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群体性事件是指聚众共同实施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和公共财产安全的行为.加强对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分析总结其成因及特点,探索处理的方法和措施,对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海涛 《活力》2009,(5):39-39
群体性事件是指聚众共同实施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和公共财产安全的行为。加强对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分析总结其成因及特点,探索处理的方法和措施,对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发,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政府公信力和形象亦造成恶劣影响,已经成为当前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同时也是各级地方政府、党委机关处理起来最为棘手的问题。本文意在通过对群体性事件具体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地区的先进社会管理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与解决对策,在协助地方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厘清、纠正一些错误工作理念和存在误区的同时,切实做到有效防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群体性事件又称群体性治安事件,它是人民内部矛盾激化表现形式[1]。正确认识新形势下群体性事件,遏制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势在必行。本文试以河池市为例,就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成因及对策,谈本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5.
李玉先 《企业导报》2011,(2):264-265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群体性事件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如何化解群体性事件,促进社会稳定,需深入研究群体性事件的规律,及时掌握应对措施,提高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就群体性事件的界定及如何处置群体性事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确定的治党治国的重要目标,而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引起了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妥善加以处理,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7  相似文献   

7.
胡海 《东方企业文化》2012,(19):120-123
近年来,我国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各种群体性事件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虽然政府是治理群体性事件的主力军,但仅靠政府的力量已无法做到群体性事件的高效、快速、协调、灵活的应对.与此同时,非政府组织在处理群体性事件过程中正扮演着特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因此,强化社会中的各种非政府组织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作用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新的研究课题.文章在分析群体性事件和非政府组织的概念、现状和特征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我国非政府组织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应发挥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复区事件"和"陇南事件"为例,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四个方面分析了行政区划调整引起的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处置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复区事件"和"陇南事件"为例,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四个方面分析了行政区划调整引起的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处置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杨娟 《企业导报》2013,(9):209-210
关于网络群体事件的研究,既是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事关高校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课题。高校BBS作为大学生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在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结合高校BBS信息传播、大学生网民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分析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生成过程,为高校和公共部门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事件的特征、预防与处置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数量不断攀升,规模不断扩大,表现形式趋于激烈,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研究群体性事件的本质特性,探索预防和处置的基本方法,争取把事件解决在萌芽阶段,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影响和社会危害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隋广安 《活力》2011,(16):59-59
近几年来.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现象屡屡发生,严重破坏了国家法令和政策在农村的实施,侵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极大地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群体性上访、越级访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本文就当前涉农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法律适用作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伴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村级干部职务犯罪案件时有发生,既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又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成为诱发群体性上访事件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对此,必须采取预防与打击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根治.我们结合近年来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村干部犯罪情况研究村官犯罪的特点并加以分析,解析其犯罪成因,提出预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朱烜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9):12+38-12,38
伴随着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对外开放、信息公开、利益调整的复杂社会变革,近年来,我国各地群体性突发事件频繁出现。群体性突发事件正日益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何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是对各级政府和执法部门执政能力的考验,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和特点,分析与思考其对执政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对于探讨防止、减少和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的关键指标,建立和完善应对处置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有效机制,是确保社会稳定有序、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本文提出在社区建立心理疏导机构的构想,是从源头上化解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群体性事件作为社会冲突的主要形式之一,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除了具有破坏性的反作用外,群体性事件起着反映社会矛盾、表达群众不满、缓和社会矛盾、改变社会规则等作用。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全面客观地认识群体性事件,并采取积极、正确的方式进行处理,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7.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诱因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东林  唐滢  王珊珊  雷磊华 《价值工程》2010,29(32):314-316
为了准确了解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状况,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组继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对云南边疆部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进行了调研。基于调查访谈的内容,本文首先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进行描述,然后对其诱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益受损、民族矛盾、宗教渗透、干群关系恶化是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诱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利益冲突加剧,群体性事件呈高发态势,成为和谐社会中不和谐的音符。该文主要在对群体性事件的涵义、特点及影响,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依赖宪法和行政法的原因和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有效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宪法和行政法完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群体性事件频发,群体性事件的治理需要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相互合作。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同时在协助政府处理群体性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群体性事件频发,群体性事件的治理需要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相互合作。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同时在协助政府处理群体性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