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区域创新能力是武汉经济圈发展的不竭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在新一轮国际产业大转移、经济结构大调整中,武汉经济圈面临的难得机遇和严峻的挑战,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文中认真分析了武汉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武汉的综合竞争力、创新能力和各单项竞争力的优势和不足,并指出要使武汉经济圈不断发展,提高自向创新能力和圈内其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创新能力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本通过对湖南的区域特征及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进行分析,阐述湖南在泛珠三角经济圈中的竞争优势,以及提高湖南经济竞争力的资源优势与经济条件,并从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及制度等方面对如何提高湖南在泛珠三角经济圈的竞争力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形成的“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塘三大经济圈,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强大力量。随着这种由产业链、城市群组成的大经济圈的形成,中国的地区竞争出现了新格局:由过去单一城市之间的竞争,转为依赖大经济圈综合生产力的竞争,进而形成大经济区之间的竞争。 提出建设“武汉经济圈”,把握“武汉经济圈”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嘉兴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0的新形势下,以上海为核心的上海大经济圈,未来几十年内可能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嘉兴作为上海大经济圈中距离上海最近,受上海辐射作用最强的城市,如何顺应上海大经济圈经济一体化的形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使产业结构逐步升级,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对于巩固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中部悬念     
王承舜 《新经济》2004,(3):36-38
凭借先发优势,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圈率先融入全球化经济大舞台;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工程的推进,西三角经济圈又呼之欲出;当“三极论”进入宏观决策,东北老工业基地也开始踏上复兴之路。那么,沉寂的中部地区是接受“塌陷”,还是酝酿隆起呢?这确乎是一个悬念,尤其是在本刊记者对河南郑州、信阳进行了深入采访之后。  相似文献   

6.
张磊 《江南论坛》2003,(8):15-16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出现了令众多学者惊叹的“井喷”行情,而支撑和维系这种快速增长的主“引擎”之一就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目前,“长三角”区域正坚实地朝着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快步迈进,由此,整个“长三角”的经济关系也将处于重构和整合之中。一、“长三角”经济结构竞争力的比较分析与历史回顾笔者对“长三角”经济结构竞争力的比较分析从两个层面上进行:一是长江三角洲区域内部,二是全国各省区平均水平。2002年“长三角”经济结构竞争力的综合比较结果,见表1。从比较结果看,2002年上海的经济结构竞争力最强,综合位次列…  相似文献   

7.
"融圈"抉择及湖南加速融圈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湘桃 《经济地理》2004,24(4):477-479
珠三角位于东亚与东南亚区域结合部的位置,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是一个具有活力和竞争的区域,是湘、赣、黔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和“桥头堡”。对融入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华南经济圈来说,湖南区位态势极其优越,融入华南经济圈是最优抉择。文章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就珠三角、湖南的区位态势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湖南加速融入华南经济圈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8.
“得长三角者得天下”,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华投资的外商、港台商形成的一个共识。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江苏的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苏州、无锡、常州以及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等15个地级以上的城市及所辖74个县市。它以占全国仅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18%的国内生产总值;它是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内在潜质最佳、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的经济核心区,也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率先融入世界经济与国际市场的重要区域。一、“长三角”外向型经济发展概况改革开放初…  相似文献   

9.
构建滇中城市经济圈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建设"都市圈"、"城市圈"已经成为各地区谋求在区域竞争中利益最大化的有效选择,顺应圈层经济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云南省规划建立滇中城市经济圈的构想也应运而生.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云南省的经济现状与发展机遇,对构建滇中城市经济圈的构想做了可行性分析和综合竞争力的计量分析,针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探讨,从而进一步展望滇中城市经济圈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一体化的基础条件出发,分析长三角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然后通过因子分析法对长三角经济圈的一体化程度进行实证分析,选取12个指标对长三角七大城市和北京、广州两个城市进行综合竞争力排名,可以看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上海的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属于领先水平,一体化程度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区域内部存在着不平衡,仍需加以重视.最后提出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关于全面深入接轨上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静如 《江南论坛》2003,(9):15-16,32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2年嘉兴市委、市政府率先在全省提出接轨上海战略以来,全市的接轨上海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与周边地区相比,无论是在接轨领域,还是在接轨规模、层次等方面,均有一定差距。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上海“龙头”的昂起,嘉兴必须从单纯的经济合作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大范围、高水平的对接转变,从靠近上海向全面融入上海转变。  相似文献   

12.
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演进,长三角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本文坚持“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的指导思想,通过对杭州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杭州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大环境下经济快速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时期,嘉兴市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的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滨海开发、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科教兴市、和谐发展六大战略,着力构建活力嘉兴、人文嘉兴、生态嘉兴、法治嘉兴、平安嘉兴,加快建设长三角经济强市、杭州湾滨海新市、江南水乡文化大市,加快推进富民强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竞争力涉及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经济主体与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在不同层面展开的综合实力的较量。在国家竞争力的研究中,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麦克&;#183;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了著名的“国家竞争优势四因素理论”。他认为,影响一国开发其行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有四项,即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以及企业战略和组织;在一国的众多行业中,最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是国内“四因素环境”特别有利的那些行业。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市场需求状况的改变,必然要求农业结构的相应调整,皖东南因应加入WTO后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压力,须从比较利益入手,发展特色农业,通过融入苏浙沪经济圈,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本理论,以中国海洋经济为研究对象,对北 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南部海洋经济圈开展实证研究,选取 2001-2014年 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为环境污染指标,以全国沿海地区同期人均第 二、三产业增加值为经济指标,建立面板模型和非参数计量模型,研究结果发现:①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曲线关系不完全符合典型的倒 “U”型EKC特征,包括线性正相关、 “N”型、倒 “N”型等多种形态;②通过对比分析,各海洋经济圈的 EKC曲线也呈现出差异性特征。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家应该依据区域海洋经济特征、因地制宜调控海洋经济发展,保持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和海洋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实现海洋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洪  夏明 《经济地理》2011,31(12):2116-2121
基于旅游空间结构相关理论,利用统计年鉴及社会统计公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与引力模型,对安徽省17个地市旅游中心度经济测定,并对其旅游经济联系度与旅游经济联系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合肥、黄山为安徽旅游核心城市,安徽旅游存在“双核”联动发展模式且旅游发展“南强北弱”态势明显;受地理、交通等因素影响,城市旅游中心性与旅游经济联系量不存在必然联系,安徽存在四大旅游经济圈:大合肥旅游经济圈、皖江城市旅游经济带、皖南国际旅游经济圈、大皖北旅游经济圈。  相似文献   

18.
大北京城市经济圈的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信息中心,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集聚区和最先进的经济核心地带,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迅速高速发展相比,“大北京”无论在区域发展的意识还是区域发展的行动上,都还远远不够。面对“大北京”发展中的种种问题,本文重点在于通过对我国三大经济圈进行比较研究,从多方面综合分析,找出制约大北京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对其未来发展中的优势、劣势以及即将面临的问题进行预测,并探求一些解决“大北京”地区发展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以期为谋求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提到温州,人们自然而然就会将其与“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服装名城”等国家级“金名片”挂起钩来。多年来,温州市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实现从“数量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变,从“品牌大市”向“品牌强市”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品牌发展路子。目前,温州市已拥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产业品牌,品牌己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市委、市政府把打造品牌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推进产业品牌建设,以品牌去赢得声誉,赢得市场,赢得竞争力,已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和知名品牌最多的城市之一,使其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实现新跨越。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为融入大北京经济圈,涞水县做了三方面工作。第一,从思想观念上融入。以前环京津战略的提出,是涞水县主动贴向京津,为京津的资源优化配置服务,而大北京经济圈的提出,是一种互动型的整合,京津与涞水互相优化资源配置,共同发展。因此,涞水县进一步加强了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农村干部的教育,努力提高发展农村经济的水平和能力,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自觉融入大北京经济圈。县里利用各种传媒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创造一个干部群众自觉为大北京经济圈做贡献的良好氛围。第二,从战略上融入。在农业上,县里积极争取国家重点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