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城市群已然成为一股新生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力量,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作为位列全球第六的世界级城市群,其有条件通过一体化发展带动国家竞争力的全面增强。但由于长三角城市群府际合作机制尚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其一体化的进程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长三角城市群应通过提升区域合作、完善多级区域合作机制、构建多中心合作治理机制等途径,加快完善府际合作机制,实现自身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罗天昊 《大经贸》2011,(11):15-15
美国城市群的形成与制造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三大城市群都分布在制造业发达地区。随着中国城市的普遍崛起,未来将形成诸多城市群,目前的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以及中部的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圈等,均渐成雏形。世界级城市群即将成为世界经济竞争的主角。  相似文献   

3.
黄婷 《江苏商论》2006,(6):143-145
城市群的竞争是本世纪激烈国际竞争的关键所在,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在国家发展战略中越来越凸显其重要地位。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遇到了体制矛盾、资源危机和外部挤压等诸多问题。但长三角也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优势,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借助国际产业向中国大转移和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契机,以上海为龙头,必将成为中国经济的脊梁。  相似文献   

4.
《品牌》2010,(Z2)
中国正用三个世界级城市群勾勒新版图。从地图上看,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仿佛一个稳固的三角形,相互扶持并各自辐射周边区域。  相似文献   

5.
《商》2016,(8):280-281
城市群是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研究城市群制造业空间分异与结构演变的相关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对城市群的健康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长三角城市群作为实证分析区域,依据空间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城市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基础,以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为核心,结合分形维数,分析城市群制造业空间分异与结构演变的相关性。研究证实,长三角城市群制造业整体呈现空间集聚的特征,以上海市为中心,南京、杭州为两翼,各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并且发现制造业的空间分异与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城市群产业分异呈现出与结构演变相对应的空间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城市群经历了由行政主导到市场主导,由集聚到扩散再到集聚的发展过程,其演进的主要阶段和动力机制丰富了城市群理论。借鉴欧美城市群"精明增长"等经验,长三角能解决其存在的利益不协调、规划不合理及创新不足等问题,实现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余李 《现代商业》2014,(15):132-133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恰逢上海自贸区的成立,这对长三角城市群实现城镇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从自贸区对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产生的正效应和负效应两个方面的外溢效应进行分析,认为其产生的正效应大于负效应,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应当积极主动支持、对接自贸区的发展,吸纳正效应的外溢。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家首次明确将安徽并入长三角,并把"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提升到区域发展战略高度。长三角城市群区域40个城市的"十二五"规划虽有对地方优势的考虑,但主导产业定位雷同度较多,产业发展目标缺乏细化的定位支撑,缺少求同存异。目前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存在上海难以全方位发展,江苏经济发展缺乏新意,浙江产业发展后优势不足,安徽工业发展落后的问题。长三角城市群应努力提升第一产业,大力改造第二产业,并把自主创新战略放在首位。同时,还需要加大技术改造创新的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区位得天独厚,具备成为亚太地区门户的优越条件。作为国内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长三角的协调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上海作为核心城市,需要适应发展要求,围绕“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服务整个长江流域,建设区域一体化交通体系引导城市群拓展。  相似文献   

10.
马荣  伯娜 《财贸研究》2023,(4):69-82+110
基于2010—2020年中国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系统GMM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财政支出结构对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和节能环保支出均能提高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质量,行政管理支出作用不显著;(2)各项财政支出对中心城市和非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异质性,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对非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强,节能环保支出对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非中心城市作用不显著;(3)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节能环保支出会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社会保障支出则会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基于长三角城市群2013—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对区域物流能力及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建立变截距模型探讨区域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物流能力每提升一个单位,经济发展可提升1.235个单位,城市群内各个城市又显示出一定的固定效应差异.因此,应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完善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软件投入,以便提升区域物流能力,促进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江苏依托区位优势、交通布局完善与产业发展高端,当之无愧的成为国内经济发展处于前列的省份。作为江苏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的"扬子江城市群"区域,涵盖了沿江八大城市,可以说该区域城市群的发展直接决定了江苏经济发展的总体规模及水平。结合扬子江城市群发展现状,分析扬子江城市群创新发展需要城市群之间城市功能共享、城市产业布局、分工协作、一体化发展、产业群培育等,发挥其相互渗透的作用,从而产生合力共同影响城市群的发展。建议要努力实现融合发展、聚焦发展、延伸发展、共享生态发展以及特色联动发展,将扬子江城市群打造成为具有长三角乃至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扬子江城市群为例探讨了区域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问题,认为扬子江城市群对于优化江苏区域经济结构和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扬子江城市群城市体系仍然不够完善,需要通过创新区域发展政策进一步促进扬子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关键举措。安徽是连接长三角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纽带,是长三角城市群向中西部辐射的桥头堡,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国家在《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明确了安徽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一部分,将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当前,把握城市群发展规律,抢抓机遇,突出重点,积极参与长三角城市群建设,对安徽未  相似文献   

15.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4日介绍,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到2015年,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政策明确强调长三角城市群建设,国外经验表明城市群协调发展依赖法制手段,总结和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提出构建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法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胡玉莹 《商业时代》2011,(36):35-37
本文突破以往对区域物流的传统定量分析方法,运用空间统计模型从空间维度探讨了长三角城市群物流发展的空间布局演化过程与特征.研究表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经历了由随机分布模式到存在空间关联模式演变的历程,且以上海为核心的物流产业集聚效应日趋显著;但南京的物流发展水平近年来有所下降,与周围城市之间也存在替代性竞争,物流空间分布较为分散.  相似文献   

18.
珠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有活力的城市群之一,研究其城市群空间结构绩效不仅有助于继续发挥其对全国经济的带动作用,而且对其他城市群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应用参数计量模型,把珠三角城市群与广东省其他非城市群城市以及和长三角城市群的比较分析,得出珠三角城市群效率较高,但仍有一些城市的效率有待提高,最后指出提高这些城市效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三峡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填补了"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的真空。经济学外部性理论和管理学网络化治理理论是创新三峡城市群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积极因素,促进"一江一带"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以宜昌为中心的三峡城市群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综观世界各大城市群发展的经验,城市群的合作发展离不开法律的建设和支持.随着经济发辰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性凸显.本文总结和借鉴了国外先进立法经验,提出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合作发展法制化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