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企业会计制度》的广泛实施,企业“资产减值准备”将成为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并逐渐进入审计实践范畴,成为企业审计的一项新内容。一、企业“资产减值准备”审计的目标总的来讲,企业“资产减值准备”审计的目标,是验证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余额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验证资产负债表中相关资产项目余额的正确性。其具体目标是:1.确定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符合规定条件。2.确定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标准是否合理。3.确定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冲销是否符合法定程序。4.确定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  相似文献   

2.
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可能发生损失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这无疑对企业避免不良资产、提高资产质量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可能为某些企业在一定限度内操纵会计利润、进行盈利调节留下了空间,这必将增大注册会计师在减值准备审计中的责任和风险.下面试对资产减值准备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等相关问题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3.
一、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范围的规范性 企业所有资产在发生减值时,原则上都应及时确认与计量,但由于不同资产的特性不同,其减值会计处理和适用的具体准则也有所不同。企业不能任意扩大资产减值的计提范围,应关注计提范围的规范性,以保证资产减值的真实性、准确性。审计时应注意:(1)审查复核资产减值范围的规范性。审查复核资产减值范围是否按照新准则的规定执行,具体包括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相似文献   

4.
资产减值计提比率对企业盈余管理有重大影响,但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一章仍然没有关于长期资产减值计提比率的规定。我国是否应该规定长期资产减值的计提比率,我们可以以南方证券行政接管事件为背景,分析我国新准则关于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倩 《会计之友》2008,(32):51-52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于期末对资产的可收回价值进行估计。如果有关资产期末已发生减值,应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体现了谨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但由于准则对其规定不明确以及实施准则的外部体制环境的缺陷,在实施中出现了一些具体问题。本文就如何完善资产减值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规定又有了较大变化,本文研究的对象就是在准则颁布前后企业的资产减值准备是否有显著变化。通过对于目标行业——医药行业的研究得出该行业在准则颁布前后,整个行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没有显著变化,但存在着极少数企业利用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规则制定的有效性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长期资产减值准则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张端明 《广西会计》2002,(12):18-19
一、资产减值准备与会计政策选择《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八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利于企业通过稳健性原则挤去资产的“水分” ,规范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会计行为 ,限制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盈余 ,提高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和诚信度。目前在我国资产减值准备会计核算有政策选择范围 ,主要表现在 :一是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方法和计提比例可由企业自主选择决定。制度规定有三种方法供企业选择 ,即应收账款百分比法、销货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 ,企业选用何种方法来计提坏账准备 ,其提取的金额会因方法不同而产生差异 ,进而对企业的…  相似文献   

8.
李妍  李永凤 《会计之友》2012,(31):100-102
新资产减值准则中"(长期)资产减值一经计提,不能转回"的规定,是否会影响企业长期资产减值计提行为?文章以沪市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发现,企业长期资产减值并没有因为新规定而减少计提额,长期资产减值的计提与宏观经济状况呈正相关变化,但是长期资产减值计提比例总体不高。另外,企业长期资产减值计提中固定资产减值计提比重最大,其次是长期股权投资减值。  相似文献   

9.
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巧云 《会计之友》2006,(33):30-31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准则--资产减值》(2006)规定每个会计年度或中期期末,企业需对每项资产进行重新计价,将资产的历史成本调整为公允价值.这种资产减值准备政策的出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和透明度.但由于在具体计提要求上没有统一的操作标准,因此,资产减值准备政策实施中也存在着确认和计量难度大、计提标准被滥用、外部监管困难等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为了保证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资产减值>,与以前的规定相比,改变较大.新准则明确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的处理、商誉的减值测试与处理以及有关资产减值的披露等具体问题.本文仅就资产减值准则的变化及实施设想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是相关性和可靠性,也就是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好地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那么在我国,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到底有怎样的影响?笔者就此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田立新 《电子财会》2007,(10):57-59
一、中外资产减值会计核算的差异 (一)我国资产减值会计核算的有关规定 我国财政部1998年1月27日颁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第一次对股份有限公司提取资产减值准备作出了具体规定,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以及在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必须在会计期末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苑华 《现代企业》2005,(11):63-63,68
为了防止企业资产计量不实造成虚夸资产、虚增利润,从而使会计信息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一条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要求上市公司必须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八项减值准备“政策的实施,使上市公司的资产计量面临更为严格的标准.这对于消除我国上市公司资产中的“泡沫“,挤干资产中的“水分“,从而解决上市公司的虚盈实亏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影响资产减值的因素众多,资产减值准备赋予了企业较多的职业判断的权利,在操作上形成了较大的灵活性,上市公司可以从中寻找新的利润操纵空间.因此,有关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对《企业会计制度》中有关资产减值准备规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其目的是解决企业的虚盈实亏、短期行为及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但<制度>中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仍有不尽合理之处,需要加以改进完善.本文想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实施资产减值会计的历程及初衷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日益加大,为了尽可能地规避风险,我国引进了资产减值会计制度,并首次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实施。该制度明确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要按该规定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2001年1月1日起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把计提的准备又扩展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和委托贷款,当这些资产发生减值时也要计提减值准备。这样规定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规避制度性风险,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的可靠信息。不可否认,资产减值会计的施行确实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有了实质性提高但在实务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实行对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核算制度,在实务操作时较多地涉及到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也容易被一些企业钻空子。本文拟探讨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有关问题。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依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归根到底属于资产计价的问题,在决策有用观看来,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与经营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正是顺应了决策有用观的思路,对资产的原始成本按其现时价值进行调整以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更为相关的信息以利于决策。另一方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能更好地反…  相似文献   

18.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 ,企业除货币资金不计提减值准备外 ,其余资产在确认发生减值时都应计提减值准备。这一规定对于企业正确计量资产价值和计算盈亏 ,对于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无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应该看到 ,《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的某些规定仍不够完备 ,还有进一步研究探讨的必要。笔者拟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资产减值核算一般应采用备抵法。依据资产减值变动情况的不同 ,可以把资产减值分为三大类型 :1 波动性资产减值。该类资产减值不是持续的 ,此时资产减值 ,彼时资产…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称会计制度)在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方面有了重大改革,即扩大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规范了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按照新制度的规定,企业应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几乎涵盖了除货币资金和虚资产以外的所有资产,包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跌价准备等八项。会计制度对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在核算方面的具体规定既有相同点又有一定区别。一、确认资产减值准备的基本方法比较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应当定期…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制度将原本计提的“四项准备”扩大到“八项准备”,要求对所有不符合资产定义的不实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即不仅要求对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和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而且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也纳入计提资产减值的范围,并且具体规定了这三类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条件。此外,制度还规定委托贷款应视同短期投资进行核算,并按资产减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