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是全国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同时,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浙江从一个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大省”、“经济强省”,许多县、市也从欠发达的农业县市一跃成为闻名全国的“经济强县(市)”。200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经济百强县中,浙江有27个.为全国最多的省份。  相似文献   

2.
工业大县大市大区要率先转型升级,把工业大县大市大区转变为强县强市强区,充分发挥工业强县强市强区在全省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中领跑、示范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县域经济蓬勃发展,是浙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和动力源泉,有力地推动浙江从"资源小省"走向"经济大省"。浙江省13个工业产值超千亿及近千亿的县市区①,是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浙江工业产业的重要基地,也是浙江未来一个时期建设全国工业转型升级先行区的龙头和骨干。  相似文献   

3.
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经济在总体经济发展中占有较大比例 ,尽管改革开放二十多年 ,农村经济已经有了较大改观 ,但比较沿海发达地区来讲 ,仍存有较大差距。甚至在个别地方仍未起步 ,即使在大部分地区 ,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也远远落伍于发达地区的农民主体。其中突出表现在市场化进程的程度上 ,如何使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尽快走向市场、大力发展市场农业 ,这是当前摆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农民面前最急迫的难题。当前困扰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走向市场的症结 :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初 ,曾因率先实行承包责任制、植棉致富 ,红火几年 ,农民也过…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发展历程从优势的角度衡量,可归纳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体制优势塑造阶段。大致从改革开放后到1991年,浙江省分别从农村经济、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中逐步消除了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多种障碍,成为在全国率先取得体制优势的地区之一,以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市场经营思路为特征的浙江经济大放光彩。第二阶段,市场优势确立阶段。从1992年全今,浙江省在进一步深化各项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确立了一些典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模式,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我同加入WTO后,进一步提升浙江的体制优势已刻不容缓,这一优势便是:生态经济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应成为浙江改革开放后第三发展阶段的最鲜明特征,是再造“绿色浙江”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对体制优势和市场优势在新的发展时期的有效融合和战略提升。  相似文献   

5.
经济转型是指经济结构转变与经济体制转轨相互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变化。改革开放30年,平湖从一个比较封闭的传统纯农业经济县,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开放型经济强市,实际上就是一个转型升级的过程。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0.28亿元,人均GDP为4.98万元(按年末汇率折合6802美元),先后成为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浙江省17个经济(扩权)强市和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6.
家庭工业是一种百姓经济,也是富裕农民、发展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经济组织形态,家庭工业是浙江崛起的原动力和启动点发展家庭工业是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家庭工业蓬勃发展,尤其义乌、诸暨等地,从昔日贫困落后的农业小县一跃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发展活力最强的县市之一。研究不难发现,家庭工业的发展是其经济崛起的原动力和启动点。  相似文献   

7.
临海、温岭、玉环是台州市的经济强县(市)。改革开放20多年来,二市一县把握住发展机遇抢得先机,加快发展本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浙江第一个经工商正式登记的股份合作经济企业就出现在温岭,这一新的经济模式为台州经济发层次,资本和技术密集产业开始成为主导产业,但低成本优势仍然是产业竞争力的主要依托。  相似文献   

8.
武义县是浙江中部一个山区小县,1991年被列为浙江省8个贫困县之一,其后又被列为全省25个欠发达县之一。近几年来,经济与社会出现了跨越式发展良好势头,不仅一举摘掉了“贫困县”、“欠发达”帽子,而且与周边较发达县、市发展差距不断缩小。一个欠发达区山区县是如何缩小与发达县、市差距,实现经济与社会跨越式发展形成具有典型意义的“武义现象”的呢?笔者就此经调查后初步剖析如下:一、欠发达山区县后发优势的生成(一)周边县市相对发达形成的“洼地效应”武义县东与永康市接壤,东北与义乌市为邻,西部与金华市市区相接。这三个市是目前浙江…  相似文献   

9.
许进 《现代乡镇》2005,(7):37-43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经济总量最大的省份。然而全省经济发展并不平衡,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经济仍欠发达,人均GDP总量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农业还占相当大的比重。这些地方有相当部分农村仍很贫困,个别县(市、区)财政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浙江县域经济蓬勃发展,不但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而且历年入选全国百强县的数量名列前茅,成为全国县域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浙江从"资源小省"走向"经济大省",县域经济的作用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20 年, 浙江经济发展令人瞩目, 从1978年全国第12 位, 跃升到现在的第4位, 浙江已成为一个经济大省。但是, 要使浙江经济迈上一个新台阶, 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发展科学技术, 真正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使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的一次“产业革命”,是推动农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当前正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作为欠发达地区的青海省,如何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必须认真地加以分析研究。一、青海农业基本现状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农业是全省国民经济的基础。全省共有农牧业人口328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70%,耕地884万亩,可利用草场47亿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青海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1997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到5901亿元,按可…  相似文献   

13.
沈易权 《开放潮》2003,(5):18-19
高速发展的浙江经济再度引起全国各界关注。2002年,浙江省有24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市),总数全国第一,全省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综合实力比较强的17个县(市),国内生产总值近3000亿元,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00美元的县(市)有16个。经济强县成为浙江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撑。近几年,经济强县(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均在12%左右。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仅17个经济强县(市),每  相似文献   

14.
从1949年到2009年,历史的车轮跨越了一个甲子。回眸凝望,60年间,东海之滨默默无闻的浙江,已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从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一跃成为全国体制机制最活、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增长最快、人均收入最多的省份之一,创造了浙江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繁荣和富足,见证了新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15.
农业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都比较的缓慢,如何提升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经济水平,这是区域经济研究的新型课题。因此,本文试就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马跃明 《宁波通讯》2014,(11):34-34
<正>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打开浙江地图,从北到南,钱塘江、曹娥江、甬江、瓯江等八大水系在10万平方公里的浙江版图上蜿蜒曲折,如同血脉连起丘陵、平原和盆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浙江从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然而,水资源污染和生态恶化也随之而来,浙江从"成长阵痛"中惊醒。  相似文献   

17.
浙江中小企业跨世纪发展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浙江形成了以“轻、小、集、加、贸”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结构,中小企业成为浙江经济的主体和新的增长点,在满足内需,增强经济竞争力,吸纳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世纪的门槛,如何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继续发挥中小企业的长处,克服其短处,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是一个涉及浙江经济跨世纪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方健忠 《浙江经济》2010,(16):55-56
龙游作为浙江的欠发达地区,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门槛,经济规模总量偏小,缺少龙头骨干企业支撑,产业集群尚未形成,转型升级具有自身特殊性。而经济转型升级,是一个凤凰涅檗、浴火重生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对龙游而言,推进转型升级要从县情实际出发,重点在“五个着力”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已进入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开放的新阶段,标志着我国经济已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2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证明,是否开放、开放的程度如何与一个地区或一个产业经济发展程度之间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样也不例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提升,对外开放已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姜宁  唐品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79-83
文章通过对江浙沪三省市1999--2008年经济增长过程中金融依赖比较研究发现:三省市都是“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但上海经济增长对于银行贷款的依赖性最强,其次是浙江、江苏;而从具体融资结构比例来看,三省市呈现明显的差异,浙江的间接融资比重比其他两省市都要高,江苏的FDI比重高于上海、浙江两省市,而上海的直接融资比重明显高于江苏、浙江两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