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会计处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成本法与权益法的适用范围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一般可分为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五条规定,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或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  相似文献   

2.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在实际操作时却复杂得多,原因是按照权益法的核算原理,在扣除部分投资存在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后,所有长期股权在投资存续和权益法核算的期间内,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其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存在恒等式关系。从成本法核算转换为权益法核算后,就必须对原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进行追溯调整,否则这一恒等式关系就无法建立而不符合权益法的基本原理。本文以新准则的规范为依据,分析研究因追加投资导致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3.
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共同控制且尤重大影响或被投资企业在严格的限制条件下经营,其向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限制时应采用成本法核算,本文主要讨沦成本法下投资企业投资收益的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   

4.
傅炎恒 《会计师》2009,(6):36-37
<正>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因各方面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其核算需要由一种方法转换为另外的方法。这里主要探讨一下长期股权投资从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核算的情况。从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核算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  相似文献   

5.
在成本法核算下,企业对外投资应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属于本企业的部分,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在权益法核算下,企业应根据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经调整的净利润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由此可见,不管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不管被投资方是否宣告发放现金股利,只要被投资方的净利润发生变化,都影响到投资方的投资收益.但必须注意的是,<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按照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可见,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对投资收益的确认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及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否可靠取得等进行划分,应当分别不同情况,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核算.实务中,许多会计人员反映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有些难以把握,尤其纠结于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发生超额亏损的确认问题.本文主要讨论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发生超额亏损的确认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曼曼 《上海会计》1998,(12):16-17
企业以购买股票方式对其他单位进行长期投资时,由于其投资额占被投资单位资金比例的不同,对被投资单位的经营决策和财务政策的影响程度也不同。股票投资的核算应根据对被投资单位有无实际控制权,分别采用权益法和成本法进行核算。依照国际惯例,这个比例界限一般被定在...  相似文献   

8.
一、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核算问题 投资企业因追加投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投资企业应在中止采用成本法时,按追溯法调整确定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加上追加投资成本等作为初始成本。如何按照追溯法调整?我们认为,可以合并编制追溯调整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首次股权投资分录,也可以分项编制追溯调整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首次股权投资的分录。而不应该只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上的一种账务处理方式编制合并分录。  相似文献   

9.
财政部 《上海会计》2001,(10):59-78
1401 长期股权投资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投出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购入的股票和其他股权投资等。 二、企业对外进行股权投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该算。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通常情况下,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或20%以上,或虽投资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企业对其…  相似文献   

10.
王培 《税收征纳》2004,(11):30-32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因追回投资等原因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从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应当自实际取得对被投资单位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按照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并按本制度的规定摊销,计入损益。”同时又规定:“投资企业由于追加投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按追溯调整后股权投资差额的余额(借方余额),与追加投资时形成的新的股权投资差额(借方差额)分别摊销。”另外,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对长期股  相似文献   

11.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和权益法,在概念、账户的设置、核算内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两在投资成本的确定方面遵循相同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资讯     
正会计财政部修订发布长期股权投资准则3月13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该准则主要修订了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投资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该准则规定投资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应如何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和其他原因导致的净资产变动的份额;投资企业在计算确认应享有或应分担  相似文献   

13.
韩海文 《时代金融》2011,(33):153-154,170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与成本法之间的转换是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一个难点,本文采取一个仿真案例,全面剖析持股比例变化导致的权益法与成本法之间的转换,以帮助读者理解、掌握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关于长期股权投资及其投资收益的确认和计量,会计上主要有两种处理模式:成本法和权益法。其中权益法无疑是会计核算上的一个"亮点",它试图将投资双方荣辱与共的关联方关系形象地用会计语言表现出来。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即对合营企业(被共同控制的被投资企业)和联营企业(被施加重大影响的被投资企业)投资,会计上要求采用权益法核算。尽管这一方法具有很强的逻辑和解释能力,但其中关于投  相似文献   

15.
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核算转为权益法核算,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法律法规要求,如行业会计制度规定,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50%(外商投资企业为25%)以上股权的,采用权益法核算;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20%及以上股权并且具有重大影响的,采用权益法核算.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规范企业的对外投资业务,反映对外投资状况,我国相关部门对投资业务处理进行了再次修订,推出了最新投资准则,相对以往,修订后的投资业务准则在规范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以及准确披露投资业务信息中表现出很大优势。投资准则的最新修订中对权益法核算与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适用范围进行了调整,本文针对权益法核算与成本法核算范围的改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会计处理时,不能简单地认为成本法下企业当期确认的投资收益与权益法下企业上期确认的投资收益是相等的。因为这一结论的成立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即要求投资企业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利呈现金股利大于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  相似文献   

18.
控股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王泽霞新企业财务制度要求,企业对外进行长期投资时,对被投资单位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然而经调查,目前有些企业向其他企业投资拥有控制权的,并没有采用权益法,仍采用成本法。主要是因为目...  相似文献   

19.
胡少先 《新理财》2003,(1):10-10
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的计算和反映,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会计政策基础之上。同一企业同一期间采取不同的会计政策,将会有不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本文就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两个会计政策方法作一浅议。 成本法和权益法对投资企业投资期内总体投资收益的反映通常并没有差异影响,但是对各期会计报表投资收益的反映却是不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被投资企业各期投资损失的反映不同。成本法下,只对被投资企业当期分派的收益进行反映,对被投资企业的当期损失不加反映,即在投资期内,成本  相似文献   

20.
公司因追加投资或者减少投资,会引发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由成本法向权益法转换.本文针对这一会计政策的变更,利用案例运用T型账户分析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向权益法转换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