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四川省南江县幅员3383平方公里,农业人口54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8万余人。南江将劳务输出作为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2009年,全县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0.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9.85亿元,人均劳务增收171元。据调查,南江县农民纯收入中的62%来自于劳务收入。  相似文献   

2.
天等县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总面积32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97亩,全县总人口40.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8.76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13.5万人。近年来,天等县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抓住“两广”对口帮扶的机遇,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创新思路,强化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5年全县累计转移就业8.7万人,劳务经济收入达4.38亿元,相当于全县财政收入的4倍,全县农民人均劳务纯收入约69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滦南县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大打劳务牌,齐唱劳务戏,劳务输出工作迈出大步伐,被北京、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确认为劳务基地,成为北京富士康公司用工河北总代理,取得了突出的社会经济效益。截止到2005年11月,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32000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134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84亿元。  相似文献   

4.
中央农村固定观察点之一——古蔺镇联合村,有8个社,502户,1940人,1053个劳动力,1530亩耕地。200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519元。其中劳务收人为866.16元,占57.02%。联合村农业已从过去单一的“粮猪型”过渡到“粮猪型 粮工型”。2003年全村劳务输出402人,其中男性221人。占  相似文献   

5.
星子县位于江西省北部,农村人口20.6万,耕地面积14.3万亩,人均耕地不足0.7亩,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富余的农业县。近几年,星子县积极统筹城乡发展,鼓励、引导农民从土地劳作中走出来,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2007年全县农村转移劳动力9万余人从事经商、务工等,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56.1%,年创汇收入5.8亿元以上,占全县农民纯收入的69%,被评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县。  相似文献   

6.
攸县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大县,全县拥有劳动力38.42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20万人。为将这一潜在的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改革开放二十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县域经济中的一大支柱产业来抓,全县劳务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从1988年到现在,全县年均向外输出劳动力8.5万人左右,累计赚回劳务收入65多亿元。1998年,全县对外输出劳动力12.3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2.2%,劳务收入达7.5亿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3.7%。其中,仅深圳市攸县籍“的士”从业人员就达8700多人,包租或购…  相似文献   

7.
何强 《发展》2008,(12):23-23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甘肃省陇西县劳务输转工作已走过了20多年的光辉历程。近10年累计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89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2.5亿元,劳务收入已占到全县人均纯收入的48%左右,劳务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该县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劳务工作先进示范县”“全国劳动力培训输转先进县”“全国首批星火职业技能远程培训项目示范点”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平江县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扶持县之一,近几年来,该县劳务输出经济异军突起,成为强劲的经济支柱产业,是全省劳务输出大县。一、劳动经济的现状及特点平江县土地总面积41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1.6万亩,占总面积的11%。全县总人口99.7万人,农业人口89.5万人,农村劳动力43.99万人,富余劳动力达27万人以上。目前平江的劳务输出已初具规模,据劳务输出部门测算,全县转移农村劳动力22.3万人;其中在外务工劳动力达15.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约6万,年劳务收入16个亿,已连续10年被省、市评为劳务输出先进县,逐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的劳务经…  相似文献   

9.
《中国老区建设》2006,(3):39-40
武汉市委、市政府采取政策引导、技能培训、信息交流、维权援助等一系列措施,使劳务经济得到稳步发展。截至2005年9月底,全市共有65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长年外出务工或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约占农村总劳动力的47%。农民外出务工和从事非农经营取得的收入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  相似文献   

10.
张永平 《发展》2012,(8):29-30
临洮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一个劳务大县,全县总人口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万人,农村劳动力25.07万人,剩余劳动力12万人。2011年,全县输转剩余劳动力1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2.01亿元,培训城乡剩余劳动力2.01万人次,培训后就业率达60%以上,劳务输转已成为促进临洮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高起点定位,切实找准劳务经济发展方向临洮县坚持走好“三结合”路子,即输出与输入结合,以输出为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与输出城镇青年劳动力结合,以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主;省内输出与省外输出结合,以省外输出为主。突出建设五大体系,即劳务管理体系,信息服务体系,技能培训体系,资金保障体系,跟踪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巴中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与陕西汉中和四川广元、南充、达州接壤,辖巴州、南江、通江、平昌一区三县,188个乡镇.1.23万平方公里。巴中是典型的劳务输出大市,全市总人口398.57万.其中农业人口328.92万人.农村富裕劳动力近100万人。2008年全市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11.5万人,其中向外劳务输出97.7万人,外派劳务722人,实现劳务收入51.8亿元,同比增长8.6亿元。增长19.9%.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老区建设》2007,(7):32-33
黑龙江省安达市是农业部列为全国农村劳动力平等就业试点县(市),几年来,全市已举办农民工培训班823期,培训农村劳动力11.3万多人(次)。2006年内转外输9.15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8.4名,人均劳务收入4178元。  相似文献   

13.
《中国老区建设》2006,(2):39-39
河南省禹州市从2002年开始劳务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实现了两大转变:由自发型、小批量向有组织、大规模转变。由低素质就业向高素质就业转变。目前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35.8万人,劳务收入达到11亿元,占农民纯收入的三分之一。2005年被许昌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劳务输出优秀县(市);2004年被河南省评为60个劳务基地县(市)之一。  相似文献   

14.
康清  赵学忠 《发展》2008,(3):57-58
一、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十一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的既定目标。必须力促农民收入由平稳小幅增加向持续高幅增长转变 近几年,甘肃省临泽县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旋律,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立足比较优势,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全县初步形成了制种、奶肉牛、加工番茄、劳务为支柱的特色产业。预计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26元,比上年增加220元。其中,制种收入1376元(其中花卉、瓜菜制种169元),占32.56%;日光温室收入196元,占4.63%;奶肉牛产业收入379元,占8.97%;劳务收入980元,占23.19%。分析比较效益,就种植业而言,玉米制种平均亩收入1300元,瓜菜、花卉制种亩收入6000元以上,日光温室亩收入8000元以上;就养殖业而言。奶牛每头收入8000元左右,肉牛每头收入3000元左右。劳务输出人均收入3100元左右;总体上看,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达到较高水平,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但深入分析全县农业发展现状,持续增收困难,上增空间不大。一是制种收入特别是玉米制种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过大,受全国玉米种子市场影响,今后农民依靠玉米制种增收的空间已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5.
党建中 《发展》2007,(9):50-51
近年来,临洮县将劳务输转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五年全县平均每年异地输转人数10万人次左右,2006年达到了11.1万人,年平均实现劳务收入2亿元左右,2006年达到了2.67亿元,人均劳务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劳务输转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郓城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形成了“全民参与创业、产业集聚发展、板块经济多点支撑”的良好局面。截至9月底,全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13万户、民营企业315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3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1亿元、利税46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分别达到94%、75%;实现增加值占全县GDP的66%、税收占全县工商税收的74%、吸纳劳动力占劳动力转移总量的95%、农民从民营经济中获得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施忠 《发展》2007,(11):68-69
一、全县农村劳动力及发展劳务经济的基本情况 甘肃古浪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总人口40.07万,农业人口37.57万,占全县总人口的93.8%,有耕地面积109万亩,正常年景播种80万亩左右.  相似文献   

18.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战略性问题。近年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非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比重由2003年的21.7%上升到2004年的26.8%,提高了5.1个百分点,劳动力资源配置逐步趋向合理。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重点是收入问题,“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我们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发展劳务经济增收。近几年,澧县农村劳务输出每年都在10万人以上,年收入约8~10亿元,去年仅人均务工收入就占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6%。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已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责任,完善服务体系,落实扶持政策,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今后凡是农民外出务工,要为他们保留耕地承包权,免除劳动积累工,财政补贴培训费,解除…  相似文献   

20.
黄凤红 《广西经济》2004,(11):22-23
几年来,天等县发挥富余劳动力多的优势,抓住”两广”对口帮扶以及沿海经济特区急需大量用工的机遇,把劳务输出当作一个产业来抓,使劳务输出转变成劳务经济,取得了明显效果:截止2003年底,全县外出务工77388人,年人均收入7450元,全年劳务总收入5.765亿元,其中:劳务纯收入为3720元,全年劳务纯收入为2.87亿元,相当于2003年财政收入的3.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