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伟 《公司》2004,(3):3
还记得杨杰强吗? 就是和何伯权等人一起被称作乐百氏“创业五元老”之一的杨杰强。2001年之前,杨杰强一直作为乐百氏的第二号人物负责营销。在他的手上,乐百氏纯净水卖得风生水起,全国饮用水市场也被他搅得波浪起伏,乐百氏的销量从零起步,一直做到20多个亿,显尽了英雄本色。 两年前,“五元老”从乐百氏集体辞职,又引得业界和传媒一片哗然。 现在,杨杰强又在干什么?  相似文献   

2.
一个出身“名门”乐百氏,一个有着医药背景可炫耀的日本公司,同为运动型电解质饮料,谁比谁更“牛”?  相似文献   

3.
更名好不好?     
10月25日后,再打电话到今日集团,接线员小姐的问候语已由原来的“你好,今日集团”变成了“你好,乐百氏”。 这话听起来要比原来更顺耳一些。以前听到“今日集团”四个字时,脑子里往往同时冒出“乐百氏”三个字,就像听到一个外语单词时脑子里会不知不觉地出现其中文意思一样。 从今日集团改名过程和何伯权先生的想法来看,改名并非是个草率决定。 一方面,就今日集团支柱产品而言,“乐百氏”是个更合适的名字,而素以稳妥经营著称的何伯权目前似乎并不想考虑不相干的多元化经营战略,1998年,今日集团不惜高价请麦肯锡公司做…  相似文献   

4.
<正>这家曾经以营销、策划而闻名全国,在“水世界”叱咤风云的企业,淡出国人视野多年之后的此次亮相却颇显尴尬——在其劲敌娃哈哈、农夫山泉在市场上高歌猛进的同时,乐百氏2006年亏损上亿元,原乐百氏的员工被法国达能大面积清洗。2000年3月,乐百氏被法国达能收购,控股92%, 1年后,以何伯权为首的乐百氏五元老即被踢出局。很显然,乐百氏正在为其曾经的决策付出惨痛代价。那么,在资本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外资并购日益活跃的大势下,有梦想的中国民族品牌,应该从乐百氏身上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相似文献   

5.
关飞 《乡镇论坛》2009,(6):39-40
在广州做助理律师的苏月无论在家还是在外都喝瓶装水,“方便是第一的,拎着水瓶到处走太麻烦了,其次是纯净,有益健康。”她清晰地记得乐百氏纯净水的广告语“27层净化”,“初次听说27层净化这个说法,我还在上学,当时的感觉就是没什么比那瓶水更纯净了。”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房地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房地产?这个问题听起来颇为幼稚。仔细想来,目前我国对“房地产”的词义还真缺乏理论上或法律上的概括和界定。不是吗? 有人说“房地产就是房产和地产”嘛,这有什么好理论的!其实不然。“房地产就是房产和地产”这个说法,在那些实行土地私有制的国家和地区或许说得通,并且“和”也应改为“加”,才可合称房地产。否则,各自分称“房产”、“地产”不就行了吗!还有,房地产这个概念,除了说明它是“地产加房产”之外,兼具有“房”与“地”不可截然分  相似文献   

7.
“入世”前夕发生的“乐百氏高层集体变局”让人始料不及,经过与法国达能公司一年多的磨合,结果是乐百氏创始人何伯权、杨杰强、王广、李宝磊、彭艳芳这“四龙一凤”集体辞去在“乐百氏”的原任职务,一变而成乐百氏的“特别顾问”,乐百氏总裁一职从何伯权之手落到了“达能”中国区总裁秦鹏身上。  相似文献   

8.
乳品之争方兴未艾,果汁大战如火如荼,可今夏饮料界最有看点的当属“水世界”的创新大战。饮料巨头纷纷启动“嫁接”技术武器研制新型饮料,在市场推广上也是花样叠出、可圈可点。经过前几年的洗牌“水”势日趋平稳,农夫山泉、娃哈哈、乐百氏稳居三甲。但饮料巨头们似乎都不满足现状,创新成为了他们获取行业洗牌资格的后台。与以往“价格战”、“水种之争”低层次竞争不同,今夏“水世界”更多的竞争体现在更高层次的市场细分、产品定位、营销策略等方面。今夏“水世界”乐百氏、娃哈哈和健力宝成为三大主角,请看他们的创新高招。脉动:厚积薄发…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徒弟自以为学得差不多了,向师父辞行。师父让其端来一满盆石子,问:“满了吗?”他答道:“满了”。师傅又让他端来一碗沙子,倒在石子上,只见沙子顺石缝往下钻,没有溢出来一点。师父又问:“满了吗?”学徒又答道:“满了”。可师父又让其端来一盆水,把水浇在沙石上面,结果水又渗了进去。师父依然问“满了吗?”学徒这才醒悟过来。人生有涯学无涯。在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如果不及时地对自身原有的知识进行更新,与时俱进,原来熟悉的知识也会变得陌生,原来内行的工作也会变得外行。这一点对于审计人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徒弟自以为学得差不多了,向师父辞行。师父让其端来一满盆石子,问:“满了吗?”。他答道:“满了。”师傅又让他端来一碗沙子,倒在石子上,只见沙子顺石缝往下钻,没有溢出来一点,师父又问:“满了吗?”学徒又答道:“满了。”可师父又让其端来一盆水,把水浇在沙石上面,结果水又渗了进去。师父依然问:“满了吗?”学徒这才幡然醒悟过来。人生有涯学无涯。在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如果不及时地对自身原有的知识进行更新,与时俱进,原来熟悉的知识也会变得陌生,原来内行的工作也会变得外行。这一点对于审计人员尤…  相似文献   

11.
当前 ,科学家已查明 ,正在向人类肆虐的SARS是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SARS是外文原名 ,我国的完整译名为“非典型肺炎” ,而且已几乎约定俗成为“非典”。用“非典”来称呼“SARS” ,实在别扭 ,可谓驴唇不对马嘴 ,并且已经引出了笑话。1 “非典型肺炎”这个词组 ,其词干是“肺炎” ,“非典型”是修饰“肺炎”的定语。现在把词干抛开 ,只留下定语 ;就好比一棵人造的假树 ,光有枝叶而没有树干 (树茎 )。那能叫树吗 ?它还是树吗 ?他还像树吗 ?那枝叶何生、何长、何靠、何依 ?真是“树干之不存 ,枝叶焉附 ?”可以说 ,脱离了“肺炎” ,“非典…  相似文献   

12.
近日以来,商品下架蔚然成风,从辉煌一时的顶级品牌sK—II被封杀,到知名饮料品牌乐百氏脉动在天津失陷,还有一些知名大超市里的食品被勒令下架。商品安全问题一时间风声鹤唳。尽管一声“下架”能让消费者略感心安,但您是否想过:下架后的商品将流向何处呢?  相似文献   

13.
“娃哈哈·WAHAHA”与“乐百氏·ROBUST”,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高速成长而享有盛誉的大型陕速消费品企业,是中国饮料市场的两大领先品牌。他们的成功经验涉及到许多方面,从物流配送的角度分析,娃哈哈与乐百氏都摸索出一个适合自身的、相对成熟的体系。  相似文献   

14.
Discovery热播后,曾有人发出过这样的疑问:“Discovery是科普片吗?也许它更像是一部娱乐片。” 在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里,一个互动的格局和一个单向的格局哪一个更能产生效应呢? 看来,我们有必要回归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什么是科普?  相似文献   

15.
在苏慧伦的精心演绎和“今日”以及拍摄公司的努力下,《乐百氏Tea·苏慧伦篇》广告和《乐百氏Tea》MTV的摄制以及苏慧伦’99大陆演唱会都大获成功,得到各方好评。乐百氏Tea逐渐树立起新潮高贵、活力四射的健康饮品形象,这是一个新产品推广和广告片策划制作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时代》2004,(4):108-109
你有多长时间没去打蓝球了?你有多长时间没去乡间漫步了?你能坚持跑400米吗?你能一口气爬上10层楼吗?“我忙,我哪儿有时间干这些事”——这几乎是所有白领的口头禅。不知不觉中,我们在电脑前、在飞机上、在谈判桌前和各种各样的会议中,“透支”了我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你咨询了吗?     
“吃了吗?”这句老北京的问候语,早已被全国人民以及期望了解中国、了解北京的外国友人津津乐道,更有好事者将此话列为“中文托福”的必出题之一。存在即有理由,流传更具道理。这句客套话起源于吃饭是大家关心的头等大事,广传因人们对此的充分认可、广泛接受。于是乎,投身人力资源咨询业的笔者不禁浮想联翩,要是哪一天企业老总或人力资源经理见面时的第一句话是:“咨询了吗?”那笔者可真就头就高枕、衣食无忧了! 其实这并非“镜中花”、“水中月”,相反,以现在企业对人力资源顾问咨询的关注和需求程度,“咨询了吗?”已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8.
乐百氏在中国算得上是个奇迹。1989年租用乐百氏商标创业,1992年北大征名组建今日集团,1994年千万元购买马俊仁“生命核能”配方,并于同年拍卖产品经销权,1997年以巨资实现从乐百氏商标“租赁者”到‘所有者”的转变,1998年 1200万元聘请麦肯锡作战略咨询,1999年入选哈佛大学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19.
<正>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一个关于和尚“吃水”的寓言家喻户晓,常常引导我们走入误区 一个单位、一个企业效益不好,甚至连工资、奖全也发不出,不在其他方面找原因,而是简单地归罪于“和尚”多了,于是减员、下岗。一个单位、企业的人员少了,效益就真的上去了,工资、奖金也可以发下去了吗?  相似文献   

20.
某大电视台在其著名节目中劝告消费者:“春节期间千万不要购买便宜食品,以免受到假冒伪劣伤害”。假冒伪劣就一定“便宜”吗? 不一定。据笔者观察、了解,有相当一部分经销商“坚持”假冒伪劣同真品一个价,任你猛砍、决不降价,使购买者错误地确认其所售者“正宗”也、“真品”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