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保持农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农业投入的三大主体——政府、银行、农户对农业投入的资金绝对量虽有所增加,但相对量却在下降,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对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增收的需要。因此,应通过重新构建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机制、建立信贷农业投入机制以拓宽农业融资渠道、重构微观农业投入机制激励农户的农业投入行为等措施来保障新疆县域农业投入。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农业投入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投入是农业增长的基础。要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有赖于农业投入机制的完善与创新。但我国现行农业投入机制还存在许多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农业投入机制的分析,构思一种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的农业投入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韩国斌 《经济师》1997,(5):76-77
浅谈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农业投入机制的建立●韩国斌多层次、多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行政调控机制的作用,形成国家、地方、集体、农户“四位一体”的投资群,是发展农业,振兴农业的关键所在,也是建立农业投入机制的基本立足点。为保证农业投入的基...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一靠科学,二靠政策,但政策和科学必须同必要的支农资金和支农生产资料的投入相结合,才能形成不断增长的生产力。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出现了“滑坡”现象,1984年至1978年全国粮食产量徘徊于8000亿斤左右,而且人均粮食还低于1984年水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农业投入绝对额减少,经济效益下降。山西省、国家  相似文献   

5.
关于建立农业投入多元化体制思考之我见骈永富农业历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明确了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规定农业发展优先。这一时期以来农业确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尽管如此,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农业投入的不足,一直是困...  相似文献   

6.
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这是我国农村改革实践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农业本身固有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客观要求。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八五”期间农民所得偏低、农业投入下降、耕地及其后备资源严重短缺,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等问题严重暴露出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我国农业所面临的困境与农业政策效应的弱化有很大关系。本文拟从农业政策目标的矛盾以及对农业政策实施条件的依存性等角度,对我国农业政策效应问题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本世纪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两大战略任务:一是增加农产品产量,保证有效供给;二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小康目标.要完成这两大战略目标,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其中增加农业投入是确保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也是加快农业和农村基本现代化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县级支农资金是农业投入的一个关键层次,是关键中的关键.根据我市及相邻兄弟县(市)的情况,目前县一级的支农资金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来源:(1)县级财政预算内支农资金.(2)县级预算外农业发展基金.(3)县委农工部指导和监督乡镇经营管理办公室征收的农业合作发展基金,按一定比例集中县统一安排使用.(4)县级其他渠道各种直接间接的支农投入.县级的上述支农资金,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正在起着主导的作用.但由于这些资金来源于各种  相似文献   

8.
农业投入不足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由于没有硬性的投资法规约定农业投资主体各自的投资职责,因而在增加农业投资与否的问题上,农业投资主体之间存在着一种博弈关系。首先从需求角度人手,用博弈分析的方法来阐述农业投入不足的原因,然后以宁夏为例分析农业投入不足的现状,最后从需求角度提出加大对农业投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一外部性较为明显的产业,财政对农业投入效益更多地表现为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评价财政对农业投入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助于政府及时调整财政对农业投入的方向、结构和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不断优化财政的农业投入政策.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鉴于农业的基础性和弱质性决定了财政在必要时给予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我国在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的历史阶段,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勿庸置疑,农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弱势产业,农业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不协调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是"十二五"时期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如何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财政农业投入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是财政农业投入政策的关键所在。本文首先对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的必要性进行理论探讨;其次,分析我国财政农业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1.
农业投入水平和投资结构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为进一步掌握和分析我省农业投入的变化情况,省计委组织各市州计委和有关农口部门、财政部门对吉林省“九五”期间农业投入的基本情况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为研究和制定“十五”农业投入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粮食人均占有量、粮食调出量等多项指标,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粮食生产是吉林省农业的主体,而农业生产又是吉林省经济的基础。因此,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吉林省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大农业投入,特别是加大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试图通过对几组统计数字的分析,说明农业投入不足对农业生产发展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同时,也对如何增加农业投入做必要的阐述。一、农业投入不足导致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的薄弱建国40多年来,为抵御自然灾害对农业  相似文献   

13.
李秋莲 《经济师》2003,(7):184-185
资金投入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市场化进程中资金追求高收益性与农业投入的高风险性、低收益性矛盾 ,使农业投入逐年减少。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试析增加农户农业投入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 ,农户已成为农业资金投入的重要主体之一。但 80年代中期后 ,农户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却呈下降趋势 ,并制约了农业持续发展。为使农户投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要求 ,今后应在土地流转制度、农业比较利益和农业服务体系等方面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 ,引导农户长期、自觉、稳定地增加农业投入。  相似文献   

15.
冯海发  李Wei 《经济问题》1991,(11):24-28
一、“结构型”农业投入战略的提出 近几年来,我国农业投入滑坡引致的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在产出上的强制性表现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在一片农业升温声中,政府及社会各界采取各种对策,增加农业投入。但在实际中,似乎出现了这样一种偏向:增加投入就是增加肥料,而增加肥料就是增加化肥,增加化肥最终又成了增加氮素化肥。这种忽视投入结构的单纯增加投入数量的作法,我们称之为“数量型”的农业投入战略。诚然,提高农业投入水平,必须增加  相似文献   

16.
农业专项资金政策性、实效性强,覆盖面广。随着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的逐年增加,资金效益审计的作用日益显现。本文通过分析开展农业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意义,结合笔者工作实际,提出新时期对农业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7.
龚泽宇 《经济师》1995,(12):55-55
当前农业资金投入中存在的几个问题龚泽宇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保证农业投入的持续稳步增长,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而且直接影响到市场的有效供给和农民的收入。当前对农业的有效投入不足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的制约因素。因此,研究农业资金投入问题,建立健...  相似文献   

18.
孙焕琴 《经济师》1998,(11):26-27
我国一直把农业问题作为最根本的问题来加以关注,并为此出台了很多的方针政策。尤其是邓小平同志的“两个飞跃”更向我们指明了农业改革和发展的宏伟前景。要实现农业的第二个飞跃,必须解决农业投入不足问题。一、增加农业投入是实现第二个飞跃的基本保障邓小平同志在9...  相似文献   

19.
来稿摘登     
赵华杰在《进一步强化对农业的精神投入》一文中指出,农业投入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物质投入和精神投入。物质投入,指人们在农业生产中投入的实际能量,如种子、肥料、劳动力等;精神投入,指对农业生产者意识形态方面的投入,如对农民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技术水平培训等。物质投入和精神投入是构成农业投入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相互对立,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正确处理二者的辩证关系,对于我们合理安排农业投入,发展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人们的目光往往集中在对农业的物质投入  相似文献   

20.
刘合光 《时代经贸》2009,(10):77-78
中国农业外资利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其进程与我国对外开放进程同步。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利用外资逐步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规模日益扩大,效益越来越显著,利用外资已经成为我国筹措农业资金的一个重要方式。农业利用外资,从增加农业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诸多方面为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