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区域合作为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了契机和条件,吉林省应把握未来旅游业和区域旅游合作的趋势,积极探索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构建以吉林省为主导的东北亚无障碍旅游区。合理地合作开发与规划东北亚地区的旅游资源,并借此充分发挥吉林省优势旅游资源,是构建东北亚无障碍旅游区的重中之重。鉴于亚洲地区国际旅游需求量迅速增加,在东北亚区域无障碍旅游区的构建过程中可以把旅游项目的开发作为战略的重点来实施。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是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京津冀旅游协同近几年备受关注,但总体表现是"雷声大、雨点小"。无障碍旅游区构建是区域旅游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是跨区域旅游协同的必然选择,实现京津冀无障碍旅游区的构建将极大地推动京津冀旅游协同的进展。文章对京津冀建设无障碍旅游区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京津冀构建无障碍旅游区的问题所在,从而提出基于旅游供应链联盟构建京津冀无障碍旅游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扬州镇江同属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润扬长江大桥建成前后,扬州镇江两市的旅游面临资源的深度培育开发,应从思想观念、行政体制、经营体制诸方面注重改革.发挥两地资源的互异互补互融互借的优势,联手整合开拓旅游新产品,形成可与南京旅游区,苏锡旅游区相媲美的镇扬旅游区.才可以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以整合的区域优势具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根据寻根旅游分布的地域来分,目前中国寻根旅游发展形成一定规模的有三大区域,分别是秦晋寻根旅游区、河南寻根旅游区、闽粤寻根旅游区。重点探析了我国三大寻根旅游区目前发展的类型、总结了每个地区开发模式,并对我国三大寻根区未来的发展战略进行了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二次分解模型、全局空间自相关及Getis-Ord G*i指数测度了江苏省三大旅游区的旅游效率,并对其进行了时空演变探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江苏省三大旅游区的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都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长江江淮旅游区、长江太湖旅游区、运河徐海旅游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分别为0.988、1.024、0.976;江苏省区域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太湖旅游区的发展优于长江江淮旅游区和运河徐海旅游区的发展;三大旅游区的四个分解效率值影响因素不一,总体上规模技术进步变化与纯技术进步变化是影响三大旅游区年度旅游全要素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三大旅游区应采用差异化的旅游发展政策,推进旅游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在建设海西旅游区的背景下的福建省博物馆旅游开发,分析了福建博物馆旅游与海西旅游区的关系,对福建省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的旅游资源、客源市场以及旅游接待等条件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福建博物馆旅游产品的线路设计、市场开发、支撑系统建设以及博物馆的保护与更新等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7.
地方性旅游区划及福建旅游区划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旅游区的界定入手 ,提出了旅游区划的一般方法及原则 ,并结合福建省的实际情况对该省作了试探性的旅游区划分 ,以期为全国地方性旅游区划提供一个参考模式 ,进而促进我国旅游规划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文选取温泉旅游区旅游产品的多元化为研究对象,从时代发展的趋势,在对忻州市温泉旅游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寻求温泉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本文以问卷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忻州市奇村和顿村温泉旅游区为例,对研究区温泉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进行了SWOT分析。从收回的调查问卷分析、整理得出忻州市奇村和顿村温泉旅游区旅游产品的开发存在单一化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五条多元化发展的对策。主要思路是依托忻州市五台旅游景区,设计多层次的温泉旅游产品,根据市场细分量身定做,不断完善旅游产业链,并提升以创建温泉旅游文化城镇来提升忻州市温泉旅游区温泉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环洞庭湖旅游区旅游资源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东洞庭湖旅游风景区、南洞庭湖风景区和西洞庭湖风景区开发重点,提出环洞庭湖旅游区优化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人民生活的一种基本需求。当这种需求被各级政府部门所认同之后,许多潜在的风景旅游资源便得到开发和利用,从而形成一系列独立的有特色的风景旅游区。这些风景旅游区在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中,正在逐步地走向联合、走向协作,并在探索区域协作的路子。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各种类型的风景旅游区域协作组织已成立了很多。如:云南、贵州、四川、广西、西藏西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