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权制度变迁与民营企业的成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统计,中国企业平均寿命只有7—8岁,民营企业仅2.9岁。而跨国公司的平均寿命11—12岁,世界500强的平均寿命40—42岁。世界1000强的平均寿命30岁。全国真正具有高成长性和渐进成长能力的企业仅占3.32%。接连发生的“太阳神”“飞龙问题”、“巨人倒台”、“三株现象”、“南德事件”、“爱多风波”等,给快速成长的民营企业蒙上了阴影。成长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目标,成长性是企业最重要的行为特征。探讨民营企业成长的制度因素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一、企业成长中的制度变迁的路径分析1、企业成长的…  相似文献   

2.
翻开海亮成长词典,“海亮现象”、“海亮时速”、“海亮奇迹”、“中国大型工业企业500强”、“全国民营企业100强”、“中国成长企业100强”、“2003年度中国企业文化优秀奖”等赫然在目.  相似文献   

3.
杨光 《中外管理》2004,(12):12-15
在2004年与2005年交接之际,我们关注:号称“世界工厂”的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全球化时代中“崛起”与“遏制”交融博弈的巨大挑战?打遣学习型团队能否成为“20岁”中国企业在转型期持续成长的有效利器?  相似文献   

4.
《企业世界》2006,(5):14-15
1996年12月18日,邱光和创立了森马集团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以“虚拟经营”著称的中国知名休闲服企业和无区域集团。创业伊始,他就立志“做世界最好的休闲服”,坚持推行“品牌兴业、文化助动”发展战略;坚持“有形产品无形化”的发展原则;坚持走“增长与成长”相结合的发展路子,突出休闲文化内涵,以文化力推进营销力,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森马连续五年跻身中国民企500强和中国服装行业“双百强”行列,成为中国成长百强企业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财富企业,被誉为中国服装业一支强大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5.
杨光 《中外管理》2005,(5):22-24
4月9日由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主办的第12次中国企业经营成长与发展调查报告面世。本次调查的主题是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在调查结果出炉前,我们就充满了兴趣与期待,因为近年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主流显学”,如今企业经营者们几乎言必称“文化”,但究竟企业文化在经营者心目中是怎样的?落实在执行中是怎样的?效果如何?……  相似文献   

6.
靠什么去赢? 2005年,中国企业走过了颇不平静的一年。 如果说,头几年中国企业还更多的是在“学”和“习”,那么近年随着自身成长的不断加速,“赢”,而且是在全世界去“赢”,已经成为了中国企业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目标,更是需要。  相似文献   

7.
“三九”倒了,“德隆”破产了,顾雏军被抓了,而一度成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明星的华源集团也被华润重组了,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企业健康成长的基石呢?本文通过重组华源的实践过程讨论,来深刻分析中国企业快速成长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8.
《经营者》2008,(1):30-32
企业战略的竞争力永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航标”和“灯塔”。2007年,中国企业从成长到成熟,从公司管理到公司治理,从市场换技术到自主创新。无疑不是战略竞争力的诠释和注解,新机会、新思路也带来新希望。  相似文献   

9.
为积极响应工业和信息化部“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进一步推动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9月1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以“扶助小微企业,促进转型成长”为主题的2013“创新中国行”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首场活动在北京举办。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原来在中国企业界叱咤风云多年的企业老帅们纷纷从一线上面退下来,从汽车、石化等国有企业管理层年轻化调整,到家电、IT企业的高层大换班,到民营、乡镇企业的接班人逐步成长,古时“禅让”的故事正在中国企业界重演。是历史的巧合,还是背后蕴涵着某种规律?借用企业管理“血型”理论,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相似文献   

11.
吴昊 《企业天地》2003,(7):46-46
对很多中国企业而言,“长不大”已经成为一个困扰企业家的难解之谜。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有少数企业实现了快速成长壮大,但大多数企业则面临着“长不大”的困扰。甚至有为数不少的企业表演了“高台跳水”——企业飞速成长,然后是失去控制,分崩离析。那么,是什么原因制约了企业寿命的延长呢?  相似文献   

12.
海林 《企业世界》2008,(7):15-17
1978—2008,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也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30年。30年来,中国企业经历了破茧、成长、发展直至壮大的过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此期间,浙江海正集团有限公司也从一个地方国有小企业变成中国知名制药企业,再发展成为国际化现代制药企业。“海正”的成长轨迹,正是中国企业的一个代表,也是激荡30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3.
企业失败与再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伟  盛杨 《企业研究》2001,(12):31-34
从九十年代至今,中国管理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理论的形成与不断成熟。长期以来,企业平均寿命过短、死亡率过高的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大批明星企业变成流星,要么是陷入困境不能自拔,要么是关门倒闭。因此,便有了所谓的“螃蟹型企业”的命题,是说中国的企业,尤其是一些成长很快的大企业,就像螃蟹一样,一红就死,很少能健康地生存下来。企业过早夭折的根源,虽然各个企业都有具体原因,但是,从管理理论和管理规律来看,这些企业的失败存在一些共同的基因,这也就是为什么可持续成长理论在研究企业成…  相似文献   

14.
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困境,当企业为了寻求快速的成长捷径等在发展成长过程中有问题的时候,企业就会想到“外脑”,想借助智力机构来突围,但目前中国智力行业内是“李鬼”与李逵并存,鱼龙混杂,因此,借外脑,如果是没有找对路,可能就是末路而不是出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一、环境变化要求转变战略思维 2000/2001年是中国企业战略环境的“大拐点”,也就是说,在此之前与之后,中闰企业的成长环境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1997年底,短缺经济基本结束,已使中国企业的成长环境开始变化,加入WTON使成长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1)竞争加剧,向国际性市场竞争水平靠拢;(2)在国际化的中国市场中,平均而言,中国企业处于弱小地位。这种新的环境条件,起码会存在15—20年。在这种变化之下,中国企业必须转变其战略思维。20世纪80、90年代,中国企业在自然成长的基础上所做的战略选择.占主导地位的是市场机会型多元化战略。在新的时期里,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入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企业面对着更强的国际竞争对手挑战,迫切需要尽快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国际经营与竞争中不断积累经验,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迅速成长起来,已引起国外同行们的普遍关注。“海尔—中国造。”就令欧盟市场惊呼“狼来了。”。探讨中国企业快速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做法,看到知名企业创新出国际成功经营七大递进策略,对于指导我国企业做强做大,加快融入全球化,不断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具有很大的指导价值。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提升一个时期以来,“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17.
孕育萌生成长,专注专业耕耘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对于一个企业,特别是在中国经济转型、科技腾飞、社会巨变的时代浪潮中,孕育萌生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尤为如此。  相似文献   

18.
国家怎么发展,企业如何做强,个人如何适应和成长,这一系列的答案,都必须摸索前行,必须有一盏灯来指引。“推进中国改革发展,实现现代化,需要哲学精神指引,需要历史镜鉴启迪,需要文学力量推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前进的指南。“中国梦”、“企业梦”、“个人梦”正是这个时代赋予国人、社会人、企业人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历经12年的发展,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保险)成长为中国500强企业和北京百强企业,也被评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2005年度最佳企业公众形象”、“中国十大文化推动力企业品牌”、“世界市场中国(保险)十大年度品牌”等。新华保险的品牌影响力是如何逐渐强化的昵?为此,我们采访了新华保险战略管理中心主任孙玉淳先生。  相似文献   

20.
单靠升温乃至过热的市场拉动,单靠全球对我们迅速成长的疏忽,单靠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已经难以保证我们中国企业的持续成长。面对缺少技术.缺少资金,缺少品牌,中国企业的下一步该如何抉择?面对越来越多的贸易纠纷,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该如何与中介机构联手应战?而在这诸多现实疑问之前,我们先要冷静思考:中国真的已成为“世界工厂”了吗?“世界工厂”的真正内涵是什么?我们的工业化道路究竟该如何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