作用力,旅游者拍摄旅游地人文事象的摄影行为以及各类旅游广告图片等都是"旅游凝视"的具体化和有形化,旅游地由此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被社会性地重新构建."旅游凝视"理论可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代中国的某些旅游现象.  相似文献   

10.
冯捷蕴 《旅游学刊》2011,26(9):19-28
目前,很少有学者采用旅游者博客这一新兴的方式研究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文章选择中西方旅游者博客话语为切入点,从“文化繁荣”、“宜居和生态”、“现代化大都市”、“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5个维度探讨中西方游客对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异同,并讨论了两个不同旅游群体在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和消费水平方面的差异。最后,文章对如何提升来京中西方游客的体验评价提出了切实的建议。此研究意在强调旅游者博客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同时亦希望能够对话语分析的跨学科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汶川大地震后,四川的旅游业作为灾后重建的重要工程,在目的地重建中选好融资模式,是恢复整个旅游产业链的关键点.本文通过真实数据阐述了汶川地震后四川旅游业面临的具体问题,有利于理清灾后重建的基本思路,结合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出基于高效、快速、低成本的多元化的重建融资模式,为推动四川旅游业的全面复苏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2.
地名在风景名胜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昌春 《旅游学刊》2002,17(6):19-22
文章全面介绍了中国以风景名胜命名政区的历史与现状,对其中合理与不合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尤其对徽州地区改名黄山市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据此对风景名胜区发展提出了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汪传才 《旅游学刊》2011,26(4):48-55
谁是旅游合同的当事人?这是摆在法院面前的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文章从旅游合同纠纷的实际案例出发,试图解决作为复杂问题的旅游合同一方当事人的认定难题。尽管赞同法院裁决时否定单位的旅游合同当事人资格的做法,但不接受其裁决理由,并提出了两种诠释路径:一种是基于现行法制,否定单位具有旅游合同当事人资格的正当性;另一种是面向未来,通过完善立法,承认单位是旅游合同当事人,但赋予作为受益人的旅游者直接请求权。前者适用我国《合同法》有关间接代理的条款,认定单位不是当事人,只是旅游者的代理人;后者建议完善《合同法》有关利他合同的规定,立法确认旅游者作为受益人得就其损害向旅行社提出违约赔偿。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shows how the concept of a recruitment niche can be valuable in understanding the difficulties the Guide Associa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 has in recruiting new volunteers. Understanding Guiding as career volunteering, within serious leisure, shows how the distinctive ethos of the existing volunteers contributes to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the recruitment niche. The defining boundaries of the niche restrict the ability to recruit new volunteers. Thus the article gives an example of how a recruitment niche for a voluntary organization can be defined using the socially constructed ethos of volunteers involved in career volunteering rather than b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level of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t also demonstrat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for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wishing to increase recruitment.  相似文献   

15.
浅谈风景名胜区内旅游索道存在的合理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蒋宁 《旅游学刊》2000,15(6):61-63
自1979年以来,我国旅游客运索道从无到有,迅速发展至目前的近300条,全国绝大多数风景名胜区都建有或正在修建索道,为促进景区交通运输现代化和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并非各方面人士都认同旅游索道这一新生事物。针对不断传出的反对者的批驳声,本人谨以山东泰山旅游索道股份有限公司的自身实践对反对意见中的几点误区加以分析,以阐述旅游客运索道在风景名胜区内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多媒体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场革新 ,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自身角色。本文针对目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旅游教育教学为例 ,从思想认识、技术水平和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入手 ,分析了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望有助于促进多媒体教学应用  相似文献   

17.
Tourism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the Caribbean economy and a strategy to exploit the industry's potential must be tailored to world trends at macro and micro level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arket is changing and bookings are becoming dominated by fewer, larger companies able to exclude smaller carriers and tour operators not participating in the computer reservations systems. Worldwide recession has retarded the growth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aggressive marketing by the USA and others provides fierce competition for the Caribbean. The Caribbean Tourism Organization (CTO) seeks to enhance the local prospects.  相似文献   

18.
The development of affinities between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people and place is crucial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We trouble front and backstage distinctions to examine how destinations are framed and critically explore the power of the imaginary in shaping how individuals apprehend and in turn create social worlds. Combining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with stakeholder interviews, we scrutinise an influential television travel documentary as an instrument of cultural pedagogy, which recycles, recreates and re-enacts the tourism imaginary. The paper's distinctive contribution is to show the multiple means through which travel journalism enrols tourists through imagined portrayals of people and place within globalised cultural texts by highlighting the multi-dimensional workings of power in and through a framing of Northern Norway.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holistic, three phase model structured to incorporate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the Experience construct. While speculation about what constitutes an experience abound,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among value, service quality, satisfaction, and experience is in its infancy. Before this relationship can be fully examined, dimensions of these four critical components need to be incorporated into a unified, holistic model that includes the three primary constructs of Service Quality, Value, and Satisfa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first challenge by developing a model and offering some propositions to encourage future research about the experience construct in hospitality.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