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文章认为中国走出去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产品走出去,二是企业走出去,三是金融走出去。金融走出去最关键的是人民币走出去,即实现人民币的全球化。在后危机时代,金融是实现战略转型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提升我国走出去品质的战略抓手。我们要真正提升金融走出去品质,一要优化金融走出去的载体结构,做大做强金融机构;二要优化金融走出去的产品结构,提升金融知识产权状态;三要提高人民币的社会主义运用水平,科学推进人民币理性国际化。  相似文献   

2.
现代经营     
《天津经济》2011,(2):82-82
中行工行“走出去”提速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大 中国银行业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近日,中国银行将收购美国东亚银行80%股权.这是中资银行对美国商业银行的首次控股权收购。除了直接收购国外的商业银行外,国内各大银行近期也加大了在海外分行的设立。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有利于海外人民币业务的开展,并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与此同时,对国内其他行业“走出去”也将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陆前进 《中国经贸》2009,(21):43-43
在10月15日举办的第106届广交会上,企业用人民币结算的份额开始增加.来自中东、东南亚的客商大都愿意用人民币结算。实际上,在人民币比较坚挺的情况下,用人民币结算,能够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笔者认为.目前人民币币值稳定和国际收支的盈余是中国经济发展中难得的机遇,我们应该鼓励人民币资金“走出去”,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战略。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政协主席艾丕善结合自己四次出国的深切体会.畅谈实施”走出去”战略。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要通过龙头企业“走出去”.而不仅仅是靠政府官员“走出去”.政府应该做的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企业家“走出去”。  相似文献   

5.
2005年7月21日19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从原来单一钉住美元,改变为参考一篮子货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人民币实行2%的小幅升值。这一信息一时间牵动了许多企业的神经,这从一个侧面也反应了中国的企业正在不同程度地融合于世界经济。走出国门谋发展,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帚下,成为业内的热门话题,也进入到一些企业的战略目标。沧州的企业自然也融入到这份豪情之中,许多走在前沿的企业已经为后来者探索着宝贵的经验。那么企业为什么走出去、企业走出去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企业走出去后要注意什么?来自企业界的感受,更彰显着实际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自欧洲债务危机全面爆发以来,欧洲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却也带来了国际货币体系结构的变化。这为我国借机扩大跨境人民币结算范围,促进我国企业走出去,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国应该合理利用这一机遇,通过积极参与欧债危机援助,投资并购欧洲优质低价资产,同时积极完善国内金融市场,从而使人民币成为被广泛认可的国际货币。  相似文献   

7.
十六大再次提出“走出去”战略,旨在把“引进来”和“走出去”肾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市场、两种资源。目前我国“引进来”已取得巨大的成就;“走出去”虽已初见成效,但由于我国企业实力尚弱,在海外投资方向、定位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认为现阶段东盟各国应该是我国企业“走出去”首先选择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纵观我国企业,目前“走出去”还是办加工贸易,以简单分包、劳务、建立营销渠道为主,离更宽更广地利用海外资源,尚存不小差距,我国企业“走出去”应该跨越一座路路畅通的“立交桥”.在形式上创新,而综合国内外企业“走出去”成功形式,主要应是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靳暄 《中国经贸》2009,(1):23-23
日前,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在北京签署。协议金额为100亿人民币,主要支持奇瑞公司在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地实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0.
说实话,刚起步阶段是有狭隘地为自己、为家庭奋斗的想法。通过到清华学习以及走出去,我已经突破了以往的那种为个人奋斗的人生观,感受到搞企业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平台,企业应该取之于社会反哺于社会。”河南省禹州市大涧村村委会副主任兼天龙矿业公司董事长王凤昌如是总结。  相似文献   

11.
胡宏 《中国西部》2012,(10):44-45
中国白酒企业缺乏抱团走出去的勇气,如果每家企业自己开拓出口市场。风险和资金成本是大家都不愿意承担的。行业协会应该在白酒的出口推广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行业协会可以整合国内酒企资源,联合起来“走出去”。  相似文献   

12.
体制问题确实能影响到国有企业“走出去”的效率.但并不是说国有企业就不能走出去.国有大中型企业应该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力.是中国经济国际化的主力  相似文献   

13.
章旌 《沪港经济》2009,(6):38-39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国际化”一词屡屡见诸报端。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人民币“走出去”的动作确实接二连三。目前出台的政策,就是尝试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开通内地与香港4种货币的“支付互通车”,并将根据市场需求,决定是否开通其他币种的跨境支付业务;二是在沪粤5个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相似文献   

14.
黄蕾 《中国经贸》2011,(13):22-22
一提起“走出去”,我们立刻联想到国际化和全球化。在“走出去”以后如何发展,这需要的是真正的本地化过程。回顾改革开放30年,各种各样跨国公司在中国能够成功地发展下来的原因,应该归功于他们实施了非常成功的本地化战略。在中国的跨国公司,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在世界文化市场有了一席之地,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所提升。与此同时,中国文化"走出去"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应该采取措施,进一步实施好文化"走出去"工程,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一.走出去与引进来——沈青 看了几期贵刊管理经营栏目的文章后.我作为一个经营者也想谈一些我个人的想法.关于走出去与引进来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日前指出,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宏观调控的中心任务是解决流动性过剩。应该利用现在外汇储备较多的机会,放宽对企业到海外投资的限制,鼓励企业走出去,把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带出去。  相似文献   

18.
严洁 《环球财经》2004,(10):46-47
“走出去”应该被提到中国汽车企业的议事日程上来,不应该像家电行业那样等到国内市场饱和以后再转向海外。占先机得未来。  相似文献   

19.
卢东 《浙江工商》2008,(1):33-34
目前,企业要“走出去”,需尽快与政策法规磨合好,就像有一台“宝马汽车”,企业就是“宝马汽车”的司机,有些企业走的是非常平稳,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但有些企业“走出去”发现困难非常多,怎么样驾驭好这台“宝马汽车”?需要企业成为好司机,充分利用有关政策法规,把“宝马车”磨合好。  相似文献   

20.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入世”缓冲期接近尾声,很多行业逐渐放开,中国企业“走出去”成为必然的趋势。但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才刚刚开始,海外经营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对于许多国内企业来说,“走出去”还只是新事物。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后,由过去仅承担生产经营风险转变为承担复杂的国际竞争风险,甚至是国际政治和社会风险。多数“走出去”的企业对国外投资市场、国际竞争环境及投资所在国法律法规不甚了解,其开拓国际市场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就非常突出。因此,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自主发展壮大的基础还很不牢靠。目前的关键是要明确“走出去”战略在今后20年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并在政府层面形成具体化的“走出去”的促进战略、政策和办法。在企业层面,应该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同时,全方位、多渠道、多途径地寻求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规避在海外投资所面临的风险,努力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实际上,利用外交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利用和依仗外交的整体协调优势和政府信用优势,在中国对外开放进入资本输出新阶段的今天,这两大优势无疑将会为资本的顺利流动提供难得的机遇。企业以何种方式、何种途径“走出去”,“走出去”会有什么样的困难,怎样预见并处理“走出去”风险和困难,让我们看看政府和企业界人士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