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CSSCI的2000~2010年旅游学科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展示旅游学科领域的研究领域、学术代表人物、主要的研究机构、重要学术文献,是旅游学科研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知识图谱理论,对2000 ~2010年间被CSSCI收录的旅游学科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旅游学科的关键词、发文作者、发文机构、被引作者、被引文献、被引期刊的知识图谱.发现我国2000~2010年旅游学科研究集中在旅游资源、生态旅游、旅游开发、旅游经济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研究学术代表人物,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不太紧密,高被引文献主要是吴必虎、保继刚、张捷、陆林等的著作和论文,被引文献主要来源于旅游与地理类期刊.通过对旅游学科研究知识图谱分析,为旅游学科研究者对研究本领域情况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旅游学科领域在Journal Citation Report(《期刊引文报告》)中影响因子排名靠前的11本国际权威期刊2005—2014年发表的4876篇文献为数据样本,采用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对国际旅游学科知识体系的研究主题和研究趋势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辅以内容分析法对国际旅游学科研究领域的知识体系框架进行了全面梳理.研究结果显示:(1)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酒店服务、旅游市场和文化、旅游心理和行为、旅游目的地研究为当前的热点研究主题;(2)国际旅游知识体系涵盖了上述5个热点主题以及旅游效应、旅游消费过程、旅游环境、旅游综述数据来源、旅游综述研究方法、旅游综述研究内容等在内的多个重要知识点,已形成了结构相对完整的旅游学科知识生态系统,并在经济学、旅游、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休闲、心理学、文化、艺术、历史、法律、环境、政治等多个学科领域呈现出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多元化特点;(3)生态、医疗、可持续发展、体育运动、移动互联网以及宏观政策环境对旅游的影响等是未来特别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创新依然会来源于旅游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相似文献   

3.
既有研究有少量以关键词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旅游学科相关信息,然鲜见对学科创新力及知识体系演变与构建的研究。文章以《旅游学刊》2000—2014年载文的书写关键词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合内容分析,创新性地将学科创新力测评及知识体系演变结合研究。结果显示:(1)学科创新潜力、创新活力和创新保持力分呈变异V形和倒V形,除2000—2004年的创新潜力和创新活力变化稍大外,2000—2004年的创新保持力、2005—2009年及2010—2014年的各项创新力较为稳定;(2)学科知识体系演变由学科内容及方法的演变来展现,内容为数量-质量-精神层次的演变,方法为质性方法-量化方法-质与量结合的演变;(3)构建由研究内容、方法及目的3大部分组成的旅游学科知识体系框架。文章探讨以《旅游学刊》单一期刊为研究对象,理论建构依据的是“分析性归纳”,强调的是“典型性”,反映的是“高水准旅游学术刊物”这一同质化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牛玉  汪德根  钱佳 《旅游学刊》2014,(4):114-124
文章借鉴了一般文献影响力评价模型,并对模型修正后应用于旅游文献影响力评价,对我国30年来出现的一批高被引频次的旅游文献进行影响力计算和分级,并分析不同影响力等级文献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领域分布以及核心作者群影响力特征。研究发现:(1)高被引频次旅游文献总体呈现4个阶段的分布,其中1998~2005年期间为被引频高峰阶段;强影响力文献时间分布较早,较强与弱强影响力文献在2001年以后发文率较高;空间分布呈现高被引频次旅游文献的高富集区、较高富集区、一般富集区和贫瘠区4种类型,经济发达或旅游发展水平高,以及拥有强大的旅游科研团队是高被引频次文献富集的重要推动力;北京和广东在4个影响力等级文献数量均超过其他省份。(2)4个等级影响力文献在理论与方法、旅游发展与规划、旅游环境和生态旅游、旅游资源开发与评价等研究领域关注度较高,同时国内对欧美发达国家主要关注的研究领域也在逐步增多,但文献的影响力仍需进一步提高。(3)高影响力旅游研究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被核心期刊引用率普遍较高,但也存在核心作者群相互间引用频率较低、自引率较高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核心作者间的知识流动不足,不利于旅游学科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Web of Science的旅游管理研究信息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旅游管理学科的研究进程。文章尝试将CiteSpace信息可视化方法引入旅游管理研究领域,以2001~2012年被Web of Science收录的旅游管理文献为基础,分别绘制出了能体现旅游管理研究发展历程的时间分布图谱、能体现旅游管理主要研究机构及其合作情况的文献共引图谱、能体现各国旅游管理研究水平和国际合作情况的发文国家图谱、能体现旅游管理研究热点的关键词图谱,以及能体现旅游管理研究前沿和趋势的膨胀词图谱。在对这些图谱进行定性分析和得出结论的同时,还对经济危机背景下的旅游管理研究、世界范围内的旅游管理研究高产作者和旅游管理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定量分析和总结。该研究的方法和结论也验证了使用CiteSpace进行旅游管理文献可视化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何艺玲 《旅游学刊》2002,17(6):57-60
本文介绍了泰国HuayHee村社区生态旅游CBET(Community basedEco tourism)发展的过程和现状 ,认为要成功地发展CBET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初期需要外界支持 ;逐步建立和完善村民的相关旅游组织 ;成立相应的旅游基金会 ,用于资源保护 ;各利益方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共同制定CBET产品发展计划 ;在CBET计划实施过程中要进行监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7.
江金波  龙云 《旅游学刊》2022,37(2):142-154
该研究构建学术知识生产-溢出价值链模型,基于双溢出渠道研究视角,分析2000—2019年中国旅游研究国际化转向中的学术知识生产规律。研究发现:(1)学术知识生产-溢出价值链中两类知识生产特征存在差异,学术期刊为主流渠道,选题重视理论,属于洪堡知识生产模式,研究主体重视合作,成果溢出效应较高;学术会议为大众渠道,选题偏向实践应用,符合后洪堡知识生产模式的特征,研究者倾向独立研究,成果数量丰富,但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认可度较低。(2)两种类型知识生产演变规律相似,可分为3个阶段:早期(2000—2006年),数量较少,基础研究较多,但相关议题延续性强;中期(2007—2013年),数量逐渐增多,热点议题较为丰富,关联网络复杂,议题纵向延伸;近期(2014—2019年),数量增速放缓,质量层次提高,新兴议题增多,研究更具时代性、探索性。通过对比分析学术知识生产-溢出价值链中会议及期刊知识生产规律的异同,有利于国内旅游学者清晰认知国际旅游研究中的"中国特色",呼吁促进产学研"三重螺旋"合作,完善知识溢出及反馈渠道监管。研究建议中国学者扩大旅游学术知识生产视野,承担更多国际学术责任,提升知识生产质量和国际学术影响力,学术界积极推进会议评级标准及数据库建设,优化知识创新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8.
王健 《旅游学刊》2012,27(9):91-98
文章从对旅游学科尴尬处境的分析入手,讨论了如何以理性思维构建旅游学科问题.文章回顾了国内外旅游学术研究历程,提出并分析了旅游学科得以建立的三大基础,即文献基础、理论基础、人才基础以及各自的内容和特点.文章认为,旅游学科的文献基础包括学术研究文献、旅游实业界经营管理运作文献和政府的政策法规文献,以学术研究文献为核心和重点.最后,文章讨论了旅游学科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论问题,认为旅游学科的理论框架由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应用理论三个层面构成,最能体现旅游研究特点的方法论是跨文化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基于学科理论,文章对旅游学科建设的根本问题——旅游成为学科的可能性以及旅游作为学科的成熟度——进行了讨论,指出旅游研究由于没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不可能发展成为传统学科,但在社会实践需要的推动下完全可以发展成为现代学科;旅游学科的不成熟更多地体现在内在建制而非外在建制,主要影响因素则在于旅游研究对象的分散和研究深度的丧失.文章还结合对现代知识生产方式的分析,提出了旅游学在学科内成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公益旅游的迅猛发展及其所蕴含的种种矛盾使之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文章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境外公益旅游的研究热点、知识基础、研究力量等知识进化的属性与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境外公益旅游研究在经历了起步阶段、理性探索阶段后,现处于研究拓展阶段,其研究热点呈现出由单纯的动机和影响研究向主客关系、推动机制、项目效果评估等多角度复合研究转变的趋势;(2)涉及内涵研究、旅游影响、文化交流与冲突、项目评估等主题的12篇文献对公益旅游领域的知识演进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3)公益旅游领域的研究人员之间存在多个小组合作关系,其中以McGehee和Wearing为核心的合作网络较为稳定,但小组之间的协作与知识流动较少;(4)公益旅游领域的研究力量集中在北美、欧洲和大洋洲,其中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研究成果较为显著,各地区、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尚未形成规模化的合作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