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金  曹雪莲 《企业导报》2011,(18):125-126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渐发展和上市公司的大量涌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凸现。虽然新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某些盈余管理手段的应用空间,但也产生了新的盈余管理问题,况且会计准则的改进也不可能根除盈余管理问题。论文就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理分析,通过对新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法的分析,相应的提出了规范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和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事件发生率越来越高,其原因很大部分是企业的盈余管理。我国的盈余管理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讨论,盈余管理虽然是合法的,但是其仍然存在很多弊端。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分析目前国家的经济形势、上市公司的实际状况以及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盈余管理影响着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利益,是会计领域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探讨盈余管理涵义的基础上,接着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以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利弊,最后提出了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规范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1994-200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对地方政府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与能否获得补贴的可能性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地方政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识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并因此改变资源配置的方向。在将上市公司按照补贴前净资产收益率分为五个区间后,发现在不同区间,盈余管理在对地方政府资源配置的影响不同:在一般和绩优区间,盈余管理指标显著为负,但在其他区间,盈余管理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一直存在利用计提或转回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新的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对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政策进行盈余管理产生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新准则的实施同时也促进了新的盈余管理手段的产生。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基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视角,研究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CEO持股能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代理冲突。研究发现:CEO持股能够抑制民营上市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并且随着CEO持股比例的增加,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水平下降,说明CEO持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投资者与企业管理层的代理冲突,实现协同效应;董事长与CEO两职兼任时,CEO持股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抑制效应会加强;深入研究发现,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对企业长期业绩,而CEO持股能够降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给公司业绩带来的负面效应。基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研究支持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CEO持股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协同效应,缓解投资者与企业管理层的代理冲突。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已经成了我国资本市场上的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分析,同时分析盈余管理的不利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治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众所周知,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一直是证券市场各方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焦点,其中的盈余信息又处于核心地位,因此,盈余管理问题备受瞩目。加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对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和改善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盈余管理的涵义、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提出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2007年至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上市公司风险承受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盈余波动性越强,其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盈余波动性与盈余管理正相关;上市公司资产专用性越强,其盈余管理程度越低,资产专用性与盈余管理负相关。盈余波动性和资产专用性是衡量风险承受水平的指标。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风险承受水平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即当上市公司风险承受水平越高时,其盈余管理程度越强。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逐渐成为市场经济主体,以上市公司为例研究企业发展,对于规范市场经济、管理证券市场有着重要意义。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企业财务报告是利益相关方对企业评估的重要工具。管理层利用盈余管理,会导致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失真,更不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本文从盈余管理的定义入手,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方式,并提出防范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盈余管理问题已经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审计的视角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基于对当前我国现状的分析,当前盈余管理在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盈余操纵的代名词,所以本文的出发点是希望能借助对当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分析,探讨盈余管理如何能够恢复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解释说明了盈余管理的含义,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动机,列举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并通过以上分析论述提出了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我国2014-2015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部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活动和被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审计意见能在相应程度上揭露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即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非标意见和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呈正相关关系,即注册会计师更倾向于对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的公司出具非标准意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研究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现状以及对策,对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唐睿明 《会计之友》2006,(21):60-61
本文解释说明了盈余管理的含义,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动机,列举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并通过以上分析论述提出了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畅 《财会通讯》2010,(6):48-50
盈余管理是资本市场研究和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越来越严重。近年来我国对于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对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了文献综述,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盈余管理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中普遍存在,给市场经济的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管理者更加倾向于通过盈余管理来改变公司的经营业绩、投资者的预期等方面的内容。因而,对盈余管理动机的探析,对防止上市公司滥用盈余管理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盈余管理动机的分析研究,针对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从根本上控制并改进盈余管理信息失真的情况,使报表的使用者可以更清楚的了解企业真正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盈余管理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此类行为对上市公司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从会计准则建设和监管等方面提出了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海东 《会计之友》2006,(28):60-61
本文通过研究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现状以及对策,对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是当前经济中常见的现象,笔者在探讨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旧会计准则环境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发生的变化,并为监管机构对其进行有效监管提出了适当的建议,进而分析了产生盈余管理的动机,提出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