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晓慧 《新财经》2008,(5):62-63
当所有人都在憧憬2008的时候,一季度的中国股市似乎跟股民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两年的牛市激起了所有中国人的财富梦想,然而,刚刚燃起的希望,又瞬间化为泡影。股改成功的喜悦,却被“大小非”的疯狂减持演绎得黯然失色。看着股指的节节下挫,救市与不救市的不同声音反复冲撞,中国股市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2.
自2005年4月股改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出现了一轮前所未有的大牛市,上证指数从998点一路直奔4335点,其波澜壮阔之势让所有投资者为之激动。然而,从这轮大牛市一开始,就不断有人提醒经济已出现了泡沫,直至今年5月30日财政部宣布上调印花税率,股市继而出现了大幅调整。据测算,今年6月份一个月股指的下跌深度,超过了2002—2005年4年熊市的下跌幅度,其多空双方的搏杀可谓惨烈。  相似文献   

3.
股海感悟     
●股市培育个热点实在不易,然而热点一旦形成,庄家决不会轻易善罢甘休.身为散户,要抓住热点"与庄共舞",不可恋战以免套牢. ●10年股市的风风雨雨主宰了人们的喜怒哀乐,为何政策巨手游移总是在股指低位救市和高位打压中轮回,使人总也看不清明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1994:政策救市行动与国债年的形成 1994年中国证券市场的最显著特点是股市滑入偏冷区,政府主管当局急忙出台救市措施引发股市剧烈振荡,以及在股市偏冷和后来股市剧烈振荡的高风险中形成了持续的国债热。或许还可以这样来概括1994年的中国证券市场特点:股市冷时,冷得出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中国股市的热点问题——从2007年10月至今已绵延达1年之久的股灾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文章生动地、也非常有说服力地证明了:中国面临的这场股灾,是一场中外历史上罕见的,后果极其严重的特大股灾;其主要成因是:股改遗留的"大小非"限售股解禁、新股发行形成新的"大小非"解禁和上市公司过度再融资造成的股市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导致股市一再惨烈下跌,酿成特大股灾。文章最后发出拯救股市的紧急呼吁,并就"紧急动员,全力救市"提出了一系列很有创意的措施,如建议成立中国金融特别基金,专项承接新老"大小非"解禁股,以实现中国股市向全流通的平稳过渡等。  相似文献   

6.
叶卉宜 《特区经济》2010,(5):103-104
造成2007年下半年沪深股市大幅下跌的原因很多,但股改后期"大小非"解禁的冲击无疑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由"大小非"解禁引发的相关问题是我国股市当前需要慎重思考并有效解决的。本文在描述我国"大小非"解禁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小非"解禁对我国股市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第一个年头刚刚开始,中国证券界展开了一场较为激烈的辩论。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在多次直言须规范中国股市之后,由于股指的连续下跌而引起了许多"庄家"、"股民",甚至一些经济学家的微词。如果说2001年初中国股指的下跌与吴  相似文献   

8.
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股市违规事件不断,在证监会不断查处、媒体频频曝光的同时,广大投资者的信心也连连受挫,加之国有股减持政策失当及"9·11"事件的消极影响,股指在短短的几个月中从2245点多暴跌至不足1600点.目前,疮疤似乎是越揭越多,人们开始担心股市是否最终会崩盘;但也有人认为现在的股市已基本烂掉了,与其修修补补,不如推倒重建,因此即便崩盘也没有什么,政府不必过多地干预股市,更不需要救市.中国股市果真是无可救药了吗?面对股市的剧烈波动,政府真的可以坐视不管吗?所谓"推倒重建"对于广大投资者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又将意味着什么呢?笔者认为涉及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吴一萍 《沪港经济》2004,(11):55-57
将三年来扛住的千三"铁底"击穿,走到山穷水尽的绝地之后,中国股市在九月中旬短短一周时间里爆发了"红色风暴",但股指没有出现象人们期待中的5.19行情,多头强劲的攻势很快就被宽幅振荡的格局所取代,股指走向变得扑朔迷离。虽然许多人对于行情是反弹还是反转的判断仍存在着根本分歧,但毫无疑问的是,这次引发此次行情的"导火索"是温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加快落实"国九条"的讲话,这次危急时刻的救市,与  相似文献   

10.
【英国《金融时报》10月9日】如果没有股指期货政策的博弈,也许中国股市的泡沫很难吹到如此之大。 不出意外的话,围绕着股指期货的布局,中国A股的股指,或许仍将在大盘蓝筹股的带领下进入新一轮上升,直至股指期货出台,当然不排。除中间出现震荡走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