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金融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整个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根据福建省相关经济金融统计指标的实证分析,福建省正规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农村金融总体上存在供给和需求双重抑制的问题.面对农村不同地域不同主体迥异的金融需求,作为农村正规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其改革必须改变原先"为农村服务"的模糊定位,要对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对象进行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2.
佘传奇  赵鑫 《特区经济》2011,(9):176-177
我国农村普遍存在供给型金融压抑,农村经济主体资金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只能转而求助于民间非正规金融。本文在对农村民间金融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继续探讨了民间金融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本文认为考虑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现状,民间金融的存在是必要的,但是必须加以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3.
金融兴,则农村兴,金融活,则农业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创建包括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以及农村保险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体制.形成支持农村建设资金循环的长效机制,维护广大农民利益,支持农村和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泽颖 《特区经济》2013,(11):123-125
"三农"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更深入具体地了解新时期我国农村的经济现状与问题,通过在吉林省公主岭市朝阳坡镇岭上村的驻点调研发现:村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逐步提高、全村以种植玉米为主和单产水平逐年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较为完善,同时也存在人口老龄化、青壮劳动力流失、公共财政资金短缺、村集体负债严重、农业社会化服务仍不能全面满足村民需求等问题。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加以重视,通过深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吸引青壮年劳动力回村创业、拓宽农村集体资金的筹资渠道、积极化解农村债务、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措施来解决岭上村的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农村资金需求量越来越大,资金供不应求的状况持续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摸清当前农村资金的需求状况,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最近,我们对山东省昌乐县农村资金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张新美 《特区经济》2011,(2):187-189
本文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通过湖北农村微型企业的实地调研,结合当前我国农村微型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分析了农业微型企业融资供不应求的原因,以期从多方面、多角度探求各种融资方式,为农村微型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7.
郑赟 《老区建设》2006,(4):26-27
当前,“三农”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改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涉及我国的社会安定。真正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才能带来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相辅相承、相互促进。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因农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产业状况,未能提供较完善的服务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重构高效稳健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严仍昱 《特区经济》2006,213(10):212-213
目前,农村公共品严重匮乏,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教育和社会保障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需求,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发展资金也严重缺乏。而现行的投入体制却解决不了农村公共品匮乏问题,因而必须改革农村公共品投入体制。  相似文献   

9.
胡善良 《湖南经济》2002,(12):50-51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业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的博弈也日益激烈,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特别是信贷资金的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农村金融资源相对短缺矛盾突出,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金融障碍障碍之一: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资金匮乏与农村资金大量外流的矛盾十分突出,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向大中城市的转移,县域经济中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被基本上堵死了,在国有商业银行“抓大放小”信贷政策的背后,伴随而…  相似文献   

10.
王丽芳 《中国经贸》2014,(19):261-261
农村的“三资”管理,即资金、资产、资源,一直是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中农民群众最敏感、最关注的问题。能不能将农民集体的资金、资产和资源合理的管理和分配,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的同时,也是推进国家农村建设和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本文就农村“三资”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概述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办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对资金的需求日趋旺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促进资金回流农村地区。如何形成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奖金链,是涉及诸多领域的重要课题。[编按]  相似文献   

12.
曹力群 《乡镇经济》2009,25(5):F0002-F0002
一是要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大力培训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货组织,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的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历来都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注重对农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本应用于“三农”的信贷资金被分流和转移的现象较为突出,农村信贷资金的供给难以满足农业发展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农村信贷资金的供需缺口较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一、农村信贷资金投放环境欠佳(一)农村的贫困和乡镇企业经济效益的欠佳使信贷资金缺乏优良的载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贫困现象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但农村的扶贫攻坚任务仍很严峻。乡镇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欠缺…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统筹城乡还是发展合作社,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开远市政府出台多项支持农民贷款的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已经证明了这个观点。目前农村金融资金主要来源于三个主体:农民、政府和商业金融机构,分为固定资产投入和流动资金投入,总投入很少。农民本身没有太多资金,政府近年强调重视农业,重视农村的发展,财政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但相比于需求而言,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5.
范川琪 《中国经贸》2010,(20):145-146
当前,农业经济发展资金短缺,农民融资难等问题成为严重制约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瓶颈。在政府金融制度安排不完善的情况下,主要建立在亲情、乡情等血缘、地缘关系基础上的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和融资活动得以生存并迅速发展。客观地来说,非正规金融组织在扩大农村生产经营资金、活跃农村金融市场、提高金融效率、尤其是促进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等发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运行极不规范,存在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非正规金融的特点出发,主张因势利导,为非正规金融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个合适的制度和社会环境,通过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扩大农村信贷资金供给,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对经济欠发达典型地区——甘肃省具有代表性的8个地区的85家农村中小企业和508户农户进行实地调查,发现目前甘肃省农村非正规金融为满足农户、农村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起到主要作用,并深入剖析其面临的问题.文章指出,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运行体系、拓宽农村民间投资渠道、建立监控民间借贷利率制度和加强监管等是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非正规金融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低收入人口有强烈的贷款需求。一般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以至于这些地方由金融部门提供的金融资源严重不足,使得大多数农户在扩大生产规模,急需要外来资金时借贷无门。在贫困的、经济落后的农村,一些困难农户家庭所取得的年收入,有时连满足最起码的温饱都很困难,遇到生病住院、婚丧嫁娶、子女上学等特殊情况,就更难以应付,于是就产生了向银行借贷的需要。可见,落后的经济水平,是致使农村产生小额信贷金融服务需求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8.
杨明东 《中国经贸》2012,(6):188-188
农业资金审计是国家通过审计机关对所有用于农业项目资金的分配、管理和使用的情况进行审查,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发展。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有直接关系,审计工作如何促进农村发展,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本文主要从细化审计环节、农业专项资金审计上下结合、加强农业资金项目效益、与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坚持跟踪审计这五个方面对加强农业资金审计进行分析,进而为促进农村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是伴随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断发展壮大的,各种不同形式的非正规金融满足了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在特定约束条件下的金融需求,弥补了由国家完全控制的正规金融安排的不足,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内在缺陷限制了非正规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国家需要对其加以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20.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点,农村金融市场的构建和发展无疑举足轻重.而解决农村金融市场上资金贫乏、融资供求矛盾突出等问题,不仅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金融供给总量,更要结合农村金融市场的具体需求特征开展针对性的金融创新,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保障和支持性措施的基础上,构建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及规范下的非正规金融分工有序、互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保证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的结构性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