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欠发达县级市域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以吉首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多地少,正值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欠发达山区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因此,可以通过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来加强用途管制。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以欠发达地区山区的吉首市为例,采用系统聚类法,构建了欠发达县级市域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指标体系,对市域内土地进行功能分区,并根据各区域的不同特点,提出了土地合理利用的发展方向和用途管制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1—2021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对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的研究热点及发展演进阶段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功能分区、土地利用分区和生态功能分区等,其中功能分区类型以主体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分区、旅游功能分区和环境功能分区研究为主,土地利用分区侧重不同空间范围和不同研究视角,生态功能分区以流域水生态功能和湿地生态功能研究为主;(2)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研究发展经历初期探索、急速上升、成熟平稳和快速回升四个阶段,其分别对应强调空间规划初步实施和运用、多功能精细化管理、资源整合与多规合一以及全面实施与成果形成等内容;(3)多规融合的综合功能分区是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的趋势,后期应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理论研究的完整性和深度,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的分类体系,构建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的管制体系,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的科学分类和管控。  相似文献   

3.
科学化不足的问题限制了"规划分区"在土地利用的规划与管制、城乡建设的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应有作用的充分发挥。在文献资料分析、实践经验归纳等的基础上,深入地研究了"规划分区"的理论内涵、理论依据、实践类型和实践操作,以提高"规划分区"理论认知和实践应用的科学化水平。研究指出:1"规划分区"是以土地利用未来综合体为划分对象,在性质上属于土地利用未来分区,是土地利用"通则管制"的载体和依据;2"规划分区"应以土地利用分异、发展和相容三大规律为科学依据;3对于"地域规划分区"与"类型规划分区"、"特征规划分区"与"功能规划分区"等,空间规划应择情选用合适的类型;4"规划分区"实践中应做到基于充分的数据调查和分析、有科学的划分原则和单元系统、进行科学的边界管理、对成果进行科学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4.
国土空间规划视域下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桐  岳文泽  夏皓轩  熊锦惠 《经济地理》2022,42(2):11-17+73
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中国区域发展管理的重要创新,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充分践行主体功能区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当前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践面临科学支撑不足、尺度深化不够、实施保障不强等问题。文章以浙江省为例,基于“要素—空间—功能”的思路构建了一个科学性、精细化和可操作的省级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框架:首先,建立了一个“双评价—三类空间划定—主体功能权衡”的分区方案,强化了主体功能区战略的科学性;其次,在空间尺度上,将传统县级单元深化到乡镇(街道)尺度,满足差异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再次,统筹了上位规划功能定位、三类空间结构、区域协调的综合考量,提升了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可操作性;最后,在此基础上,依据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结果提出未来区域发展差别化引导与管控的政策指引。  相似文献   

5.
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理的基础和前提,而空间管制作为一种有效而适宜的资源配置调节方式,通过对划定片区内的建设管理,来协调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合作市是我国"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城乡一体化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促进生态环境基质的保护。将合作市生态功能区划分为三个一级区(重点保护区、恢复治理区、经济示范区)、6个二级区。相应的将城乡空间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三个分区,按照分区内不同地域的主导功能和空间景观风貌,将三大类分区细分为15个不同的小类,并提出空间管制策略。  相似文献   

6.
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显著,各地区环境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需要优先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同。进行环境管理分区,根据各地区生态环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制订有针对性的环境管理政策,将有效促进我国区域生态环境的整体优化。新区域主义、区域管治和适应性管理为环境管理分区提供了理论支撑,区域管治、跨行政区环境合作以及环境管理政策的适应性都对环境管理分区提出了要求。环境管理分区与环境功能分区间存在紧密地联系,主要表现在环境管理分区能够促进环境功能分区政策的有效落实与不同环境功能区间的协调管理推动环境功能区管理与当地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融合,并提高环境功能区管理政策的针对性。环境管理分区与环境功能分区间又存在显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二者在分区目标、分区方法和分区结果的空间属性等三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7.
主体功能区研究是目前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热点与关键领域.以广州市为例,通过构建侧重于土地利用现状的指标体系,基于公里网格评价单元,利用GIS空间分析,根据资源环境重要度、现有开发密度、未来发展潜力进行次级分区,最后通过三维魔方图聚类和政策强制性区域的主体功能调整,探索面向村级单元实践的市域主体功能区划的方法.区划结果包括2个禁止开发区、3个限制开发区、3个重点开发区、1个优化开发区、1个后备土地区,其结构和布局与广州市城市发展战略一致,有利于广州市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途分区的分析。以国土资源部51号文对新一轮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的具体意见。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管制规则,对新一轮规划编制与实施中借助土地空间分区实现空间布局引导和结构指标控制的分区目的、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9.
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要一环的实施保证体系常常不被重视,笔者在参与众多地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上,认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保障体系包括土地利用分区和分区管制措施、土地整理复垦、荒地开发与中低产田改造等内容。其中的核心部分是土地利用分区和分区管制措施。对每一部分的详细内容作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是科学认识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环境的重要依据.文章通过对鄱阳湖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将湖区划分为微脆弱区、轻脆弱区、中脆弱区、强脆弱区、极脆弱区,分析了各区脆弱性主要成因及其表现.根据各区域的生态环 境分异情况,从湿地生态修复、湿地生态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生态环境教育等方面,讨论了鄱阳湖湿地生态保护问题;结合明晰湿地权属和规范湿地管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生态经济、加强可持续管理立法与执法、实施GDP绩效考核等,探讨了鄱阳湖区生态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三规”协调设想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利  韩增林  王泽宇 《经济地理》2008,28(5):845-848
在当前我国国家规划体系中,国家发展和改革部门组织编制的"五年发展综合规划",建设部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国土部门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占有重要地位,通常称为国家规划体系中的"三规".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三规"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一致性,造成区域发展规划和建设中的多种矛盾.从我国未来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前提出发,考虑"三规"编制和管理的现状,提出了规划重点协调、规划数据协调、规划层级协调模式,对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A reasonable coordination degree assessment of the social-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the resource-environment quality level are essential to ident the key factor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vital 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ing plays a role in spatial coordination mainly' by spatial guidance and restriction, so. the proposal of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ing gives a new train of thought to generate a coordination evaluation of economy-society and the resource-environment system, From the view of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ing that considers resource environmental bearing capacity, existing development density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index system and model of coordination evahtation with a case study on Pearl River Delta. The results have shown: (I) It can reveal the conflicts of economic-social development and resource-environment quality to ac- curately consider resource environmental bearing capacity, existing development densio~ and development po- tential; (2)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social-economy system and resource-environment system in Pearl River Delta continued to decline in the past 10 years. The spatial extent of coordination evoh,es.from coordina- tion in the whole Pearl River Delta to imbalance in the core areas, and at present, the uncoordinated areas have already diffused from core areas to the outlying regions: (3) Most regions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are in uncoordinated condition When considering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economic-social development and resollrceenvironment quality, not as coordinated as some scholars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分区本质上是一个分类问题,应用模糊分类的思想探讨土地利用最优分区数目策略,可为区域土地利用最优区划提供决策辅助。然而,目前关于土地利用分区的研究多是应用传统硬分类的聚类方法,分类数目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忽视了最优分区数目的客观存在。本研究应用因子分析、c-均值和模糊c-均值算法,并在遵循有效最大隶属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土地利用最优分区数目的定量计算方法,并以广东省大埔县土地利用分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的解决小样本数据集的土地利用分区数目最优的难题,同时对海量样本数据集多分类的效果可以提供后评估支持。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分区实践与环境管理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问题是区域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从区域系统发展的角度进行环境分区管理。自然地理分区、生态分区以及主体功能分区等分区实践为环境分区管理提供了基础。文章具体分析了已有的分区原则、分区方法、指标体系,对比研究了环境管理分区的主要内容及分区管理的一般流程和关键问题,对区域环境管理的环境分区以及分区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Property taxes and zoning restrictions are prevalent tools for managing land use. We combine microlevel data on residential subdivision development from the Baltimore, Maryland, metro area from 1994 to 2007 with a competing risks model to examine how both policies influence the density and timing of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Consistent with theory,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impact of both policies on optimal density and timing depends on whether density and time are substitutes or complements in the profit function. Our result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as they provide key empirical insights into how property taxes and zoning interact to influence development patterns.  相似文献   

16.
There are a lot of functions of marine resources. The various and competing conflicts between different users and different sectors in the use of marine resources will cause the disorderly development of marine resources, and even destroy the marine ecosystem. Marine functional zoning is an effective tool to solve the conflict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shortcomings in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n marine functional zoning and its practice. In this paper, a case study on the resource-oriented marine functional zoning of Xiangshan Port is introduced. By the principles of resource-oriented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Xiangshan Port is divided into seven zones, and 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whole port and seven zones are determined by the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alysis. A case study of Xiamen is also introduced for how to integrate marine functional zoning into a coastal city conceptual planning. Under the conservation principle, resources-oriented principle and so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natural ecosystem, social ecosystem and economic ecosystem are holistically analyzed, the urban orientation of Xiamen is determined as a regional international tourism city, and the whole city is divided into five function zones according to its leading industry -tourism. Resource-oriented marine functional zoning has a long-term guidance for sustainable use of marine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a coastal city.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alysis is an effective tool for resource-orientation.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发达地区产业加快向内陆地区转移,县城城镇化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新契机。基于对广东省云浮市的县域经济调查,在县域地方政府行为视角下,分析产业转移对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分析表明,在财税最大化和县域主体功能区实践下,县级政府倾向于发展大型资本密集型工业、建筑房地产业,在空间上则表现出向县城和少数重点镇集中的趋势。产业转移为县域城镇化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动力,以县城为主导,以重点镇为支撑的县域城镇化格局开始形成,农村劳动力,尤其是外出回流劳动力加快向非农产业转移,但资本密集型产业限制了对人口的吸纳,不利于人口的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区域耕地保护补偿分区实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由于我国各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差异,区域间耕地保护补偿关系必然不同。依据外部性理论,采用人均耕地阈值方法,将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划分为耕地赤字区、耕地平衡区以及耕地盈余区,确定了省级层面耕地保护补偿关系。分区结果显示:全国耕地赤字区12个省份,耕地平衡区8个省份,耕地盈余区11个省份,并将补偿分区与我国传统粮食分区进行比较,显示出了我国耕地资源的恶化趋势及补偿的迫切性。分区结果为耕地保护区域横向补偿额度及其流向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