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宝峰 《经济师》2012,(1):281+284
《:物权法》和《房屋登记办法》规定了房屋登记机构的义务和职责,在登记实践中,房屋登记机构对申请人提供的材料如何审查,对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以及登记机构公信力至关重要。文章从《物权法》对登记机构规定的职责以及房屋机构的实际情况,阐述了房屋登记机构在办理房屋登记时的审查职责既不是完全的实质性审查,也不是完全的形式性审查,应为尽到合理审慎的职责。  相似文献   

2.
佳木斯市产权处认真落实《物权法》相关规定,率先在省内在登记信息系统新增了预告登记程序,开展房屋预告登记(包括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和预购商品房抵押权预告登记)。此举对维护房产交易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防范开发商一房多卖、一房多贷、合同欺诈,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3.
夫妻单方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现象成为当前社会的多发案件.通过结合夫妻财产共有制度、无权处分制度与善意取得制度,有利于这类案件的合理解决.建议以立法的形式确定夫妻间民事侵权的责任,明确侵权救济方式,完善财产登记制度,以期更好地保障夫妻双方平等行使夫妻共有财产权.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6,(4)
《房屋登记办法》比较之前的政策有较大的调整和创新,对《物权法》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有关规定做出了具体的解释,对房屋登记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说明,调整和完善了登记规则,规范了房屋登记行为,极大地维护了房地产交易安全,保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利。因此说房屋登记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文章认为,不但要准确、全面地把握《房屋登记办法》的精神实质,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各项规定。还要调整思路、积极投入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5.
杨涓 《经济研究导刊》2013,(30):243-244
在中国,房屋登记制度尚在起步和完善阶段,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是房屋登记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房屋登记目的在于将房屋的权利对外公开,保证房屋交易的安全和便捷。房屋登记工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登记审查。要做好登记审查工作,房屋登记机构应按照法定流程完善登记标准,借助信息平台,加强登记质检,尽量做到合理、审慎的审查。  相似文献   

6.
集合共有是在按份共有、共同共有之外的另一种共有形式。它是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服务的。集合共有既不同于日耳曼法上的总有,也不同于合作社法人所有,与有些国家的群体共有也有不同。集合共有理论具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和制度弹性,对于中国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改革推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房地产权属登记基本沿用旧的行政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已不能满足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登记职能的要求,存在诸多缺陷。诸如登记的法律依据不统一;登记机关不统一,内部登记机构分设;房地产登记效力不统一、不规范。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物权法》对不动产登记制度专门设立了一个章节,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做了统一规定。因此,《物权法》的实施必将对现行不动产登记制度带来一定的影响,应正确应对《物权法》对房屋权属登记带来的影响和考验。  相似文献   

8.
案情简介:黄某与孙某某原系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2000年11月购买了一套商品房,房屋产权证登记所有人为孙某某,未登记共有人.后双方因感情不和协议离婚,但在协议中并未明确该房所有权的归属.后因此发生纠纷而诉讼至法院,经法院判决确认,该房由黄某与孙某某双方共有,由孙某某居住使用,但此后双方仍未对该房的权属登记进行变更.2003年3月,孙某某在黄某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房屋卖给李某某,并办理了房屋过户登记手续.2003年6月,黄某诉至法院,请求确认孙某某与李某某之间的房屋转让合同无效.  相似文献   

9.
生育权具有双重属性,既是人格权也在成立婚姻关系之后成为身份权。但夫妻双方的生育权依旧是平等享有,而非共有关系。所谓生育权共有是对民法体系和基本概念的混淆。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缺陷造成了房屋承建人与预购人的权利冲突。通过对我国法律的分析,提出为了解决两者权利的冲突,必须建立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1.
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的科学定性是建构相关法律规范的前提,但其定性一直是学界的重要争点之一.无论干理论还是实践.现有定性既无法涵盖和诠释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的特性和理论.又无法理性权衡共有人的权利与义务,且与我国实际极为不符.从其特性和我国实际分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并非按份共有、共同共有、准共有以及互有,实为具有交错性质的新型共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商品房价格不断上升,离婚案件中按揭房屋的价值增大显著,离婚时双方对此利益的争夺和纠纷较多,甚至成为离婚财产分割的焦点.本文根据按揭房屋产权取得的时间不同,对一方婚前办理按褐,支付首付款,婚后夫妻共同还贷的,按揭房屋增值部分如何分割分为三类情况进行分析,从按揭房屋的所有权人的认定为前提,结合离婚双方对按揭房屋增值部分的贡献情况,提出分割按揭房屋增值部分分割的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房屋赠与公证,是公证处依法证明赠与人赠与房屋、受赠人接受房屋的真实性、合法性的行为。在具体办证中,通常是以赠与人所赠房屋是否为其所有的合法房产,赠与人有无完全事行为能力,赠与人赠与房屋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赠与房屋是否违反社会公德等为主要审查核实内容。而房屋赠与法律行为的成立与因赠与房屋产生的所有权转移登记关系;赠与人、受赠人办理赠与、受赠房屋公证后未及时去房管部门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即已死亡,该赠与行为是否成立或有效;赠与房屋附义务的范围如何界定;因征地农转工拆除农房安置的房屋所有权如何确认等实际问题常常困扰着公证处,本文就这几个问题作些探讨,与同行共同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05年4月30日.建设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提出明确的实施措施。具体包括:自6月1日起,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两年转手交易的。销售时按其取得的售房收入金额征收营业税;禁止商品房预购入将其所购买的未竣工的预售商品房再行转让;实行实名制购买房屋,推行商品房预售合同网上即时备案,防范私下交易,在商品房预购人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之前,房地产权主管部门不得为其办理转让等手续;房屋所有权申请人与登记备案预售合同载明的预购人不一致的,房屋权属登记机关不得为其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手续……这些政策和措施,是政府打击房地产市场虚高房价的又一记重拳,但是,在房产市场的泱泱洪流中,它是否真的可以按照目标,达到预期效果呢?  相似文献   

15.
戚建基 《时代经贸》2014,(4):168-169
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是指在房屋租赁关系中,承租人按照法律规定所享有的,在出租人出场租赁房屋时,得以同等条件优先购买的权力。《最高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18条规定:“出租人出场房屋,应提前三个月通知承租人,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出租人未按此规定出卖房屋的,承租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宣告该房屋买卖无效。”这是我国法律首次明确规定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虽然该条文已于2008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公告,宣布自2008年12月24日起被废止,但《合同法》第230条的规定沿袭了这一制度,该条规定:“出租人出卖租赁房屋的,应当在出卖之前的合理期限内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条件优先购买的权利。”但是由于该条规定过于简略,缺乏可操作性,所以在司法实践中会碰到许多适用上的疑难。2009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房屋租赁合同司法解释》),该解释第21条至24条对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条件、效力以及限制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不过由于条文的高度概括性和现实问题的复杂性,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行使过程中依然遇到了许多争议问题。本文从解释论的层面,围绕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如何实现,对此权利的行使条件,效力以及行使过程中对出租人以及善意第三人的利益保护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以法经济学为视角,研究如何合理分配专利权共有各利益主体的法律权利和经济利益,着重研究高校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的专利共有权利归属和利益分配问题,解决高校在专利实施能力和管理能力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利益平衡问题。根据现行《专利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参考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经验提出了相应完善的建议,如规定专利权共有的性质为特殊的按份共有、独自实施合理补偿、允许自由转让和设置优先购买权、按"谁劳动,谁获利"的原则处理维持费与侵权赔偿金的分配以督促各方积极履行义务等。  相似文献   

17.
江苏淮安推出“共有产权”住房模式引起了全国关注,政府出50%或者30%和你凑份子,并按出资比例拥有对应的产权,5至8年之后,你只要将政府出的那笔钱还了,房子就全归自己了。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研讨会上,有专家提出值得向全国推广。(据3月17日《重庆晚报》)  相似文献   

18.
曹伟 《城市建设》2011,(3):448-448,450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已于2011年1月21日颁布实施,笔者结合近年参与一线搬迁工作的实际经验,针对《条例》的内容进行了一些思考,并将主要内容整理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19.
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借助共有制度,将单位与科研人员间的行政管理关系转变为民事法律关系,但从规范性视角而言,其存在三方面问题:①客体范围不清晰;②团队主体化与法律不兼容;③共有权行使缺少规范性建构。由于共有关系的运行依赖于客体合法性、主体有效性以及共有权行使规则的合理性,因此上述3个问题直接影响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的实践效果。基于政策法律化和法律政策化原则,在共有制度三要件的逻辑框架下,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和政策目标,建议从3个方面进行完善:第一,通过修正《科技进步法》或扩大解释《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扩大试点单位享有的知识产权范围;第二,明确单位与科研人员的二元主体结构;第三,构建符合政策目标的共有权行使规则。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及各级地方人大和政府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是强制拆迁的主要法律依据,然而拆迁立法本身存在着诸多与宪法、民法等法律的矛盾和冲突“,依法”侵犯公民合法房屋所有权的事件屡有发生。只有重构城市房屋强制拆迁立法,解决诸法的冲突,完善司法救济途径,建立合理的补偿标准,才能有效地解决房屋拆迁中的矛盾和问题,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强制拆迁的性质及法律依据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了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通过依法采取强制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