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我国财政部2014年最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股权投资的规定,可知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模式有成本法和权益法。然而权益法在理论层面核算出的会计数据不符合计量属性的要求;确认的投资收益不符合会计科目的规定;记账方法缺乏事实依据。在实务层面,权益法的选择具有主观判断性;管理者容易进行盈余管理;夸大企业利润。文章将分析上述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主要包括采用成本法对投资收益的确认、采用权益法对投资收益的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核算等。本文从企业财务质量分析的角度,探讨了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对企业的资产质量、利润质量所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定,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确认应享有或应分担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或净亏损时,在被投资单位账面净利润的基础上,应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4.
宁廷金 《商场现代化》2007,(11X):371-372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七条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其中,本文对“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这句话的理解用实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新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核算方法,而投资收益的确认是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一个关键点。本文从投资收益确认入手,结合实例对成本法下投资收益确认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成本法下投资收益的确认应该适当简化。  相似文献   

6.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应按初始投资成本入账,其后续计量可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本文通过举例分析了权益法在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核算,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最初以初始投资成本计价.以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按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企业以非货币性交易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存在差异,如初始投资成本,股权投资差额摊销处理方法.由此也会对企业的所得税计算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新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关于新旧准则规范范围、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认、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核算范围、关于成本法的核算和权益法核算等问题做了粗浅的分析,旨在促进实务界正确地分析和理解相关的会计核算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秀安 《市场研究》2002,(11):48-48,50
<正>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实现收益最大化,除利用有限资源开展经营活动外,对外投资日渐增多。长期股权投资按其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和持股比例的多寡,在会计核算上区分为权益法和成本法。权益法核算的实质,是反映投资企业在被投资单位应享有的份额,其账面价值随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而相应变动。而成本法主要是反映投资企业的投资成本以及实际分享的投资收益,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对投资核算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虽然个别财务报表上按成本法核算,但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必须转换为权益法。本文从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两个方面总结了权益法,并提出如何掌握权益法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对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权益性投资)与按权益法或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转换的账务处理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具体案例和会计实务操作,探析在新准则下企业权益性投资核算方法转换的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12.
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定,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投资企业因减少投资以及追加投资等原因,可能会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关系发生变化。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对成本法下投资企业取得现金股利的会计处理也有了新的规定。本文就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的会计核算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新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关于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核算范围、初始计量、权益法核算等问题做了粗浅的分析,旨在促进实务界正确地分析和理解相关的会计核算问题.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分为成本法与权益法。会计准则同时规定,对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该采用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除此之外,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本文探讨因处置投资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会计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合并程序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5条规定,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本准则规定的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因此,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在母公司的账簿体系和单个报表中按照成本法核算,在母公司编制的合并报表中按照权益法反映。  相似文献   

16.
长期股权投资是企业日常活动中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也是企业上市以后经济利润一项重要的来源。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等会计处理进行了规定,但其中还是存在核算界限模糊和核算方式不合理之处。应将在被投资单位持股比例较低的长期股权投资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按有无关联方关系确定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权益法是指企业长期股权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享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权益法的核算范围包括企业对合营企业投资和对联营企业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在其初始投资成本调整、减值损失处理,以及持有收益和转让所得的确认与计量方面,税法与会计准则存在着诸多差异。熟悉这些差异及其纳税调整办法,对于准确进行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避免产生税务风险或权益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以下简称《准则》)规定,企业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处理方法。笔者发现:成本法下,《准则》中有关投资收益确认所需的计算公式较多,也比较复杂,这必将降低其可操作性。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个方法,可大大简化相关计算,试与前者比较论述如下。《准则》中规定:成本法下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具体计算公式分成投资年度和投资以后年度两个不同的阶段进行规定:1.投资年度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的处理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当年…  相似文献   

19.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的疑难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按照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的初始投资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在具体处理时,应当分别投资年度和以后年度处理.  相似文献   

20.
《商业会计》2001,(8):10-15
第二章 会计核算标准的主要差异 (续 )7 权益法核算几个问题( 1 )成本法改为权益法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企业因对被投资单位追加投资而使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的 ,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 ,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 ,视同权益法在原投资时就一直采用。原成本法核算时投资的账面价值 ,经按权益法核算追溯调整后形成的账面价值 ,加上追加投资成本 ,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值得注意的是 ,在成本法改为权益法采用追溯调整法时 ,应当计算初次投资时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 ,并追溯调整应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 ;追加投资后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