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协调态势及其驱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产业融合视角构建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熵值法、协调度模型、空间索数据分析法和空间回归模型SEM,运用ArcGIS10.2和GeoDa工具,测算2008—2017年中国31个省市区文化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分析其协调度时空分异特征,并探究其协调度的动力机制。结果发现:①2008—2017年中国31省市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均值经历了以2011、2013年为节点上升—下降—缓慢上升的三个阶段,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与政府政策条件有显著关系。空间差异上看,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整体上表现出从沿海到内陆的递减规律。②2008—2017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态势;整体协调度等级水平相对较低,以失调—协调过渡等级、轻度协调等级为主;协调度省际差异随时间推移呈现波动性缩小态势,均衡趋势有所显现。③2008—2017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协调度全局和局部空间相关性均十分显著。其中,局部自相关格局呈随时间推移演化特征,H-H区省区范围扩大,但其区域重心依然在长三角地区,L-H区分布较为分散且范围有所缩减,L-L和H-L区省区范围长期保持稳定不变。④消费需求、市场供给、科技创新、政策环境、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均是文化和旅游产业协调的重要驱动力,消费需求是文化旅游产业协调的最强劲动力源。但政策环境的调控驱动作用尚未发挥,基础设施发展呈现出负向催化驱动效应。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评价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构建文化资源禀赋与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山东省2018年文化资源禀赋与旅游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对山东省17地市文化资源与旅游发展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并依据旅游发展优先度对17地市进行分类。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定量检验并探究驱动机制,借此提出相应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表明:①山东省文化资源"集聚效应"比较明显,形成以菏泽、潍坊为两端的文化资源禀赋优势带。②旅游发展水平呈现出"双核带动"的局面,区域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青岛市旅游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地市,莱芜市旅游发展水平有待提高。③2018年,山东省文旅融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不高,为濒临失调状态,区域融合协调程度差异明显;其中济南市文旅融合协调度最高,东营市协调程度最差;按区域协调程度高低来看,依次为鲁中地区、半岛地区、鲁南地区、鲁西、鲁北地区。④文化资源与旅游耦合协调发展驱动机制涉及文化资源本底条件、政府宏观措施、旅游市场需求及经济发展基础等多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综合考虑贵州省的生态环境丰富性与脆弱性特点,构建了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耦合协调机制的PSR模型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贵州省2006—2017年相关数据,运用耦合模型对贵州省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约束力间的耦合程度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推进呈现出多个不同阶段,2006—2017年贵州省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耦合度经历了2006—2010年的快速变化和2010—2017年的缓慢变化两个阶段;耦合协调度呈持续快速上升趋势,实现了由严重失调向初级协调阶段的转变。根据耦合协调机制的发展阶段特性,提出促进贵州省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间耦合协调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亟需对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以协同创新理论为基础,论文选取2003—2017年云南省农业与旅游业的相关数据,构建农业与旅游业的指标权重系数与耦合协调度模型,通过GM(1,1)模型预测云南省农旅融合未来10年的发展轨迹,分析云南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和未来发展路径。研究发现:云南省农业与旅游业的发展并不均衡,耦合协调程度总体偏低,整体呈逐渐上升趋势,2003—2009年处于中度失调阶段,2010—2014年处于轻度失调阶段,2015—2017年两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尚处于调和协调阶段,云南省农旅亟待进一步融合,预测表明2018—2027年两产业耦合协调度处于稳步上升阶段。基于研究结果,提高农旅良性耦合协调发展,需丰富农旅产业内涵,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延伸产业链,加强政府引导,健全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5.
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与保障,两者存在双向互动关系。通过构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四方面耦合机制,建立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模型,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度模型对张掖市2008—2016年的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张掖市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均呈稳步上升态势;(2)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经历了2008年的严重失调到2015年以来的高度协调。  相似文献   

6.
江永洪 《当代经济》2023,(10):92-104
基于高质量发展阶段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诉求,在双循环战略背景下探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及区域差异。选取31个省级单位2010—2020年343期面板数据,建立6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通过KMO和巴特利球形检验,提取4个主因子,分析陕西文旅产业竞争力水平。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得到指标权重,并计算得到各地区文化与旅游产业各自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和全国平均得分,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31个省的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陕西产业与贸易环境、旅游生态环境增长速度优于人居环境和经济生活水平;文化产业、旅游产业11年间各地区发展水平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陕西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三;全国旅游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稍领先于文化产业,但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快于旅游产业,总体耦合协调水平未有明显阶段性跨越;华中、华东、西北地区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水平领先全国,而华南、东北地区没有明显地实现融合与协调发展,陕西文旅融合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7.
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慧  徐琼  郭尧琦 《经济地理》2019,39(7):233-240
生态环境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既是生态环境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环境保护的根本动力。文章基于我国2007—2016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构建旅游资源—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分析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演变情况。结果表明:①2007—2016年全国总体的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耦合度主要位于拮抗阶段,耦合水平较低,时序演变不明显。②全国总体耦合协调度主要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后期提升至高度耦合协调阶段,协调水平仍有待提升,二者均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③从空间分异来看,我国省域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布集中,空间演变不明显,耦合度西北地区陷入"低谷",其他地区均匀发展,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东—中—西阶梯式递减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西南地区文化演艺与旅游流耦合协调度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文化演艺与旅游流耦合协调的机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南地区各地文化演艺和旅游流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南地区文化演艺和旅游流发展水平都在逐步提升,但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等级依然偏低;同步性分析显示,文化演艺发展整体滞后于旅游流,成为耦合协调等级偏低的重要原因。所以,西南地区文化演艺发展要进一步挖掘旅游流形成的客源市场,进而实现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智 《经济地理》2020,40(2):209-216
通过构建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系统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5—2018年张家界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的耦合度和协调度进行测算,分析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对其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2005—2018年耦合协调度保持连续上升的趋势;②乡村旅游发展初期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分布格局,中期呈现东南部滞后于西部的分布格局,但最终张家界整个区县达到优质协调;③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人均GDP、旅游收入占GDP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和人均财政收入等,且具有明显的时间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西北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永臻  曾刚 《经济地理》2020,40(3):234-240
在分析西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度模型,实证分析了2004—2016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程度。研究表明:近十余年西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其整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二者的融合发展仍然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旅游产业发展普遍滞后于文化产业,两个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等级并不理想。西北地区各省区两个产业发展的总体特点均处于失调型。所以,西北地区要重视借助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强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扶持,最终达到两个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湘鄂渝黔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湘鄂渝黔4个毗邻省市2004—2016年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两系统间耦合协调度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发展指数存在区域空间差异。旅游产业系统变化上,贵州(0.81)重庆(0.74)湖北(0.57)全国(0.54)湖南(0.44)。旅游环境系统变化上,全国(0.93)重庆(0.85)湖北(0.60)湖南(0.55)贵州(0.40)。(2)旅游产业和旅游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到2016年仅达到基本协调水平。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子系统的耦合表现有所差异,与经济、服务、社会环境耦合水平较高,与生态环境的耦合水平增长乏力。(3)湖南和重庆在耦合协调类型上整体属于旅游滞后型,贵州与湖北分别属于环境滞后型、基本同步型。  相似文献   

12.
以流域为视角,构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2001—2016年金沙江流域"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演变趋势,并结合GIS和泰尔指数分析其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从时序角度看,金沙江流域"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呈波动上升态势,协调类型实现濒临失调衰退至良好协调的逐步升级;(2)从空间差异看,金沙江流域耦合协调状态区域差异明显且组内非均衡性显著,耦合协调类型呈现三角格局、半包格局、中心—外围格局、西北—东南格局的依次演化进程。建议金沙江流域走全域绿色发展之路,高效引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分析旅游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发展机理,借鉴已有的耦合理论研究,构建了旅游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和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采用熵值法确定其权重,以兰州市为例,对旅游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测评。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旅游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二者的发展存在高度相关的耦合关系,并且协调水平和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但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整体上要高于旅游经济,受旅游经济发展滞后的影响,旅游经济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增长速率逐渐趋缓,整体处于低水平协调,仍未完全建立起融合协调发展的促进关系。因此,政府要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对旅游经济的扶持,推动旅游经济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科学测度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协调状况,利用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熵值法和系统协调度模型,对张掖市2008—2017年的旅游产业绩效及系统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自2008年以来,张掖市旅游产业绩效持续上升,但各子系统对旅游产业绩效的贡献能力存在显著差异,2014年以后基本形成"社会支撑系统>经济效益系统>产业规模系统>投入产出系统"的绩效贡献格局;(2)自2008以来,旅游产业各子系统间的协调状态表现为"弱不协调→比较协调→弱不协调→中等不协调→比较协调"的演变趋势,子系统间协调不均衡。张掖市亟待优化旅游接待企业规模与结构、丰富旅游产品层次、升级旅游服务管理、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旅游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是宏观经济重要目标,文章从耦合协调度视角对我国1993—2012年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进行了耦合协调性分析,进而基于ARIMA模型对2013—2017年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变动指标进行了短期预测,并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得出未来五年二者的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由低到高趋势明显,但协调度值至2017年前均低于0.7,结构调整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16.
神农架林区旅游经济—交通状况—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在建立神农架林区旅游经济—交通状况—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2006—2015年神农架林区旅游经济—交通状况—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综合实证分析。最终结果显示,近十年来神农架林区旅游经济、交通状况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三者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呈现动态波动状态,前期神农架林区旅游经济发展处于相对滞后状态,中期尽管受到交通状况制约,旅游经济指数仍一度高于生态环境指数,旅游发展呈不可持续状态,后期随着生态环境指数和交通状况指数的大幅提高,旅游经济又呈现显著落后亟待提升的状态。针对分析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经济地理》2021,41(5):57-64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数据分析和LISA时空跃迁分析,探究2006—2017年江苏省人口城镇化与能源消费CO_2排放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并构建空间滞后面板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6—2017年,江苏省人口城镇化与能源消费CO_2排放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类型由良好耦合协调转化为优质耦合协调。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总体呈东部西部中部、南部北部的趋势,空间格局较为稳定。耦合协调度绝对差异总体上呈减小趋势,相对差异与绝对差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空间集聚性呈波动变化趋势。(2)空间滞后面板Tobit模型结果表明:年末总人口与空间因素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人均GDP和碳排放强度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第二产业比例对耦合协调度具有负向作用,但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中国省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构建了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水平及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了中国31个省域2003—2017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研究发现,耦合度呈波动上升态势,而协调度先上升后波动下降。从耦合协调的空间分布看,吉林、黑龙江、江西、广西、贵州、云南、甘肃和宁夏的耦合水平和协调水平较低,辽宁、浙江、福建、山东、海南、重庆和陕西的耦合水平和协调水平较高,经济发达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广东等省份及西藏、青海具有较低耦合水平和较高协调水平,其余中西部地区具有较高耦合水平和较低协调水平。从三系统发展类型看,中部地区、除重庆外的西部地区与河北省属于经济、旅游与生态环境基本协调发展地区,其余省份均属于超过生态环境承载阈值。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共融共促有助于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西南喀斯特地区8个省份为具体研究对象,基于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及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作用强,且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优化趋势,总体呈四周高、中部低,且以“U”字型由四周向中部逐渐降低的空间差异特征;研究初期为乡村旅游滞后型,后期逐步实现同步,并向更好的协调类型发展;两大系统耦合协调是受文化作用力、经济驱动力、产业聚集力、政府推动力以及公共服务支撑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生态文化的影响力最大。  相似文献   

20.
为定量测度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揭示其时序演变特征,文中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8—2018年青海省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与评价,并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生态文明各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08—2018年青海省经济发展实现了大幅度跨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新成效,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2008—2018年青海省生态文明各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基本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其中,2008—2010年一直保持在严重不协调阶段,2011—2016年持续提升,并保持在基本不协调阶段,2017—2018年进一步提升,并保持在基本协调阶段。基于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青海省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方法具有典型、可定量的特点,可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