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全球经济增长可能放缓,但仍处于长周期的繁荣阶段 基于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冲击,危机可能继续发酵的风险,以及能源及大宗商品价格的高涨,世界主要机构纷纷下调了对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  相似文献   

2.
一、全球经济增长可能放缓,但仍处于长周期的繁荣阶段基于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冲击,危机可能继续发酵的风险,以及能源及大宗商品价格的高涨,世界主要机构纷纷下调了对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今年可能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实现今年经济增长10%以上的目标,需要政府各部门齐心协力,工商部门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
一、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下,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信心信用危机严重影响世界经济正常运行,并逐渐影响到实体经济,发达国家经济体陷入衰退边缘,发展中国家普遍受到波及,未来新兴经济体受打击的程度可能要甚于发达经济体,世界经济未来经济增长前景堪忧,世界经济出现衰退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全球经济会否出现上世纪30年代危机后的“大萧条”局面,各方正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5.
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结构面临巨大变革,多边贸易体制的深化停滞不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举步维艰,主权债务危机仍将继续,欧美再工业化趋势将加剧贸易摩擦,这些都使世界经济增长增加了不确定性;而支撑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均面临结构性调整和发展战略转型,各国未来发展模式将对全球经济格局以及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视野     
《进出口经理人》2013,(3):26-27
全球不能忽视的通胀2013年,通胀可能成为全球决策者最大的挑战,但会以不同的方式。纵观全亚洲和很多新兴经济体,各国央行行长们都需要采取先发制人的措施控制通胀。相较之下,西方经济体的中央银行需要抵御的政治压力则是:用通胀推动更强劲经济增长并消除债务。尽管西方需求乏力,全球经济依然在增长。危机之前  相似文献   

7.
近几个月,令人惊讶的事情并非全球经济增长正在放缓,而是全球经济竟然还在增长。去年的信贷危机并未遵循最近几次经济疲软时期的老路——这几次的特点都是临时性的流动性冻结,如1982年、1989年以及1997年至1998年。这场危机与众不同,它是一次五十年或者百年一遇的事件.深深根植于人们对主要金融机构资不抵债的恐惧。  相似文献   

8.
《财经界(学术)》2011,(13):80-81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5月25号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布《2011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更新版,指出包括中国、印度以及一些拉美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强劲增长将继续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表现依然疲弱,可能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国际商务财会》2013,(2):13-13
<正>世界银行在2013年1月15日公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4%。报告认为,汇率战风险、美国财政预算僵局、欧元区债务危机等因素不仅拖累全球经济增长,也将引发发展中国家采取措施确保经济增长。经济增速预期下调2013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4%,低于2012年6月份上期报告中3%的预测值。但2013年数据略高于2012年  相似文献   

10.
张翔 《商》2013,(15):128-128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治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中的权力配置往往影响到参与国乃至非参与国的经济利益,因此,全球经济治理一直以来都是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危机前、危机时、后危机三个时代的全球经济治理概况作为主要研究内容,进而分析全球经济治理在金融危机的催化下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至今.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依然步履维艰.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全球经济总体增长回落、欧债危机不断加剧.新一轮的经济大萧条极有可能重现。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日益加大.欧美债务危机造成市场需求的大幅减弱对中国船舶及配套设备商品出口造成严重打击.  相似文献   

12.
目前,欧美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美国经济泡沫破裂之后,至今仍然没有恢复,增速非常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富不均现象越来越严重,很多美国人将失去自己的房屋。欧洲经济衰退的危机和风险也非常严重,前景也比较悲观,且目前欧洲普遍采用财政紧缩政策,会产生负面影响。而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很有可能保持增长,当然为保增长,中国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的转型。文章认为,美国最严重的问题并不是金融和赤字问题,而是没有增量的需求问题,是严重的失业问题。为更好地应对危机,恢复经济,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正确处理储蓄及储备之间的关系,让市场更加高效、稳定运行。文章指出,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水平和稳定性将比2011年进一步提升,但长期来看,全球经济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国际社会是否有能力对全球货币和经济系统进行相应的改革。当今世界,需要一个全新的经济政策、经济秩序来更好地反映经济力量再平衡的过程。新兴市场将在全球治理以及全球机构重组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应在创建新的全球经济秩序和推动全球货币与经济体系改革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要在关注全球经济动荡的同时,更多关注全球变暖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全球经济今明两年增长预计将达到5%左右,略高于先前预期。不过,由此而来的通胀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这也成为世界经济当前的最大风险所在。  相似文献   

14.
在本轮经济危机中,主要依靠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刺激而启动的全球经济复苏,态势缓慢乏力,欧美国家更是将世界经济失衡的原因归咎于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致使经济发达国家放任本币贬值,更加注重通过增加出口来提振本国经济,加大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的限制,无端制造贸易摩擦,出台层出不穷的贸易保护措施,各国在争夺整体需求增长乏力的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更加激烈,致使我们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更趋复杂。  相似文献   

15.
全球危机结束的时候往往是人类反思的时候。世界经济的复苏可能减少人们对全球化危机的担忧,也可能加剧理论和政策上的分歧。在高失业率、主权债务危机的重重压力下,关于全球化的辩论再一次在西方展开。  相似文献   

16.
贺超兵 《广告大观》2008,(12):30-32
中国的广告传媒业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今年的冬天变得异常寒冷,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近年来保持着社会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这个全球新兴市场同样不可能置身于这场危机之外。可以预见的是,这场百年来最大的全球经济危机将使包括中国广告行业在内的各个行业企业遭受到程度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贸易扩张和经济增长造成了重大冲击,中国作为全球性贸易大国不得不在危机中启动强制性的贸易平衡调整,以促进全球经济的企稳复苏。然而,随着危机恐慌期的渡过和后危机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的梯度复苏反而推动了贸易失衡的扩大,国际贸易摩擦全面加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2010年11月召开G20  相似文献   

18.
陈建 《华商》2011,(4):14-16
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在此背景下,咨询管理公司埃森哲日前携手牛津经济学研究院,采用宏观经济模型,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全球经济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并于2011年4月份发表题为《新一波的增长》的研究报告。研究发现,未来十年(2011—2020),全球经济在四大领域潜力巨大,即银发经济、资源经济、多样化的技术以及新兴市场。  相似文献   

19.
政府罕见地犹豫是否要出手重振增长,这是个正面信号过去中国经济总是习惯性地超越预期。但今年,中国经济可能要让人失望了。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可能首次在新世纪中跌破8%。随着全球经济愈加依赖中国经济,这种现象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20.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逾5年。当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世界经济总体图景是,全球经济维持低速增长,而推动增长的力量格局在改变。2013年世界经济继续向下滑行,为金融危机后的最低水平。展望2014年,世界经济前景喜忧参半,整体经济复苏有望加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增速差距将进一步缩窄。但风险因素犹存,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何时并以何种方式退出是世界经济近期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不排除经济形势可能出现反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