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上海航运金融存在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雪 《科技和产业》2011,11(11):14-16
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一向是世界经济发展讨论的热点,目前,上海正着力建设国际金融与航运双中心,但是与其他国际航运中心以及金融中心相比,差距仍然明显,在建设中仍存在多方面的不足。本文对上海航运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上海航运金融提出了关于政策、人才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航运金融服务作为航运业和金融业的交叉性和枢纽性服务,在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关系紧密,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建设需要航运业作为重要产业平台,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建设同样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撑。随着亚洲经贸和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航运中心在逐步向亚洲进行转移,从国际航运中心  相似文献   

3.
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业集群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中,硬件建设已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航运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一部分,在上海的经济发展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航运服务业的发展培育,特别是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经纪、海事法律等方面已成为当前航运业界人士和专家关注的热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应借鉴英国伦敦、新加坡、香港等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经验,积极探索和改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模式,并研究制定航运服务产业集群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届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需要对港口、航运、国内物流的资源具有配置能力,而完善和高效的信息服务是基础之一。世界著名国际航运中心都拥有发达的信息服务,伦敦的航运高端信息服务水平尤为突出,拥有许多世界著名的航运信息咨询服务和科研机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航运信息服务与一流国际航运中心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通过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信息服务建设现状的分析,提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信息服务建设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航运咨询业是航运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兴产业,作为高端航运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航运咨询业的发展有助于改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政策环境,为政府制定政策、企业进行决策提供依据,是我国赢得国际航运话语权的重要保障。一、上海航运咨询业的发展现状《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发布以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入攻坚阶段,为了  相似文献   

6.
航运服务业在我国航运中心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运服务业是目前我国航运中心建设中的热门话题之一。2009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将2020年基本形成服务优质、功能完备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作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目标,并给予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一、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正式确立2008年7月5日温家宝总理视察上海时指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要实现转型,“要紧紧围绕建成东北亚国际枢纽港的目标,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着力打造航运服务资源集聚中心,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国务院2009年4月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国务院《意见》),并提出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即“到2020年,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  相似文献   

8.
上海航运金融现状及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运金融建设是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关键环节。一个成熟的国际航运中心必然要有发达的航运金融服务业做支撑,全球公认的12个国际航运中心城市,它们都有发达的航运金融服务业。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一些“硬实力”已走在了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9.
沪航 《港口经济》2009,(4):40-40
国务院2009年3月25日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加强上海与香港航运服务业的优势互补和战略合作,形成分工合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选择上海     
“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2009年春天,上海迎来了新的重大机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现有研究定性地认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互为前提、相互影响,但是鲜有定量研究。本文为弥补这一缺憾,以上海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数据为基础,从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必备条件入手,运用协整检验、VEC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考察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必备条件,如经济实力、国际航运条件、科技水平、金融服务体系和政策法规环境等与其存在长期影响。同时,无论是在长期内还是短期内,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国际贸易中心建设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短期影响力超过长期影响。经Granger检验发现,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这一发现同样适用于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之间的关系,从而定量地验证了三个中心相互依赖的不可分割关系。  相似文献   

12.
国外历史经验对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合理定位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朴 《特区经济》2008,(9):99-100
目前最有希望成为未来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地区有北京、上海、深圳/香港,三地各有优势。本文回溯了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新家坡和巴哈马四个著名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变迁。以史为鉴,来指导我国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和建设。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度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环节建设,对于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整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国际金融中心的指标评估与分析得到的结论证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目前正处于由国内中心金融到区域(APEC)金融中心转变的阶段。上海的区位优势明显,但是金融集聚优势不明显,制度与政策的限制重重,导致国内金融机构缺乏国际竞争力,金融业务创新原动力不足。若不在这个关键环节着力改善,将阻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刻,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业已进入转型和升级阶段,文章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的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意见,立足推进上海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合作,在全面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合作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联动发展的创新性思路,以期为促进长江经济带现代物流业的合作发展和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全球金融中心做了科学分类,对国际金融中心的概念做了界定。对几个重要金融中心的区位以及国家政体做了一些比较分析,涉及到经济地理因素、各国历史背景、经济政策、金融机构因素;做出了上海将会成为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推断。  相似文献   

16.
文章指出港航产业成长不是一般意义的产业成长,其成长体现了国际航运中心功能形成、提升的阶段性。借鉴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把港航产业成长分为低级、中级、高级、后高级四个阶段,并且对应于这四个阶段,提出国际航运中心也相应经历了萌芽、第一代国际航运中心、第二代国际航运中心、第三代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转换,而国际航运中心功能的完善、竞争力的提高必须依靠港航产业这个产业载体通过改变成长方式完成成长阶段的升级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关于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硬环境建设在上海已经日渐成熟,但其软件的开发和配套仍然匮乏。本文首先从税收制度、法律环境和金融保险三个方面对伦敦国际航运中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SWOT分析及若干政策性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深入研究,并且结合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提出了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闫星 《上海国资》2004,(3):45-46
资本市场是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与枢纽,产权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板块,具有带动资本链的“龙头”功能。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缺陷,产权市场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