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小企业创新是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和推动力。创新也是中小企业生存与发之本。促进东北经济振兴,中小企业创新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后中国中小企业的持续成长是中小企业不断创新的结果 ,在当前政策红利和资源红利不断下降的现实背景下,治理结构创新是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的新源泉。通过强化法律层面的产权保护问题,创新企业内部的产权合作机制,以组织创新和合作机制创新促进中小企业激励约束结构的改善,可以实现治理结构与中小企业持续成长相匹配,促进中小企业的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3.
商业模式创新,是解决当前中小企业面临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文章以中小企业为对象,在构建商业模式创新系统及对三种不同类型中小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类型定位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适合于挖掘型创新的配套中小企业及适合于调整型创新的市场型、科技型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同时从新发展的视角,探讨了中小企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以期为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体现为创新战略不明确、创新意识不足,中小企业创新投入不足,中小企业创新人才缺乏,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创新缺乏原动力等特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因主要分为外部动因和内部动因,在创新的低级阶段以外生激励为主,在创新的高级阶段以内生激励为主。外部动因包括外部技术系统的自我更新、市场竞争机制和政府的政策引导,内部动因包括企业家使命、企业中层骨干的技术创新激情和企业的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2011—2018年深交所25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样本,应用负二项回归,实证研究了政府补贴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融资约束的调节作用,并分析了在不同生命周期下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融资约束起到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而科技型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会减弱政府补贴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来看,无论处于成长期还是成熟期,政府补贴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起到正向促进作用,融资约束对政府补贴与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而对政府补贴与成熟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关系无显著调节作用。最后,本文从融资约束和生命周期两个角度提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中小企业产品创新项目风险进行全面有效地评价,本文结合现代产品创新趋势,在汲取众多产品创新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小企业产品创新特点和过程的分析,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产品创新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现代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使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国中小企业的现实情况和比较优势决定了只有加强团队创新、服务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结合为一体的创新模式,才会使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聚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群条件下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分散中小企业在创新问题上存在很大区别,选择集聚而不是分散,在分析过程中要考虑空间因素。创新已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因此,研究集群条件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机制,对于促进企业的发展以及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阐述企业的创新构成要素,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内的企业创新环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要不断进行创新管理.中小企业的创新管理,应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入手,考虑优化人力资本的配置.中小企业创新的关键是企业人力资本的更新,而更新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是吸纳新的、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大学毕业生.大学生就业中小企业,要在精神上有充分的准备,在行为上要适应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要树立新的创业观.  相似文献   

10.
余勋 《西部金融》2023,(3):3-11+27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科技创新瓶颈、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为解决企业融资和科技创新的问题,国家推动“投贷联动”试点。本文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视角出发,基于创业板981家上市公司10年间数据,构建了松散的投贷联动指标,研究投贷联动业务模式是否能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研究发现,相对于单一的银行信贷,投贷联动下的银行信贷对于企业科技创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相对于单一的风险投资,投贷联动下的风险投资对于企业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投贷联动能够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的问题,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对我国中小企业来说尤为突出。在借鉴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钻石模型”:即通过构建政策性融资创新、商业性融资创新、证券性融资创新和合作性融资创新等四个方面的融资创新工程,以破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建立一个完整的、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是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困境、提高创新效率以及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有效途径。以科技园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从生态学的视角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创新生态系统内科技型中小企业价值共创模式与机制及实现的路径,围绕所构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从创新系统"结构-功能"层面与组成系统的环境层面研究了创新生态系统治理问题。所得主要结论是:价值共创模式与价值共创机制的组合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成败的关键,创新系统活动与创新生境的协调一致是创新生态系统运行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为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商业银行实行信贷配给,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关系型融资的出现,使银行能完全掌握中小企业的内部信息,获得长期租金收入。关系型融资能减少代理成本,降低交易费用,救助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关系型融资是中小企业和银行“双赢”的融资模式。关系型融资要求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创新、商业银行制度创新、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14.
2015年山东省的中小企业有149万家,成为山东经济的重要组成集群,但由于中小企业因积累不够、创新缺乏和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制约着中小企业进一步成长空间,山东中小企业的物流模式落后需要对物流管理进行创新。中小企业的自营物流模式、物流部分功能外包模式、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和物流联营管理模式是中小企业主要物流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烟台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 ,选择创新战略时不仅要把握“以某一创新战略为主 ,其它为辅”的选择方向 ,建立动态组合战略 ,而且要根据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不断修正组合战略 ,在不同的技术创新阶段采用不同的创新组合战略。合作创新、引进创新与兼并创新是中小企业实施成功技术创新的有效战略模式。政府部门要保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现 ,就必须排除创新障碍 ,尽快地建立经济组织机构和制定政策。  相似文献   

16.
技术的快速进步、用户需求的多元化和动态化,使得企业越来越关注与外部主体协同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尤其是中小企业,其创新策略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型已成为现实企业的重要选择。基于信号理论,从共同专利的视角来探究开放式创新对中小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并分析政府补贴和供应商贸易信贷对这一效应的影响机制。通过中小板和创业板中小企业的面板数据检验发现:中小企业的市场价值在开放式创新下能够得到较为显著的提升,供应商贸易信贷强化共同专利与中小企业市场价值间的正向关系,而政府补贴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共同专利与中小企业市场价值间的正向关系。落足于中小企业共同专利申请的现实,深挖中小企业从共同专利中获取效益及价值的可能性,以期为中小企业通过协同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及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为对象,构建了集群协同创新模型并讨论了群内中小企业与群内其他行为主体(龙头企业等)的协同创新方式,建立了商业模式创新系统,阐述了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转型升级的思路,在此基础上从构成商业模式创新系统的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及价值获取四要素创新的角度,探讨了中小企业实现产品与服务升级、技术升级、营销模式创新、盈利模式创新及互联网+全要素升级的转型升级路径。以期为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及发展、集群的协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社会环境对中小企业创新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受体制方面的障碍较大,需要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中小企业创新需要最佳的社会人环境。  相似文献   

19.
我国针对中小企业创新的资金性支持政策往往局限于单一目标功能和单一目标效果,政策间的衔接、协调和配套考虑较少,并从整体效果看,现行政策对解决中小企业创新普遍面临的资金瓶颈所起的作用在实际中并不显著,我国中小企业解决创新资金需求的渠道并不畅通。因此,政府基金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产权清晰、机制灵活、贴近市场、应变能力强等优势,但由于和自身规模有限,在科技创新方面受到很多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发能力不强.科技创新水平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较大,真正创新成功几率不高.对于引进的技术,企业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注意消化、吸收、模仿和再创新.因此,中小企业难以在技术上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