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高 《资本市场》2005,(4):87-87
“两会”召开,万众瞩目。今年不同的是,证券市场的话题已从一个专业话题上升为大众话题,政协常委王光远的《改善我国证券市场若干建议》提案中,再次涉及到充满争议的恢复“T+0”交易制度,这自然会勾起许多老资格的市场人士对“T+0”那段美妙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股票市场短期投机性较强的现实下,T+1交易制度稳定市场的能力受到了质疑.由于权证实行T+0而股票实行T+1,通过对比分析股票权证和股票的波动性可以判断T+1制度对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在60、30、15及5分钟的短期交易中,发现权证的波动性在统计上显著小于股票的波动性,实证结果支持T+0和涨停板制度.  相似文献   

3.
高频交易——国内证券市场的明日之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由于国内股票市场T+1交易制度的限制,投资者目前最为关心的仍然是以日为单位的短线、中长线投资机会,对日内交易机会关注甚少。不过随着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股指期货等创新产品的推出,融资融券信用交易模式的实行,投资者已经可以直接或变相的实现T+0交易,攫取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4.
证券市场的流动性与交易制度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我们区分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交易制度 ,并分别讨论了不同的交易制度对流动性、价格稳定和市场透明度等方面的影响。我们观察到 ,我国目前采用的证券交易制度在流动性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 ,这一缺陷的产生使得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庄家现象”更具复杂性 ,造成了市场流动性对庄家行为的不正常依赖 ,是“无庄不成市”的重要经济根源。对“庄家现象”与流动性和交易制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梳理是本文的重点 ,特别是从经济学的角度驳斥了一些为庄家行为辩护的言论 ;在此基础上 ,我们对我国建立新的交易制度、引入做市商制度的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主要问题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我国证券市场实行信用交易的特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交易制度在国外虽存在争论,但发达国家大多实行这一制度。在我国实行这一制度,可以壮大券商的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有效根除我国证券市场的透支顽症;有利于我国股市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信用制度的完善;有利于释放金融市场风险;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同时,我国股市的上市公司总量大,总市值大,为信用交易提供了现实的物质条件;发达国家信用交易制度的不同做法和经验为我国实行信用交易提供了制度上的借鉴;日趋理性的证券市场为信用交易提供了积极的市场环境。因此,在我国实行信用交易制度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6.
刘纪鹏  孙航 《经济》2013,(10):120-121
近期光大乌龙指事件发生后,中小投资者的损失赔偿和权益维护问题再次成为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以此为契机,市场中要求恢复T+0交易制度的呼声再次高涨,上交所也表示准备深入细致研究A股T+0有关制度。由此可见,市场不少参与者均认为应通过T+0制度的恢复与完善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降低中小投资者的损失。但目前是否是推出T+0的最佳时机,以及恢复T+0交易制度能否如市场所愿,笔者认为仍有待进一步商榷。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1992年5月、1993年11月沪深交易所先后实施T+0。然而,放开交易限制后,市场波动剧烈,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最终于1995年元旦起,两市恢复T+1交易,并持续至今。  相似文献   

7.
我国股票地下交易是在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之后出现的一种现象。随着证券市场的兴起和变迁,股票地下交易几经波折、几度兴衰。然而,不管形势如何变化,股票地下交易从来没有停止过。不仅如此,而且公开的场外交易越是被禁止,地下交易越是兴盛。这说明,股票地下交易有其存在的客观合理性。我们应当正视这一现实,并通过建立规范的场外交易市场,将其纳入到国家法律调整范围的市场体系中来。  相似文献   

8.
2001年 4月23 日“PT 水仙”黯然离开上海证交所,中国证监会正式启动退市机制。继后,PT粤金曼亦香消玉陨。关于退市股票继续交易的规划促使人们将目光聚焦同一个地方:柜台交易。 借鉴国外经验,业内人士认为可以建立未来被称为“三板”的柜台交易或场外交易市场来解决退市股票的“出口问题”。 在证券市场发达的国家,证券市场都是一个结构层次丰富的“梯形市场’。美国的证券市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上市要求比较高的主板市场;如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 第二层次是有利于高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的全美券商协会店头市…  相似文献   

9.
孙茂颖  蒋巍 《经济师》2000,(9):72-73
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指以证券形式为媒介的资金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 ,各国上市公司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发行和销售超越了一国的国界 ,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易。证券市场国际化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国际金融一体化和国际融资证券化趋势的必然要求。一、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现状证券市场国际化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 ,是市场经济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结果。一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证券筹资的国际化 ;(2 )证券投资和交易的国际化 ;(3 )证券市场制度的国际化 ;(4)该国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体制的进步,沪深股市的“T+0”制度似乎已经离我们不远,而我们怎么成功实现由“T+1”到“T+0”的转变,改变之后,相比于如今的“T+1”又好在哪,这些是值得思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主要发行制度演进过程 一般地,我们以上海证券交易所1990年12月成立及其1991年7月正式运作作为中国证券市场建立的标志。在1992年国家证券委和中国证券会成立之前,全国没有统一的证券管理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兼负责证券发行市场主要管理工作;1993年4月,国务院发布《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股票发行实行审批制度;1996年12月,中央发布《关于股票发行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发行原则由单纯的额度控制改为“控制总量,限报家数”;1998年12月通过《证券法》,证券发行审批制度改为核准制,2003年12月2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规定2004年2月1日起证券发行实行保荐制度,让券商和责任人对其承销发行的股票,负有一定的持续性连带担保责任。保荐人制度的实施,是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2.
我国股市现行的T+1交易制度对于中小投资者以及整个股票市场来说都存在诸多限制和弊端。本文通过对T+1和T+0两种交易制度的比较,分析了一些对T+0交易制度造成误解的原因,从多方面多角度阐述了我国股市应当采用T+0交易制度的理由和观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股票发行制度变革历程   中国证券市场建立10多周年,股票发行制度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   ——自1990年我国证券市场建立,直到2000年,我国股票发行制度一直实施的是行政审批制度.   ……  相似文献   

14.
乔炳亚 《经济导刊》2000,(11):40-43
一、我国证券市场层次过于单一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主要是指股票市场,而股票市场就是指在沪、深的两大市场。从总体上讲,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很快,但层次过于单一,交易品种很少。交易的品种只有股票、国债和基金3种。在3个交易品种的总交易量中,股票交易量占60%以上;如果剔掉国债交易额中的回购交易,股票交易量占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所谓股权分置,是指中国股市由于特殊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发展演变中,在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内部普遍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和上市流通股),这两类股票形成了“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其产生的根源在于早期大家对股份制和证券市场的功能和定位不统一。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体系的发展,股权分置已成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一个重大障碍,形成国内证券市场的痼疾。“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在历经8年争论之后,终于在去年走上破冰之旅。从目前运行的效果看,共有768家上市公司完成或进入股改程序,已经占到沪深两市1349家应…  相似文献   

16.
信用交易是成熟证券市场普遍采用的一种交易方式和制度。随着中国证券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原来禁止证券信用交易的规定已显得不合时宜,引入证券信用交易势在必行。本文从证券信用交易制度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对市场参与各方的意义以及在我国建立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的条件等角度对信用交易制度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我国股票市场于1995年开始执行与国外主要市场有着显著差异的T+1交易制度。20多年以来,该制度的有效性一直饱受争议。本文利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构建了T+0和T+1制度的股票市场,并利用收集到的市场层面和个体行为层面的数据对这两种制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相对于T+0制度,T+1制度保护的并不是中小投资者,而是大投资者。而且,T+1制度显著减少了市场的成交量,不但不能明显地降低市场泡沫,还加剧了市场价格的波动。研究还进一步发现,T+1制度还保护了具有较高风险偏好水平的投资者,避免了这类投资者的频繁交易。  相似文献   

18.
NASDAQ市场的巨大成功,很重要的因素在于其交易机制的创新。从交易机制角度看,NASDAQ市场的核心是做市商制度。通过实施竞争性的做市商制度,使NASDAQ市场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证券市场的流动性、有效性和公开性。证券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以及证券价格的相对稳定性一直是困扰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焦点。借鉴做市商制度,创新我国证券交易机制,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当务之急。NASDAQ市场的做市商制度做市商制度及其运作现代证券市场的交易机制分为两种,一种为“指令驱动机制”(order-drivensyste…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置就是指中国股市因为特殊历史原因和在特殊的发展过程中,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内部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和社会公众股)。这两种股票形成了“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股权分置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一系列问题,从2005年5月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到目前为止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必将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导 言备 兑权证DR (DepositoryReceipt) ,或称存托凭证 ,它是一国证券市场为方便本国投资者投资于外国公司的股票或债券 ,而创设的一种所有权凭证或替代凭证 ,在每份备兑权证中 ,都明确规定其含有外国公司股票 (债券 )的数量 ,是一种可流通转让的有价证券。近年来备兑权证DR在证券市场上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中国存托凭证 (CDR) ,是指在中国境内证券市场流通 ,代表境外有价证券的一种可转让凭证 ,通常由境内一家商业银行担任存托银行 ,负责CDR的签发和注销 ,其相应的境外公司基础股票则存托于存托银行指定的托管银行。CDR的签发和注销对应境外公司基础股票的存托和释放 ,每一份CDR代表境外发行公司的若干股基础股票 ,基础股票与发行公司在境外证券市场流通的普通股属同一类股票并同股同权。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 ,有关CDR的各种制度和界定范围还未形成 ,对外国公司申请上市CDR的资格、条件无章可循。因此借鉴、对比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成熟的制度设计 ,将为我们提供重要思路。二、DR的设计机制DR模式 (存托凭证上市模式 )最早出现在美国证券市场 ,是为方便美国投资者交易境外股票而产生的 ,发展至今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