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娃 《时代经贸》2012,(20):63-64
草原是我国国土的主体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8%,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资源。草原有其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草原也是牧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草原在促进牧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草原的退化、沙化、荒漠化日趋严重,草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致使赖以草原发展的经济受到了很大影响。本文以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为视角,在横向制度层面上,探索分析草原退化的原因及我国现有法律制度的不足之处。通过分析草原财产权与草原环境权,认为草原退化的根本原因是制度原因,即草原权属不清和责、权、利不明所致。我们应正确认识草原的自然资源属性及生态价值,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保护利用措施。从而实现草原三价值之间的平衡,完善草原保护利用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草原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进行合理的草原旅游发展,有利于把草原利用模式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本文主要从我国草原旅游资源优势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发展草原旅游的意义以及草原旅游产品开发类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洪冬星 《经济论坛》2012,(11):92-95
草原生态建设对于恢复和保护退化的草原生态系统,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生态补偿制度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是有效的生态系统保护的新范式。本文主要介绍生态补偿的本质、发展过程,特别探讨了中国西部草原生态建设中应用生态补偿的重要性,希望能对草原生态建设中的草原环境保护提供借鉴,对我国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草地资源的生态效益及其利用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地区草地资源的基本现状天然草地面积大,人工草地比重小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四川6大牧区,广西、贵州、云南也有大面积的草山草坡,宁夏、重庆、陕西、河南和湖北也有一定量的草地分布。西部14省(市、区)共有牧草地25877万hm2,占西部国土面积的36.83%,占全国草地面积的97.87%,但人工草地还不到1% 。草地类型多样西部14省(市、区)地域辽阔,海拔高差悬殊,气候千差万别,导致草地类型复杂多样。我国18类天然草地,西部地区都有分布。但就总体而言,高寒草甸类、高寒草原类、温性荒漠类和温性草原类面积之和…  相似文献   

5.
草原的荒漠化已严重影响到我国的自然环境,所以保护草原,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草地资源产权管理模式的回顾,指出所存在的误区,推出了引入第三方的创新产权模式并对其预测的效应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希望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注入经济动力,最终利用市场机制推动草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是草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传承地,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特色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源和精神动力,对特色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草原文化是内蒙古特色产业开发的竞争优势所在,为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草原文化是内蒙古的第一品牌,打响、打亮这一品牌对内蒙古特色经济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牧区是以绿色草原为主体生态景观、草原畜牧业为基础产业的特殊经济区域.目前,我国牧区主要包括13个省(区)的268个牧区半牧区县(旗、市),主要集中分布于中西部经济地带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原因,牧区仍然是全国经济发展的滞后区、民生改善的薄弱区、生态环境的脆弱区.特别是欠合理的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已对牧区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文章以内蒙古为例,主要对牧区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尝试提出解决现存问题、推进牧区生态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韩柱 《现代经济信息》2012,(17):196-198
牧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01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对牧区工作做出重要决策和部署,并加大了支持力度。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全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牧区生态建设大规模展开,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逐步转变,牧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牧区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草原生态总体恶化趋势尚未根本遏制,草原畜牧业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生态环境保护与牧区经济发展不协调,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遍滞后等问题。因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建立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是实现我国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农村牧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揭示牧区经济滞后根源和导致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遍滞后因素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并提出了保障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人们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价值的认识普遍局限于饲养家畜的功能。文章认为,我国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巨大、多维度的价值,如经济、政治和文化价值。正因为此,政府应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重新反思草原的城镇化、工业化政策,正确认识土著牧民的历史贡献;重新调整中央政府与草原牧区的利益分配关系,加大中央财政向草原生态环境的投入力度,提高资源税税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祁连山区的肃南县为实验基础,通过对山地草原牧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现存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以草原管理,牲畜繁育和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山地草原畜牧业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它将山地草原的生态保护与农户的经济增长兼容起来,从而成为山地草原畜牧业的一个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教育经费中个人、团体和社会的教育经费快速增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相对经济增长缓慢的情况;地区间教育经费的差异主要是受到地区的经济状况和经济类型,以及人口数量、素质和劳动力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草原生态经济现状我国的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在草原广阔、牧草资源丰富、人少畜少的游牧生产方式条件下,处于低水平自给自足状态。在人口急剧膨胀,粮食供给不足,市场对畜产品需求过热的情况下,导致掠夺利用草原资源,从而产生了草原资源退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盐渍化、“白”灾、“黑”灾、旱灾、鼠害、虫害频繁,资源退化和自然灾害迫使畜牧业生产减产、死亡率增大、成活率和产品率降低。地方政府要增加财政收入,牧民要提高生活水平,在传统生产方式推动下,继续掠夺利用草原资源、最  相似文献   

13.
张掖是文化名城,西汉时期就以“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而得名,也称作“金张掖”。江泽民同志曾经两次来到张掖,题写了“金张掖”、“再铸金张掖”的题词。张掖的物产品类繁多,主要以粮食为主.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也是制种基地。张掖的矿产资源丰富,有铁矿、钨矿、钼矿等资源。张掖的旅游条件优越,有全同六大草原之一的祁连山草原,有丹霞地貌,也是一个能发展旅游和经济文化的好地方。同时,还有大佛寺、西来寺、土塔、镇远楼、山西会馆、明粮仓等古代建筑,黑水国遗址、汉墓群、古城墙、长城烽燧等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14.
努力加强和改善省级经济调控□魏然高尔兵陈和平王继善陈力钦一、我国省级经济调控的现状目前我国省级经济调控类型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市场主导、政府辅助型。主要以广东、江苏、浙江、海南等沿海经济发达或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为代表。调控特点是以政府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5.
以草地资源为基础的草原生态,具有巨大的生态屏障、环境维护功能,对我国生态安全和经济生活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近些年,由于自然的、特别是人为的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的持续发展,导致我国草地资源严重退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不仅使草原生态环境受到损害,广大牧民也丧失了基本生活资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中,其质量评价是重点和难点。研究以界定草原资源资产管理的概念为逻辑起点,试图揭示出衡量草原资源资产质量的指标,建立起草原资源资产质量的评价框架;基于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草原的监测信息,通过分析草原监测样点的草地型、植被盖度、多样性、产草量指标的变化,对草原资源资产的稳定性和退化性做出评价,提出草原资源资产管理和监测制度安排的政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评价中,基于产权单元的资源资产信息的可获得性是重要基础;(2)制定出与草原资源资产质量特征相匹配的政策,是实现自然资源资产有效管理和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有草原总面积43亿亩,为我国耕地面积的2.8倍。但生产能力却很低。目前,我国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13.2%,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如美国占60%、法国占57%、西德占73.5%、罗马尼亚占43%。我国人民的吃肉水平也低,排在世界第118位,草原单位面积畜产品质量为世界各国倒数第7名,只有荷兰的四百分之一,这与  相似文献   

18.
自汉代张骞凿空西域古丝绸之路开通时起,我国的草原丝绸之路就开始孕育,到宋元时期达到鼎盛,明清开始衰落,20世纪中期完全消失.而今,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倡导“一带一路”发展模式的背景下,草原丝绸之路正在演进成中蒙俄经济走廊,并将成为率先落地实施的经济走廊,为其他经济走廊建设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19.
草畜平衡主要是指按照草原的产草量等确定其载畜量,是草与畜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与"五畜平衡""轮牧"等有机结合的草畜平衡,将是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及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支撑。该文在草原第一性生产力及载畜量变化与草畜结构、畜种结构变化的前提下,分析内蒙古草畜平衡的状况及面临的困难,探讨"五畜平衡"思想等在现代草原生态经济系统草畜平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自然界,草原是在特定的生态条件下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在生态位上介于湿润的森林和干旱的荒漠之间。草原生态系统和其它生态系统一样,在外界自然环境变化或人为因素干扰下,不断发生生态演替,可能演替成森林或农田,也可能演替成裸地和荒漠。利用生态系统这种动态变化的属性,进行合理的人为干预,就可以使草原生态系统的演替朝着有利人类的方向发展。变草原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草原生态系统的演替世界上的草原主要有欧亚大陆草原、北美草原和南美草原这三大片,其中以欧亚大陆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