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应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才能符合保护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本研究在保护区资源保护和周边社区经济发展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学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首先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发展的研究现状,进而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最后综述了国外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的经验,认为中国未来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的方向是:(1)开展保护区和社区的共同管理;(2)完善保护区管理政策;(3)公平分享所得利益;(4)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建设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我国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发展状况,重点论述了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物种、保护区布局和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并提出了我国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应将部分保护区进行整合、加大对保护区的资金投入、正确处理好保护区和社区的关系及理顺保护区的管理体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实施社区参与共管是一种能够积极解决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发展之间突出矛盾的管理模式,是实现有效管理的途径。本文结合金光寺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探讨通过社区群众参与资源保护,发展社区经济,减轻对保护区的资源压力,从而促进保护区的管理工作的社区群众参与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南方集体林区林业自然保护区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为代表的南方集体林区为例,探讨了集体林区林业自然保护区建设若干问题。从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投入机制、森林生态补偿资金的重点投向、促进保护区与社区经济同步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与统一、保护区管理模式以及创建保护区特色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群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涉及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周边社区、当地政府、非政府组织及社会公众等众多相关利益者,不同相关利益者的需求及其对保护区的态度,直接影响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本文通过对尚勇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研究认为,只有理顺自然保护区相关利益者的关系,以人为本,考虑周边社区村寨、居民的利益,才能更好地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云南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内涵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社区共管不断被应用于云南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实践,在扩大自然保护区影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缓和社区与保护区矛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随着社区共管实践的深入,其内涵在从国外引入时的基础上不断演变和发展。从概念、目标、主体、对象及机制等方面,分析了社区共管内涵演变的过程及原因,揭示其在云南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促进云南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于明霞  欧阳敏华 《南方农村》2012,28(11):63-65,70
本文在对广东省内部分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归纳了保护区建设管理过程中在资金、人才及社区共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就生态旅游影响感知进行半结构访谈与调查问卷,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旅游对社区居民的社会、经济、环境社区居民影响总体上是积极、正面的。探讨了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泛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圈"、"保护区旅游,度假区住宿"、多元化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逐步改善利益分配制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根据和谐自然保护区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黑龙江省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和谐自然保护区构建进程与水平评价,结果表明:呼中、扎龙、牡丹峰、三江4个保护区的和谐度得分分别为77.92、76.44、70.095和73.33分,说明4个家级自然保护区都处于比较和谐的水平,无一达到完全和谐水平。根据测度分析结果,提出了提升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协调与周边社区的关系、打造和谐自然保护区示范区等对策建议,以推进黑龙江省和谐自然保护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古林箐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现状及居民保护意识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古林箐自然保护区内居民保护意识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对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对象及保护区与自己生存关系密切的问卷内容认知率较高;对环境保护、保护区功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旅游有关知识及法律法规问卷认知率较低;当地吃野生动物比其产品利用现象普遍;分析了影响该自然保护区和社区协调发展的因索,根据调查和分析结果,提出6条保护和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