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2000年—2007年的相关数据对房地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得到结论:房地产业与建筑业的关联度最大,关联系数达到0.65,其次是金融业和国内贸易,其关联系数分别为0.64和0.6;此外,与其他行业的关联度也较高,科技业、对外贸易、旅游业、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业、资源环保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与其关联度最弱的是社会福利业、工业和农林渔牧业。由此可见,房地产业是高关联度产业,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业已经被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从各方面对旅游业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旅游业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泛的产业,仅仅单独研究旅游业是不够的,因此有了“大旅游”“超旅游”等概念,对旅游业的产业关联效应的研究也应运而生.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从概念界定、研究方法、旅游产业的关联方式、产业的波及效应、产业融合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汪贵浦  李丹琳  潘龙 《技术经济》2014,33(10):76-82
利用2002年、2005年和2007年浙江省的投入产出表,测度上述3个年份浙江省的产业关联度和梯度,并进行产业分类。结果显示:利用产业梯度测度方法可直接抓住对地区经济发展最有影响力的产业,其测度效果优于产业关联度测度方法,但产业关联度测度在产业分类上具有优势。根据关联度进行排序,同时进行梯度测度,对照验证发现:浙江省的化学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建筑业是对其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支柱产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电子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制造业等是对其经济增长贡献快速增长的产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农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贡献虽然有所减小,但其稳定经济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基础,通过提供旅游服务满足旅游消费者"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种需求的综合性产业。因而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度极高,而人们对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尚无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是关联度紧、拉动力强、就业容量大、经济效益好的综合性产业,其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被誉为“朝阳产业”、“无烟产业”。旅游业也是一个地方闪亮的名片,旅游业繁荣与否,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6.
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构建FDI、后向关联与产业集聚的互动模型,并利用中国制造业2003-2010年30个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后向关联度对产业集聚的作用是U型的,且大多数样本点位于最低点右侧,产生后向关联陷阱的原因在于政府管制;外资参与对产业集聚的作用是U型的,大多数样本点位于最低点右侧,产生FDI与制造业双重集聚悖论的根本原因在于禀赋约束;后向关联度对FDI与产业双重集聚效应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22个指标体系和现有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关联度与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湖南省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灰色关联度高,耦合作用较强;耦合协调度处于初级协调水平,向更高等级发展的趋势明显,提升空间巨大。因此,就湖南省两大产业耦合发展现状,提出政府应完善激励机制、强化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知识水平等建议,以期为促进湖南省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深度耦合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的文化产业近些年飞速发展,为了能够深入分析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之间的影响关系,采用灰色系统理论,选择文化产业及与其相关的七种产业建立灰色关联模型,截取了2008~2013年的数据,分析其关联程度。分析结果表明,旅游业、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关联度较高,信息业、交通业与文化产业的关联度较低。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是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有效切人点。近年来,新丝绸之路沿线区域旅游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正从相关的旅游部门、旅游研究者的话题发展为各级政府关注的工作议题,沿线相关城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认同旅游业、支持旅游业。  相似文献   

10.
胡瑞冬 《经济师》2012,(7):221-222,225
黑龙江作为煤炭资源大省面临着资源转型的决策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黑龙江省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协助决策者对产业结构进行及时的调整。文章以2007年黑龙江省42个部门投入产出表为依据,从不同的角度用多个指标对旅游业进行后向关联、前向关联和波及效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旅游业与交通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等产业形成了一个循环的产业链条,旅游业对这些产业的推动和拉动作用明显,加快旅游业的发展能有效地促进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同时,在此基础上为黑龙江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2002年、2007年和2012年辽宁省投入产出表为数据基础,并运用RAS法编制了2015年辽宁省投入产出延长表,通过构建投出产出模型,计算辽宁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间的消耗系数和分配系数、需求率和投入率、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进而分析两者的关联程度和融合状态。计算结果表明:辽宁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以前向关联为主,两者关联度较低,主要表现为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的反哺和推动作用;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远低于文化产业对所有产业的平均水平,两者间融合度较弱,且以旅游产业向文化产业的主动融合为主;辽宁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整体上处于低水平不理想的融合状态。文章最后对辽宁省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主导产业的理论分析 最早提出主导产业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艾伯特.赫希曼(A.O.Hirschman)。他主张,应该采取不均衡求均衡的发展策略,供给与需求不一致促进了经济增长。对特定行业的重点投资,使得供过于求,市场不足。这种不均衡因素对关联产业形成一种拉力,促使这些产业的发展,关联产业的发展又使得产业整体趋于均衡,然后再在新的产业层次上确定新的主导产业,重点投资。他在《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了“产业关联度标准”,关联度高的产业对其他产业有比较强的前向、后向、旁侧关联,应该把这种高关联度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对主导产业进行系统分析的是美国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W.W.Rostow),他吸取了熊披特创新理论和赫希曼不平衡发展理论,一方面反映了新古典经济学观点,认为主导产业的高供给形成了需求压力和低价格,促使新产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产业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对产业关联理论和奥运产业关联理论作了简要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奥运会对其周边产业的关联效应,主要包括奥运会对体育业、旅游业、文化业、金融业的关联效应。并对奥运会的产业关联度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得出了不应该只注重奥运会的直接关联效应,还要充分考虑其完全关联效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9,(7)
阐释康养产业概念,提出其具有关联度高、结构复杂、体验度高的产业特征。分析四川省广元市康养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提出塑造全域康养品牌,构建多元化康养产业体系,重组以人文生态文化度假为核心的旅游要素体系,促进康养产业与农业、制造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李朝洪  郑乐 《经济师》2014,(2):188-190
根据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现状的相关数据,以及对投入—产出模型的研究,提出旅游对黑龙江省经济和地区经济贡献度量化指标,计算出其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从而计算出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论述黑龙江省旅游业产业的关联度。为提高本省经济文化发展质量,促进旅游成为新兴支柱产业作出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新疆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通过计算产业关联度,定量及确定新疆旅游产业的前向和后向关联部门,揭示了旅游产业的投入结构和服务去向。通过计算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说明了旅游产业和其关联产业的协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旅游业在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问题,选取浙江省临海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旅游经济学、应用统计学等理论和方法,通过构建旅游经济影响力指数,对临海市旅游活动的产业关联及产业波及效应进行了比较全面、科学、客观的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临海市旅游市场的接入量正在逐渐扩大,旅游业发展潜力极大;旅游业在临海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作用比较明显,但波动较大;临海市旅游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较2013年有较大幅度提高。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从打造多元化旅游产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增加自助旅游服务等方面提出提升临海市旅游经济影响力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与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大量旅游者、旅游企业向特定旅游目的地集聚。引起人们对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为避免简单化地把制造产业集群理论运用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本文对旅游业和制造业产业集群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通过对旅游业和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概念、形成特征和功能的比较,对两类产业集群的异同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山西重点发展旅游产业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经济结构存在过度依赖煤炭行业的弊端,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了山西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关联度,并结合该关联度指标及旅游业本身的特性论证了山西应把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发展,并提出山西重点发展旅游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发展旅游产业大有可为1997年是中国旅游年。旅游产业在当今世界享有美誉,它具有市场容量大、产业关联度强、投入产出率高等特点。据专家测算,旅游业的直接收入每增加1元,商贸、饮食业等产值可相应增加4.3元;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者,社会间接就业者可相应增加5人。旅游业的利润、税收和提供就业机会,都已超过石油、汽车和化工等行业。世界旅游、观光产业会议组织发表的报告表明,1995年全球旅游业总产出已达33800亿美元,旅游收入占经济合作组织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1.6%,全球从事旅游业有2亿多人,占世界就业人口的1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