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家泉 《上海企业》2009,(11):51-55
由上海企联(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上海市企业家协会)主办的《上海企业家》杂志,伴随着协会的工作,特别是两会合并以来,也已出刊了约39期。为企业家服务是上海企联的神圣使命,自然也成为《上海企业家》的办刊宗旨。  相似文献   

2.
第十三届亚太质量组织国际会议暨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于2007年10月18日至20日在中国上海举行。会议组委会收到了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菲律宾、伊朗、新加坡等20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质量经理人的论文,本刊从中选出五篇外文论文摘要刊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上海企业》2011,(4):80-80
为丰富上海企业家们的业余生活,更好地为企业家服务,搭建服务平台,在上海企联会长胡茂元的关心下,上海企联组建“上海企业家桥牌队”,2月25日,首期培训班在上海花园坊节能产业园举行开班仪式,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志权、上海德汇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薛加玉等21位企业家参加了开班仪式。  相似文献   

4.
论文使用一个包含了价格期望因素以及套利机制不完全性的期货市场不完善程度测度模型,分别对上海和新加坡燃料油期货市场的不完善程度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发现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的不完善程度要比新加坡高很多,可见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最后,论文通过上海与新加坡燃料油期货市场的不同点进行分析,探讨了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不完善程度的可能原因,对实证结果作了进一步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加坡成了自身成功的牺牲品。政府在驱动经济增长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成功地引进了许多跨国公司,但人们会问,新加坡自己的公司在哪里?许多企业家对政府过多参与商业并不抱好感。  相似文献   

6.
《上海管理科学》2007,29(2):F0004-F0004
第十届世界管理论坛东方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上海管理教育学会创立25周年大会于2006年12月9-10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和上海外国语大学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由世界管理协会联盟中国委员会、上海管理教育学会、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等七家单位主办与协办。来自美、日、德、英、加拿大、新加坡和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两岸四地近300位专家学者、政界人士、企业家、高校校长、新闻出版界人士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2011年前3季度的经济增速.上海是全国倒数第二.增速为8.3%。上海曾经连续16年做到了“两个确保”:确保两位数增长,确保比全国平均速度高2个百分点。但2006年以来,“两个确保”一个都保不住了。上海的情况有些尴尬,企业家就地趴下.按兵不动。尽管有关领导一再呼吁希望上海的企业家和官员们鼓足于劲、斗志昂扬,但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8.
1月6日下午,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上海市企业家协会在怡甸别墅召开了部分企业家座谈会。会上,通报了“两会”合署办公后的情况,讨论了企业家比较关注的劳动关系问题。出席这次座谈会的有上海市企业家协会会长徐志毅、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会长张林俭、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上海  相似文献   

9.
董卫 《上海质量》2006,(8):50-52
5月15日至19日,笔者参加了在新加坡民航学院举办的“上海机场集团公司服务质量管理课程”,参观了樟宜机场候机楼,并在抵达和离开新加坡感受了樟宜机场的服务质量水平,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上海企业家》2007,(6):2-2
2007年11月8日在苏州胥口镇东华度假村召开了“《上海企业》《上海企业家》创新发展研讨会”,邀请了新闻出版系统的有关领导、上海市和长三角地区部分企联系统的领导,部分报刊媒体的总(主)编、高校的教授、专家约40余人出席了会议。上海企联副秘书长、《上海企业》、《上海企业家》主编孙燕清主持会议并作了综合性发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上海企业家》2007,(4):3-4
2007年7月31日,《上海企业》《上海企业家》杂志理事会议假座上海印钞厂多功能会议厅隆重召开。《上海企业》《上海企业家》全体理事出席了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上海期刊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柴建民、原《人民日报》社华东分社党委书记贾安坤、原《劳动报》总编辑忻才良以及上海著名书画家和社会各界的嘉宾近一百三十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上海不出企业家”。上海真的不出企业家吗?中国商界的这一“咒语”,正在被一群新生的上海企业家打破。199g年,携程、盛大创立:2002年,分众、如家创立,在此后的三五年间.这几家由上海人在上海创立的上海企业.迅速成为国际投资者的宠儿,成为中国企业界的耀眼明星。同样是“胆小”,同样是“算计”,同样是“崇洋迷外”,为什么这些原先制约上海人创业、诞生企业家群落的“缺点”,却在陈天桥、江南春、梁建章、季琦这些新上海企业家身上,变成了创下大业的“优势”?是企业家的定义变了还是上海人的内在气质变了?四五家企业、七八个新企业家,也许还不足以推翻“上海不出企业家”的咒语,但假如这几个人身上的气质恰好代表了中国商业与全球契合的新方向,那就值得我们认真解读这几个样本了。  相似文献   

13.
10月17日,由中国金融网主办的“中国金融家与企业家国际俱乐部上海酒会暨中国金融网上海中心成立洒会”在上海锦江汤臣洲际大酒店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国金融业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国金融网正式登陆上海。远东控股集团董事长蒋锡培应邀出席此次酒会并受聘为“中国金融家与企业家国际但乐部”副主席,任期三年。  相似文献   

14.
读者     
更适宜企业家成长的土壤《中国企业家》2006年第19期新上海企业家群体的出现,暂时打破了近20多年“上海不出企业家”的咒语,《中国企业家》率先对这一所谓理论上的“假命题”进行反驳和论证,在形式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我们更想了解的不是企业家本身以及他们取得的成就,我们更想从更大的背景中去寻找:是什么力量、哪些因素成就了新上海企业家?  相似文献   

15.
12月10—18日的赴新加坡学习培训,使我对新加坡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特别是系统地学习了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成功经验,开阔了眼界、提升了理念、学到了真经。  相似文献   

16.
危机当前,企业家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发展的重任,特别是我们这代企业家,是经过多方磨练成长起来的,具有特别顽强的生命力、战斗力和社会责任感,也是从社会最低层奋斗出来的,完全有能力担此重任的企业家。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的复兴作为崇高理想与目标,再接再厉,努力奋斗。为此,建议企业家面对当前危机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7.
国内很多知名企业都强调企业家的个人魅力,如张瑞敏、杨元庆等。企业家的魅力特别重要吗?是不是所有知名企业都是企业家的个人魅力在起决定性的作用?这其实是个很“热门”的话题。有人发表看法,企业家应该先做人,后做事。企业家之所以成为企业家,首先就要有凝聚力,能将各式各样的能人凝聚在企业的战略目标之下,为实现该目标而努力。而这种凝聚力主要来源于企业家的个人魅力。所以,企业家的个人魅力对企业而言,是特别重要的。有人这样评价,企业家应发挥榜样的力量。人总是要找到一个能把希望寄托于此的人或物,企业家的魅力是成功…  相似文献   

18.
《东方企业家》2008,(7):50-51
在新加坡这个“循规蹈矩”的小国度里,先后创立了两个公司的张骐牧绝对称得上是“稀有”企业家。他是“儒家资本主义”的忠实拥护者,至今仍以看似古旧的大家庭管理方式,津津有味地经营着一个传统的制造企业。  相似文献   

19.
7月31日,《上海企业》、《上海企业家》杂志理事会议假座上海印钞厂多功能会议厅隆重召开。《上海企业》、《上海企业家》全体理事出席了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上海期刊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柴建民、原人民日报社华东分社党委书记贾安坤、原劳动报总编辑忻才良以及上海著名书画家和社会各界的嘉宾近一百三十人。上海企联副秘书长、《上海企业》、《上海企业家》杂志主编、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孙燕清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企联副秘书长王富强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20.
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我国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上海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政府及全社会的关注。也是我们《上海企业》关注的重点。为了分析民企发展中的困境、难题,交流共克危机的经验,探讨对民企发展的规律和前景,本刊特辟“企业家笔谈”专栏,以期提供一个平台,供企业家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