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的附加值贸易框架测算了1995~2011年间中国服务业整体及不同要素密集度类型服务业出口的国别(地区)结构,并与传统总值核算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服务业附加值出口市场主要以发达国家为主,但出口增速较快的地区则多为非发达国家;(2)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出口中发达国家比重较高,但不同要素密集度服务业的出口国别(地区)结构在两种测算方式下存在差异;(3)从影响因素看,货物出口、服务出口、人均GDP等对中国服务业附加值出口具有显著影响,但中国服务业附加值,尤其是资本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附加值出口更依赖货物出口来实现。对此,中国应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合理配置资源,提升服务输出能力,并在不同的国家或区域采取差异化服务贸易策略,同时要积极推动制造业服务化以提升我国货物出口中的国内服务含量。  相似文献   

2.
在扩展的引力模型的基础上,以我国和23个OECD国家2000—2012年的双边服务贸易数据为样本,分析了扩大内需对服务贸易出口和服务贸易进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需驱动战略确实能有效促进一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但并不能有效改善服务贸易逆差扩大的状况。从其他方面来看,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距离越近,越有利于一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另外良好的司法制度也能对一国服务贸易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已有文献在研究出口质量的经济效应时,主要关注"中国贸易增长之谜",对危机冲击时的贸易波动重视不足。利用2006-2011年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金融危机期间出口质量对出口波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危机期间企业出口质量对出口波动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出口质量越高出口波动越小。需求侧收入效应和供给侧多样化效应作为较高的出口质量能够抑制出口波动的重要渠道,大约能够解释1/2的抑制作用。出口质量较高的企业通过高收入国家较高的消费比重、较低的需求波动和较低的市场集中度抑制了出口波动。但是,高技术行业的企业出口质量越高出口波动越大,金融危机期间该类产品较高的需求波动加剧了出口波动。此结论可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高质量发展"和"调结构、稳增长"的外贸战略提供理论与实证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福建省也难独善其身。金融危机表面上是对福建省贸易规模的冲击,实际上是对外贸发展方式的挑战。当前福建省外贸发展方式较为粗放,集中表现在:贸易总量偏低,服务贸易滞后,出口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加工贸易档次低,出口市场集中度高,资源环境效益差等。我省应从优化外贸结构入手,培育出口优势,扩大进口规模,发展服务贸易,提升加工贸易,扶持民营企业,多元化出口市场,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5.
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可能存在差异,鲜有文献同时考虑这两方面差异。总体研究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贸易促进效应。时间维度上的结果显示:我国OFDI的贸易促进效应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说明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空间维度上的结果显示:我国OFDI对低收入国家的贸易促进效应要显著强于中高收入国家和高收入经合组织国家,对亚洲国家的促进效应强于欧洲与非洲国家。另外,前述倒"U"特征在欧洲、亚洲、非洲样本中均存在,但在非洲,上升趋势似乎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我国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更新后的数据和修正的数据处理方法,分别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与GDP之间以及服务出口和进口之间的因果关系、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变动关系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了计量分析。发现:我国服务贸易和服务出口分别对GDP有单向促进的因果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我国服务出口和进口之间则存在双向促进的因果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GDP对服务贸易和对服务出口,以及服务进口对出口的短期偏离有向长期均衡回归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分析企业出口对职工工资的影响,OLS回归结果表明存在39%的出口“工资溢价”;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随着分位数水平的上升,出口企业的“工资溢价”效应逐渐下降,且更多地体现在低出口密集度企业;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的结果显示平均处理效应约为25%,这表明中国企业确实存在明显的出口“工资溢价”效应。  相似文献   

8.
立足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协定的现实背景,本文梳理了升级协定影响域内外贸易的内在机理,并利用1999—2018年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在总量贸易层面上,升级协定会显著促进中国的域内出口,但对域内进口影响不显著。异质性检验表明,中国域内出口促进效应对小型、低收入、高贸易依存度的国家以及SITC目录下第4-9类产品影响更为显著。在域外进口效应上,研究发现升级协定使中国的域外进口显著增加,对东盟的域外进口影响不显著。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贸易成本是影响中国域外出口的中介变量,中国域内出口和收入水平则是影响中国域外进口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9.
以1985—2005年数据为样本,通过统计分析与计量经济分析,对服务贸易出口与我国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服务贸易出口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服务贸易出口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服务贸易出口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10.
企业出口自选择效应与出口学习效应作为企业参与贸易的"因"和"果"是新新贸易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相关研究引发了两个争议:(1)作为贸易的"因",是"出口自选择"还是"自选择悖论"。国外的实证检验多支持前者,而国内学者采用不同的实证检验方法,得出不尽相同的结论;(2)作为贸易的"果",是"出口学习效应"还是"学习效应悖论"。新新贸易理论认为,出口对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方向并不明确,新贸易理论认为存在"出口技术溢出(学习)效应"。文献梳理发现:是否得出两个悖论与所关注的企业异质性内容及出口学习效应的影响因素有直接关系,但两个悖论出现的根源具有内在一致性——加工贸易使然。在未来,继续延伸企业异质性内容、拓展企业生产率异质性,进一步细分行业或区分出口时长(阶段),以及服务企业出口行为的异质性将是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