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基于EVA创新的企业绩效通用价值计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军 《财会月刊》2011,(21):72-74
经济增加值(EVA)作为一种集企业绩效评价与资金预算、对管理者激励约束于一身的管理评价系统,其理论设计的缺陷和实践面临的困境成为其创新的内在驱动力。鉴于此,本文探索性地将资源利润核算模型(RMA)引入EVA,通过对EVA、EVA变动值、剩余收入法及股东增加值(SVA)的比较,试图从理论上构建企业绩效通用价值计量模型,以完善企业价值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进而激励企业管理者。  相似文献   

2.
EVA激励机制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VA不仅仅是一种价值评估工具,也是使得管理者和股东激励相容的奖酬体系的基础。EVA把经理和员工的收益与其行为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出真正的团队意识和分享精神,使得管理者能从股东价值的角度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3.
股权激励制度作为长期激励机制,同短期激励、企业福利和员工薪酬一起,构成一套完整的企业对管理层和员工的激励体系。良好的股权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经营者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从而减少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使其更加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4.
由于EVA着眼于企业的价值创造,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不论是企业整体还是企业的子公司或部门,运用基于EVA的财务管理和薪酬激励系统能为管理者提供更为准确、科学的信息,并使其受到有效的激励、从而作出符合股东财富最大化原则的决  相似文献   

5.
经理人业绩评价与激励报酬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以现代企业为制度背景,以劳动贡献决定劳动报酬为基础理念,从出资者理财角度出发,探讨经理人业绩评价体系及与其连动的激励报酬模型。提出了以EVA为业绩评价指标、董事会预算EVA为业绩评价标准的经理人业绩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经理人报酬模型。实现经理人利益与企业、股东利益相连,搭建起双方同呼吸共命运的经营平台。  相似文献   

6.
梁箫 《企业导报》2012,(11):168-169,288
目前我国企业实行的薪酬激励制度并不能有效的解决由两权分立带来的利益冲突问题,而基于EVA的薪酬激励机制可以实现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统一,有效避免短期化行为。本文重点分析EVA薪酬激励机制的两种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对其在中国企业中顺利推行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EVA(经济价值增值)——一种真正的激励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贺宇 《价值工程》2002,(3):35-38
现代企业中由于经营人员与所有者利益的不一致,往往会产生经营人员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如何激励经理人员,使其与股东的利益一致,减少代理成本?本文认为重点在于寻求一种能促使管理者像股东一样行为的指标。传统的财务指标由于存在诸多缺陷,无法实现这一目的;而EVA(经济价值增加值)财务管理系统作为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的结合,能够达到有效激励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EVA在企业激励机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企业EVA激励机制的涵义与理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代理理论得到重视,股东即所有者与管理者在追逐自身利益方面所存在的矛盾日益清晰。大多  相似文献   

9.
王焕宁 《经营者》2005,(6):101-102
<正>“EVA激励计划的核心是将EVA与薪酬挂钩,赋予经营者与股东一样关注企业成功与失败的心态。通过把EVA增加值的一个部分回报给经营者,从而创造了使经营者更接近于股东的环境,使管理人员、甚至企业的一般员工开始像企业的股东一样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在企业所有者(股东)和企业经营者(管理者)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股东和管理者利益函数存在不一致性,建立有效的企业管理人员激励约束机制成为了现代企业理论和现  相似文献   

11.
EVA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克服了传统会计利润指标的局限性,体现了股东价值创造和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客观地评价了管理者的经营业绩。本文运用规范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EVA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缺陷,提出完善EVA指标体系的建议,旨在为我国企业EVA业绩评价体系的成功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经济增加值(EVA)为主线,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首先将EVA与会计利润作比较,并通过简化的例子分析其较会计利润的优点;其次从现代财务管理目标的角度分析了EVA是如何将股东利益与利益相关者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最后从薪酬激励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并辅之以图形说明。  相似文献   

13.
徐多  郑燕 《会计之友》2012,(22):73-74
股东和管理者在诸多方面存在博弈,文章主要讨论股东选择是否实施股权激励方案,是否雇佣管理者,即是否进行重复博弈;而管理者可以选择是否努力工作和是否愿意支付高股利,通过建立博弈模型,管理者和股东来选择使得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策略。最终由模型解得最优解,股东实施股权激励,管理者会努力工作,并支付高股利;管理者得到股东的认可,可以长期留任。  相似文献   

14.
王晶 《价值工程》2011,30(1):106-106
经济增加值作为企业业绩评价指标,越来越引人注目并被广泛使用,它是一种全面财务管理和薪金激励体制的柜架,把资本预算、业绩评价和激励报酬结合起来了,把管理者的利益和股东利益统一起来。将其恰当地融入一家公司的管理中会带来丰厚的回报。  相似文献   

15.
随着EVA体系的不断完善,其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2000年3月,EVA指标体系正式在中国进行推广。诸多研究人员将EVA看作企业方面的激励制度、理念体系、评价指标,并认为其能够很好地帮助企业进行发展。本文回顾了EVA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将其与传统的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进行了比较,说明了EVA应用于投资决策的合理性,并对EVA应用于投资决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1、只对EVA的增加值提供奖励。这是一种使奖励数量与管理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紧密联系起来的最可靠的方式,也是使管理人员像所有者那样思考和行为的先决条件。为了享受增量EVA奖金激励,管理人员将削减不必要的支出或在不增加资本的情况下增加利润;他们会将非生产性资产转变为现金,用于重新投资或分配给股东或进行资本投资,加快发展那些盈利的  相似文献   

17.
徐慧 《价值工程》2014,(13):149-150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已经成为常见的经济组织形式。如何对企业经营层进行有效激励,进而促进股东价值最大化,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目前,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存在种种局限性,很难保障经营层的行为完全以股东利益为导向。本文旨在探讨将在国际上广泛应用的EVA激励机制引入国有企业,对经营层起到约束和鞭策作用,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促进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凯 《财会月刊》2005,(8):62-63
本文以企业目标理论为基础展开对经济增加值(EVA)与平衡计分卡(BSC)的研究.通过分析可以得出,EVA与股东价值最大化、BSC与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本文就股东价值最大化与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融合问题提出了新价值最大化理论,并在此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将EVA与BSC融合的基于EVA的新BSC指标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一、引言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全性,管理者趋于利用更多的信息来实现私人利益最大化,损害股东利益。Jensenand Meckling(1976)认为,给予管理层与企业业绩相挂钩的薪酬激励,能有效解决所有者与管理者间的利益冲突,使两者利益趋于一  相似文献   

20.
出资人预算的基础是经营者预算,经营者预算是企业资源配置的载体。以EVA为核心的业绩考核体系与激励挂钩,是实现股东和经营者“双赢”的有效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