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目前的老年照护模式存在着老年家庭照护日渐衰退,老年机构照护力量薄弱,老年社区照护刚刚兴起、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城镇化进程中我国老年照护面对农村留守老人、城市空巢老人增多的局面,半城镇化的阶段现实现同时给农民工未来老年照护带来巨大隐忧.“以人为核心”的新城镇化解读,城镇化和高龄化并轨现实,老龄人口变动结构变化凸显老年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解决城镇化问题重要的是解决户籍人口城镇化问题。四平市为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应根据城市具体情况。制定相关政策,逐步有序地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是一个社会发展文明和社会进步所历经的必要阶段.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城镇化率、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城乡差距也在逐步减小.现阶段,只追求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人口增长的城镇化建设已经越来越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存在导致“大城市病”更畸形发展的风险.以人为本才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所在.如何提高城镇化质量和城镇化可持续性,解决农村人口转移过程中的就业问题、生活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已经成为我国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市民化是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根本途径.当前由于思想观念、体制制度、经济成本、自身素质、社会关系等方面的障碍,我国农民工“半城镇化”现象突出,主要表现在职业与社会身份的不一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不平等、就业与生存状况恶劣、缺乏城市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解决好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我们需要政府、社会、农民工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使农民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镇化真正存在的问题不是人口城镇化落后于劳动力工业化,而是消费者城镇化落后于劳动力城镇化,出现了其他国家所没有或不明显的劳动力城镇化与消费者城镇化分离趋势。分离式城镇化在一定意义上是劳动力过剩经济体在开放条件尤其是全球化时期的或有现象,但从根本上来说是全球化和我国户籍分离制度以及高成本住房制度等结合的产物。我国现阶段的城镇化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是与传统城镇化模式略有不同的新型城镇化,但就实质而论主要是劳动力城镇化,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人口城镇化。当前我国城镇化真正存在的问题,既不是人口城镇化落后于劳动力工业化,也不是劳动力城镇化落后于消费者城镇化,而是户籍制度、住房制度等制度性因素对从劳动力城镇化向消费者城镇化转变的制约和阻碍。伴随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消费升级和经济减速阶段的到来,城镇化也将随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提倡的新型城镇化,其实质是从城镇化发展的第一阶段转入第二阶段,加快推进消费者城镇化。为此,要着力解决户籍、公共服务全覆盖和低成本住房三个关键问题,统筹推进举家转移、稳定就业和农村先富人口三个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城乡户籍制度下的农村城镇化与“农民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经勇 《财经研究》2003,29(12):50-54
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产生“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基本条件。在我国的特殊条件下,“农民工”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生力军。但是,“农民工”所面临的歧视性待遇,又会制约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把“农民工”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是农村城镇化必须完成的艰巨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不完全性、权宜性和结构性特征,导致农村人口城镇化出现"转而不移"的难题。通过分析制约农村人口城镇化的主要因素,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制定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就业的鼓励政策、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因地制宜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等为主要途径,推动我国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农民问题,说到底就是农民的出路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工和农村学生不断向城市流动,为缩小我国的城乡差距以及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更有待进一步处理好建设新农村和农村人口流动之间的问题.本文以农民工和农村大学生为农村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就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原因及其对流出地和流入地的经济发展的影响作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对农村人口的转移出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城镇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最根本的障碍是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本文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指出当前我国农村人口非农化和城镇化进程缓慢 ,农民比重过大 ,导致农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过低 ,这是“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 ,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的“三农”问题 ,必须重点解决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 ,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分治的各种制度 ,减少农民 ,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发挥城市对农村发展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1.建立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现有户籍制度不但影响流动人口的城镇化,更是直接影响了不同户籍人口的收入与消费,制造就业不公平。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取消户籍歧视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而促进户籍制度改革,使广大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充分发掘扩大国内需求的潜力,使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理清中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1年~2012年河南省1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PVAR的GMM估计、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面板脉冲响应分析和面板方差分解等诸多实证方法,笔者考察了金融发展对就业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城市建设城镇化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河南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金融发展显著抑制了就业城镇化的推进,但是短期内显著促进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对生活方式城镇化和城区建设城镇化的支持则很不明显。格兰杰因果检验和方差分解分析表明: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主要通过就业城镇化、户籍人口城镇化渠道产生。研究对河南省乃至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推进中配套金融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区域“城市性”的角度,城市化道路可以分为人口转移型和结构转换型两种类型,针对新老“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应与结构转换型的城镇化相结合,园地制宜地推进农业的就地产业化、农民的就地职业化、农村的就地城镇化和户籍的就近镇(市)民化,简称新农村建设的“四就”思路.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城镇化建设中的问题及道路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加快城镇化进程 ,是党中央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 ,是我国繁荣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也是世界各国向现代化迈进的基本经验。在河北省的城镇化建设进程中 ,存在着建成区规模小、容纳量小、城市功能不全、特色不突出、有城无市等问题。本文根据河北的省情 ,提出了中心城市要扩大规模 ,增强辐射功能 ;小城镇发展要抛开“乡乡建镇”的模式 ,以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化 ,突出发展重点 ,实行“择优扶强”的城镇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理顺新型城镇化"人地钱"关系大逻辑具有重要意义。农村集体产权归属的明晰化和交易市场化,有利于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意愿和能力,也有助于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目前,我国农村集体产权不够清晰、权能不尽完整,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滞后,资产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尚不适应户籍人口城镇化的要求。建议长短兼顾、远近结合,逐步构建"市场化退出+资本化运营机制",推进集体资源资产资本化,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合法权益,为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创设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将面临城镇化"陷阱"——缘于农民工社会融合的严重障碍而生成的多重经济社会风险与危机,主要表现在城市社会"二元"化、农民工群体边缘化和人口转移泡沫化、短期化。农民工社会融合困境有着经济社会成因,其中,制度障碍、文化障碍和农民工自身主观障碍是主要根源。跨越城镇化"陷阱"的有效路径主要有:推动农民工的社区参与和文化融合,培育农民工新型社会资本;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城市职业教育,实现教育的城乡一体化;扫除社会融合的制度性障碍,逐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社会治理,将农民工的社会融合目标有机植入社会治理之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迁移与城镇化、经济发展密切相连.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迁移的最大特点是农村向城镇迁移的不完全、不彻底,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就在于提高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迁移的持久性.本文在总结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迁移的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分析阻碍农业转移人口持久性迁移的主要因素,提出要以户籍为先导、以土地为重点、以住房为基本,减少农业转移人口持久性迁移的阻碍,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耀军 《生产力研究》2005,(5):36-38,F003
农村地区城市化,是指在以农村和农业人口为主的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小城镇,使城镇人口比重逐渐上升,并将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渗入到广大农村地区的过程。农村城镇化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以拓宽国内市场,扩大内需;有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实现,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城乡二元结构,建设资金短缺,户籍和剪刀差政策,土地制度,农村劳动力素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制约着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最后,文章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制约因素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的战略地位不可动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国情出发 ,小城镇具有增长极效应。小城镇的繁荣必然带动农村经济的繁荣 ,而农村经济的繁荣 ,又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基础条件。如果只发展大中城市 ,不发展小城镇 ,不仅大中城市的发展失去坚实的农村基础 ,而且绝大多数“农民工”很难转化为市民  相似文献   

19.
首先深入探讨农村城镇化这一概念,提出了适用的农村城镇化的研究范围及其内涵.黑龙江省农村城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表现为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农村人口向非农业转移,进城参与城镇与城市经济建设;农村人口教育要素向城镇与城市的转化等,进而分析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经过系统分析发现黑龙江省的生态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增长过快,超过城镇承载能力;城镇周围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乡镇工业粗放式经营污染严重;历史文化遗迹遭到破坏等方面.最后指出黑龙江省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环境外部非经济性,究其原因主要源于城乡二元制社会结构、政府职能运用不当、以经济为目的的盲目行为以及城乡居民自身环境保护意识差四个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20.
杨志 《江南论坛》2011,(9):51-52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人口流动的特点由原来的“个人进城”转变为现在的“举家迁徙”。伴随着人口流动“家庭化”趋势的明显增强,城市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其日益凸显的权益需求及保护问题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