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树立新的发展观 大力推动循环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刚刚召开的党的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传统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以“资源-产品-废物”为特点,经济发展速度越快,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越大,最终将丧失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循环经济改变了线性发展模式,呈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技术特征,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发展循环经济是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刚性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发展循环经济是一次深刻的范式革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题中之义。必须从“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出发,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其范式要求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体制,…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优选模式,它强调以循环生产模式替代线性增长模式,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环境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完善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必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竞争力,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企业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之间矛盾的加剧以及生态科学的迅速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循环经济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促进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互和谐和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沈和  卢爱国 《江南论坛》2005,(11):24-26
循环经济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创新,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02年以来,常熟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解决资源环境紧约束的治本之策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各层次、各环节,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全面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并产生了积极的示范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6.
陈清 《发展研究》2004,(12):31-32
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新趋势。循环经济是以环境无害化技术、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为主要载体,要求按照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本质是将现行的“资源-产品-废品排放”的开放式经济流程转化为“资源-产品-再资源化”的闭环式经济流程。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引导社会从现行退化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向环境无害化、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的原理是什么?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传统经济模式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资源—产品—废物”。循环经济的增长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环行经济。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是“减量、再用、循环”(即3R),其中减量是在输入端采用的方法,旨在减少投入;再用是在过程中采用的方法,目的是提高利用效率;循环则是输出端采用的方法,通过把废物再循环以减少末端处理负荷。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从经济学的观点看,循环经济是指产品消费之后资源的再循环再利用的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涉及到资源节约、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等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9.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人口、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资源循环方式,它相对于以前的那种“资源产品废品”的循环方式,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实行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过程,也是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它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具体讲就是要在生产和生活全过程中,加强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以减少资源的投入,节能降耗;对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对不能循环再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污染,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加快全面建设中国特色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经济活动中的碳排放逐步降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经济活动中的资源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这两者均可以看作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片面地强调某一种模式都是不科学的,文章以四川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四川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统筹发展的必要性,指出四川省各自然区域自然环境特点、主要资源环境问题及对发展制约,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统筹发展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需要,经济原则是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统筹发展的基本原则。然后对四川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统筹发展的基础进行了阐述,并根据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定位,提出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关注重点,结合各功能区实际情况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统筹发展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12.
黄星 《发展研究》2005,(9):54-55
循环经济是“产品-资源-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过程。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逐步建立起适合福建省省情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形成福建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十六届四中全会和200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福建循环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循环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资源循环型经济社会——城市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军 《环境经济》2004,(10):29-32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生态城市建设,保证资源和环境对于未来的需要,就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资源循环型经济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入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正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动向。有效利用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战略理念,是从环境生态经济与发展的角度审视人类历史进程,是一种发展模式的确立。因此,实施循环经济,树立全新的自然生态理念,是确保人类在新的世纪实现和谐发展的需要。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总体发展战略,是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经济是当前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它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做到生产和消费“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环境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缓解资源约束矛盾、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等极其重要,我们可以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来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型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概括地说,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从经济层面上讲,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行方式,是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看成稀缺的全社会共有的自然福利资本,  相似文献   

19.
日本循环经济的战略构建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的关系而言,人类社会经历了三种技术经济:传统的线性模式(见图1)、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和循环经济模式(见图2)。传统的工业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依靠的是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和生态代价,其“资源—产品—废物”的过程导致了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系统背离的加速。  相似文献   

20.
以科技进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成果之一。为实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循环经济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运而生。循环经济是一种关于经济、社会、资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理念,也是一种适应未来的新型经济发展形态,更是一种极具操作性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的重要创新在于,将传统经济增长及社会消费由“资源一产品/服务一消费/污染”的开环模式,转变为“资源一产品/服务一消费一再生资源”的闭环模式。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