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作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一派,注重政府与社会、公民的对话协商,吸收传统的话语民主理论、社群主义和结构化理论的思想精髓,其倡导的话语民主、公共能量场和社群主义等观点对于公民参与问题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加强公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必须发挥公共能量场的作用,开展真实对话,不断增强社会信任,推进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2.
范式危机在于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难以解决现存的问题,需要一种新的公共行政范式来替代传统苑式.公共行政范式的危机首先在于理解上的危机,公共行政的范式转换实际上是学科的演化而不是科学革命,而现行的公共行政范式是一种多元范式并存和互相推进局面.  相似文献   

3.
行政法与公共行政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行政法以正义为首要价值追求,要求的是公正性、稳定性和可预期性;而公共行政以效率为首要价值目标,要求的是适应性和灵活性。在传统的"命令-服从"行政管理模式下,行政法成为了行政的附庸,公共管理的目标往往掩盖了行政法的价值,行政法与公共行政的相互游离、相互背反的对立面被扩大了。治理现代化的兴起为二者关系的转变提供了社会动因。治理意味着政府将更多地通过与私方合作的方式完成公共任务,行政法必须从结构、方法、思维诸多方面进行回应,从而建立二者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后现代公共行政和和谐社会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其次分析了对该理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的师生关系是基于后现代的教育观.后现代主义将师生关系理解为"对话者及其关系",强调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对话成为后现代主义视域中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后现代主义将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理解为一种相互作用的交往关系,而交往追求的应是相互理解,应把师生关系塑造成为一种共生关系.后现代主义推动了当代教育理论的师生观转型.  相似文献   

6.
饶昊 《大众商务》2010,(16):242-243
后现代主义的师生关系是基于后现代的教育观。后现代主义将师生关系理解为"对话者及其关系",强调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对话成为后现代主义视域中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后现代主义将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理解为一种相互作用的交往关系,而交往追求的应是相互理解,应把师生关系塑造成为一种共生关系。后现代主义推动了当代教育理论的师生观转型。  相似文献   

7.
公共行政伦理与伦理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行政伦理问题研究存在的缺陷之一是行政伦理问题界定过于宽泛,从而导致行政伦理建设往往流于空谈.行政伦理制度化设计是解决行政伦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应该提倡伦理制度--伦理意识--伦理自主的设计思路,培养行政官员的责任伦理意识,应该成为行政伦理建设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8.
何景怡 《大众商务》2010,(12):248-248
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具有不同质性,因此,公共行政学有着不同的研究途径。本文从公共行政发展史的角度出发,纵观公共行政发展的脉络,了解公共行政的管理、政治和法律途径,分析管理途径和法律途径的冲突,并设想在未来的治理中如何规制这些冲突。  相似文献   

9.
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具有不同质性,因此,公共行政学有着不同的研究途径.本文从公共行政发展史的角度出发,纵观公共行政发展的脉络,了解公共行政的管理、政治和法律途径,分析管理途径和法律途径的冲突,并设想在未来的治理中如何规制这些冲突.  相似文献   

10.
“公共行政中的人是什么”是自公共行政创立以来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在事实层面,行政人员有着个人的利益诉求,以“经济人”的方式生活,但在价值层面,公共行政组织的规范目的应当是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行政人员必须坚持以“公共人”为价值取向,这也是现代社会公共行政的发展的必然要求。欲使行政人员成为真正的“公共人”,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都很重要,只有双管齐下,行政人员才有可能自觉接受公共精神准则的制约,切实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1.
信息网络化正推动着公共行政现代化的进程,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公共行政观念、公共行政要素、公共行政管理模式以及公共行政安全等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混沌理论的核心概念如不确定性、复杂性、非线性与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无序性、不确定性、碎片化与多元性等观念不谋而合。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混沌图景解释了社会的无序与迷茫,时空分形生成的混沌空间,又通过自相似性引导情节产生自组织行为,多元化叙事的涌现效应体现了混沌图景产生的美学自由。  相似文献   

13.
协商民主是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协商民主一般被认为是公共协商过程中自由平等的公民通过对话、讨论,审视各种相关理由而赋予立法和决策合法性的理论.其主要特征为:协商民主实践大多存在中心权威的主导,这符合我国“一核多元“的现实政治格局;表现出明显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具有从保持型民主向治理型民主转变的特征;建立了政府与社会及个人之间的新型关系.目前面临的困境有: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和指导;行政集权的政治现实使得公共行政领域的协商民主实践缺乏必要的平等条件;缺乏法制保障;缺乏有效的反馈与监督机制,社会组织化程序还不是很高.现阶段推进我国公共行政领域协商民主实践应采取以下对策,第一,强调协商民主理论与协商民主实践的交互作用,探索有助于我国行政改革的协商民主机制;第二,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协商民主实践获得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第三,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我国公共行政领域的协商民主实践提供可靠的法制保障;第四,完善监督与反馈机制,确保协商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当前服务型政府建设遇到很多技术问题。特别是大部制改革背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要求必须对当前我国公共行政范式建设深入思考。根据公共行政的发展趋势及西方政府的发展经验,我国公共行政范式处在旧范式的基础正在破碎。新范式基础尚未建立的阶段。该阶段的范式构建要以现代管理型政府为基础与以服务型政府为导向并重,借鉴西方政府建设实践,关注我国政府发展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5.
宗教伦理及传统的个体德性伦理等方面的约束减弱和公共信仰危机的日益加深,公共行政伦理研究开始重视道德化的制度安排,其意义在于制定和运用具有人性化特征的制度来约束公共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其公共行政制度安排与道德建设任务还远未完成,基于此,认真区分公共行政制度道德与行政人员个体道德,正确处理公共行政制度的道德化与公共行政道德的制度化的关系,对于认识理解公共行政伦理的价值,敦促政府建立符合国情的公共行政道德规范体系,促进和谐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深化公共行政价值观研究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行政改革的内在要求;是公共行政理论发展的必经之路。国内公共行政价值观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多要素综合"行政价值观、"一元"行政价值观、"公平—效率"行政价值观等六大"流派"。这些研究成果,为经后的继续研究奠定了基础;但研究中仍然没有取得实质上的共识,加剧了公共行政价值观念的"分化"程度。展望今后公共行政价值观研究,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期待"主体合流"、"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17.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制度化要素,以网络、信任和规范的形式,增进了社会信任、团结与合作。事实表明,社会资本不仅能够对法治秩序提供有效的伦理价值支撑,为公共行政领域提供必要的社会整合,也促进了政府的民主和效率。然而,当下我国的社会资本出现了异型发展走向,进而形成了对公共行政伦理秩序的冲击。因此,必须对社会信用关系、网络和规范体系进行现代性重建,以充分发挥其对公共行政伦理秩序的建构和支撑作用,推进我国公共行政领域的民主和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8.
国家行政机关中存在的利已主义倾向及这种倾向没有受到有效的遏制导致了行政行为对行政目标的背离。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中所暴露的“经济人”的特点和“私欲”的偏好选择,以及政府部门的扩张和寻租行为往往导致政府行政的失败。公共行政环境的好坏,对公共行政有着极大的扶正压歪的制约力。  相似文献   

19.
新公共行政学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的,以注重规范研究、致力于追求社会公平核心研究内容的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服务则是20世纪末以公民为核心的关于政府角色的公共行政理论,二者都是公共行政领域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重要理论,都对行政理论发展产生了重要了影响。主要从产生背景、理论基础、研究领域三方面进行比较,并分析了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指出未来的公共行政理论发展方向是以价值为前提的效率与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