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协调与否是衡量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以四川省2001-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在对四川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时间演化的特征分析基础上,利用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就业弹性系数等指标衡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对称,经济发展和就业结构不同步,需要采取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大力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等措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向丽 《市场论坛》2016,(3):20-23
如何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获取结构红利,是西南民族地区人口就近城镇化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从结构红利视角,以西南民族地区的广西14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其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偏离度的测度,得出广西14个地级市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状况.结果表明,广西14个地级市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离.整体来看,Ⅰ类地区的南宁市和Ⅱ类地区的柳州市、桂林市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相对较好,Ⅲ类地区和Ⅳ类地区的大多数城市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较差,且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因此,本文建议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等方面优化各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进而获取人口就近城镇化结构红利.  相似文献   

3.
赵蓉 《现代商业》2014,(6):84-8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能否协调发展,直接制约着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就业水平的提高。文章通过对山西省忻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偏差较大,并就此提出可以推动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充分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的考察及对二者的相关性实证分析,发现影响扩大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的不均衡.实现就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使之与产业结构的演进相协调,对于有效缓解天津市的就业压力,进而实现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就业扩张的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魏耀淼  杨书袖  尹宇航 《商》2014,(45):212-212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就业结构阐明了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状况和变化特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然伴随着就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通过研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偏差分析对比得出广东、河南及重庆在经济结构转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商》2015,(25)
作为长株潭城市群和"3+5"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长沙,在通过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和高级化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产业结构经历了四个阶段。2008年结束了"早熟型"的"三二一"型结构,理性调整为"二三一"型结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吸收更多的劳动力,降低失业率,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同发展。因此,长沙市必须调整经济结构,以实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优化,促进就业扩张。  相似文献   

7.
刘锋 《中国市场》2010,(49):78-80
通过对浙江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同性分析发现,浙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差逐年减小。要继续提高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同性,增强和谐度,必须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入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使创业、就业与产业升级、转移和承接相互促进,逐步实现经济与就业和谐增长。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战略指导下,甘肃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经历了复杂的变化。甘肃产业结构经历了调整期、合理化演进期和高级化时期,甘肃省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省份,第一产业就业人口远远多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性相对严重。这种情况主要是由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历史因素造成的。提出改善投资结构,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提高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优化和调整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等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9.
论城镇化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经济结构中最基本的结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经济结构转换的关键.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因此,城镇化率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趋势分析与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城镇化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不仅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且能够促进就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2002—2012年的数据,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合理性及结构偏离的角度对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前经济发展阶段,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符合国际标准,但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不是很好,因此提出了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贸易结构变动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作用。认为贸易结构的改善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乡劳动力的转移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必须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城乡联动,使我国贸易结构得到优化,通过传导机制,对城市化进程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慕慧娟  崔光莲 《商业时代》2015,(11):135-137
本文从动态的角度对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转变过程中,产业-就业结构的动态变化过程做回归分析,回归结果显示新疆产业-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其中第二产业产值与就业存在负相关。文章采用就业弹性、扩张性就业弹性以及结构偏离度分析新疆产业-就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发现新疆产业-就业结构之间是失衡的。新疆第一、第三产业呈收缩的趋势,导致第一产业存在过多的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虽然具有一定的就业吸纳能力,但吸纳能力有限;第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较好,但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不足。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实现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优化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3.
根据就业相关系数、就业弹性系数的变化特征,对威海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威海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关程度在降低,产业增长的就业吸纳力在下降。根据这一特点,提出促进威海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源 《消费导刊》2009,(24):35-36
本文在分析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影响机理的基础上,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演进与现状,并利用结构偏离度考察就业结构的滞后性。最后提出促进上海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江苏省1978年至2010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数据,本文研究了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互动关系。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的协同性分析显示,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逐步优化;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动态计量方法,建立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互动关系的分析模型,结果显示第三产业产值与就业人数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产值变动是引起就业变动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本文根据1990-2016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江苏省产业结构呈"三二一"格局,就业结构仍处于"二三一"结构。其次,结构偏离度指标说明江苏省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最后,本文在江苏省实际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江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分布趋势日益合理.但还是存在着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通过运用结构偏离度指标来分析福建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来解决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根本推动力。科技创新促进劳动分工并改变劳动力就业结构 ,改变产业的劳动生产率 ,通过需求结构影响产业结构 ,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调整产业结构 ,加快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分析了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现状,其次对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实证研究,从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角度进一步阐述了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发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以及三次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同,最后作出总结.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均衡发展是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文章借助比较劳动生产率和结构偏离度两个指标,对泉州市近十年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泉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非协调性,并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均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