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前2个月,饮料企业各子行业冷暖不一。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9年1—2月,我国软饮料产量890.88万吨,同比增长8.40%;其中2009年2月单月产量达到464.04万吨,同比增长21.80%,占2009年前2个月总产量的52.09%。此外,饮料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2009年2月份同比增长了18.5%。在子行业中,碳酸饮料、果汁及果汁饮料产量相对上年同期出现下滑,  相似文献   

2.
饮料分软饮料和酒精饮料两大类,酸饮料和果汁饮料是软饮料中排位第和第三的两大饮料品种。据测算,2002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全国年总产量分为500万吨和200万吨,所以说,碳酸料和果汁饮料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整软饮料行业的产品质量状况。饮料质量的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群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在夏季,这个问题更加突出。为此,国家质检总局对碳酸饮料、果汁饮料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涉及广东、天津、北京、上海、江苏、四川、辽宁、山西、河北、浙江、吉林、福建、河南、湖北、海南、重庆、陕西、新疆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产品抽样合格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时代》2010,(10):12-12
当今风云变幻、群雄逐鹿的中国饮料市场,更像是一个战场。近几年来,经过激烈的市场洗礼.中国的饮料市场已由当年的“汽水”一枝独秀,发展为由碳酸饮料、饮用水、果汁饮料、茶饮料、功能饮料、含乳饮料等百花齐放的态势。数据显示,仅2009年一年,中国的饮料总产量就超过了7700万吨,年增28%  相似文献   

4.
自1997年在中国面世,被称为是继碳酸饮料、水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和功能饮料之后的“第六代黄金饮品”的果醋饮料,经过十年发展,却仍然是在边缘生存的小品类,以至被业内称为“过气行业”、“叫好不叫座”。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5.
自1997年在中国面世,被称为是继碳酸饮料、水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和功能饮料之后的“第六代黄金饮品”的果醋饮料,经过十年发展,却仍然是在边缘生存的小品类,以至被业内称为“过气行业”、“叫好不叫座”。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6.
中国饮料行业经历了五个阶段:碳酸饮料阶段、饮用水阶段、茶饮料阶段、果汁饮料阶段和功能性饮料阶段。在这交叉并存的五个阶段中,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那就是消费者对于饮料的观念。以前消费者把口感和解渴作为选择饮料的标准,现在则更加注重是否有助于身体健康。虽然,在这个飞火流金的夏季,果汁饮料正当其时,但是我们也看到,挡不住的功能性饮料,正以咄咄逼人之势扑面而来,其中当然少不了老牌劲旅“红牛”,却也有少年英发的“脉动”维生素水饮料。 红牛是在中国饮料界率先引进功  相似文献   

7.
眼下正是饮料销售的旺季。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饮料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抽样合格率达到9成以上,但有3种饮料被判不合格。饮料分软饮料和酒精饮料两大类,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是软饮料中排位第二和第三的两大饮料品种。碳酸饮料在我国有很长的发展历史,目前,几家大型企业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而果汁饮料是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软饮料,尤其是近几年,成为软饮料中增长最快的一类饮料。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软饮料行检验的主要项目是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涉及人身安全、健康的卫生指标和反映产品特性的二氧化碳等重要…  相似文献   

8.
2003年是饮料行业的果汁年。在碳酸饮料、瓶装饮用水、茶饮料三大品类相继掀起市场热潮以后,果汁饮料以健康时尚的形象成为饮品市场的新宠,市场空间逐年扩大,各大饮料巨头纷纷挺进果汁市场,行业门槛也进一步提高。新进入者想要有所突破,除了比拼资金、设备、原料等因素外,更要比智慧。  相似文献   

9.
<正>从90年代初碳酸饮料大行其道到矿泉水与纯净水之间的相互厮杀,再到茶饮料市场的如火如荼,饮料行业的战争从未停止过。2001年统一鲜橙多果汁饮料的出现,是饮料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统一率先将低浓度的调味果汁饮料装入极富时尚感的PET包装,将专业果汁向果汁饮料的概念过渡,一时间激起了果汁饮料市场的浪潮,世界各大饮料巨头也注意到了果汁饮料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纷至沓来。让我们来看两个数据:2001年3月统一发布鲜橙多,狂销10亿,当年第四季度就夺走了汇源老大的位置,2002年市场占有率达到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营养健康意识的提高,软饮料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经历过碳酸饮料、饮用水、果汁饮料、茶饮料、功能性饮料各领风骚三五年的中国软饮料(非酒精饮料)业,目前正进人群雄争霸的春秋战国时代.  相似文献   

11.
《巴蜀质量跟踪》2000,(5):22-23
饮料一般可分为含酒精饮料和无酒精饮料,前者包括白酒、葡萄酒、啤酒、黄酒等酒品,后者包括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纯水饮料和茶饮料等。我们在此选择了几种主要饮料的特色和流行趋势,以利于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饮料。  相似文献   

12.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7年,在资产规模、产量、销售收入、利润、利税等指标上已连续11年位居中国饮料行业首位。娃哈哈主要生产含乳饮料、饮用水、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保健食品、罐头食品、休闲食品等8大类100多个品种的产品。在实践中,娃哈哈充分发挥自己独创的“联销体”这一销售网络优势,使娃娃的产品遍布全国城乡。与一般的中小企业比较,娃哈哈渠道竞争优势明显。宗庆后本人则被人尊称为“织网大师”。  相似文献   

13.
果汁饮料,目前是除碳酸饮料外,在饮料市场中销售量最大的第二大品种。而浓缩果汁也是我国水果深加工业中最重要的出口产品,出口形势很好。近一年来,我国各地正在筹建果汁投资项目日益增多。为帮助准备涉足果汁行业的众多投资人避免决策失误、降低风险,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孙庆文专门制作  相似文献   

14.
报告解读:日前,福建省质监局组织对福建省企业生产的果汁饮料、茶饮料、碳酸饮料等饮料产品进行了省级监督抽查,共抽查了46家企业生产的52批次饮料,经检验,合格50批次,产品抽样批次合格率为96.2%。  相似文献   

15.
王超  颜儒葵 《经营者》2004,(7):170-171
<正> 淡化产品本身的区隔,而将目光着眼于消费前的诱惑、购中的体验以及购后的愉悦等处,将竞争推到一个更宽的竞争程度,无疑是各品牌差异化生存的依据。 2003年,果汁与牛奶并列成为食品饮料行业的另一个亮点,在饮料中,果汁的消费人群和消费量显爆发式增加,首次超过瓶装水和碳酸饮料。2003年,果汁饮料行业销售收入呈  相似文献   

16.
《监督与选择》2001,(2):25-25
北京麦肯特市场推广咨询公司用CATI系统进行了一次有重点的饮料市场调查。调查显示,冬夏饮料消费存在着明显的类别差异。在夏天,消费者最喜欢喝的饮料类别是碳酸饮料,而在冬天,消费者最喜欢喝的饮料首先是果汁饮料(见图一)。  相似文献   

17.
夏日即将来临,饮料市场在“蛰居”一段时间后开始“舒展筋骨”,渐渐“火”了起来。各种品牌的茶饮料、果汁饮料、乳酸饮料、碳酸饮料、纯净水、运动功能饮料一齐上阵,众多饮料生产企业,不管规模大小、能力大小,都紧盯时机,欲分饮料市场一杯羹。那么,目前饮料的质量状况究竟怎样呢?大企业产品值得信赖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去年第3季度曾组织了一次果汁饮料商品质量的全国性监督抽查,抽查涉及北京、上海、天津、四川、云南、陕西等15个省市的40种果汁饮料。结果显示,总体合格率为55%。其中,标签标识合格的有22种,合格率为55%;内在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18.
《大众标准化》2008,(11):69-69
茶饮料、碳酸饮料、含乳饮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饮料大家庭中的成员越来越多。除了在品种、口味上下工夫,厂商们在广告、包装上也颇费心思。但无论从监管部门的检测报告还是频频见诸媒体的报道中,饮料市场并不尽如人意:果汁饮料,果汁含量微乎其微;热销的茶饮料,味道明显过淡:碳酸饮料,二氧化碳气容量严重不合格……  相似文献   

19.
《质量跟踪》2003,14(7):24-25
饮料分软饮料和酒精饮料两大类,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是软饮料中排位第二和第三的两大饮料品种。碳酸饮科在我国有很长的发展历史,目前,几家大型企业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而果汁饮料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软饮料.尤其是近几年,成为软饮料中增长最快的一类。  相似文献   

20.
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日前在北京发布的(2012年前3季度中国饮料行业运行状况分析报告》称,未来我国饮料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低热量饮料、健康营养饮料、冷藏果汁饮料、活菌型含乳饮料等发展前景看好;饮料产品结构将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