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目前现金流量表的间接列报法,具体体现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第一部分“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它是以某一会计期间的净利润为起点,通过一系列的调整和计算后,再列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其目的在于揭示按权责发生制确认的净利润与按收付实现制确认的经营  相似文献   

2.
现金流量表正表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采用直接法列报,而其补充资料中的"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则采用间接法列报,两种方法列报的结果应相互核对,后者对前者进行补充说明。本文以会计分录的形式,重点对补充资料中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项目的调节过程进行定性分析,便于广大会计学习者能更好地运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规定,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的“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采用间接法编制。所谓间接法是以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益、费用、营业外收支以及应收应付等项目的增减变动,据此计算并列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利润表反映的净利润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制定的,其中有些收入、费用项目并没有实际发生现金流人和流出。净利润计算公式为“净利润=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经营活动产生净利润的现金部分 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的非现金部分) 投资活动产生的净利润 筹资活动产生的净利润”。  相似文献   

4.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规定,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应采用间接法编制。所谓间接法,是指以本期净利润为起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以及应收应付等项目的增减变动,据此列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利润表中反映的净利润是按权责发生制确认的,其中有些收入、费用项目并没有发生现金流入和流出,通过对这些项目的调整,即可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包括三部分,即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量,其中关键是“将净…  相似文献   

5.
编制现金流量表主表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列报方法有两种,即直接法和间接法。这两种方法通常也称为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直接法”一般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算点,调整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间接法”是以  相似文献   

6.
(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间接列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是以本期净利润为基础,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以及应收应付等项目的增减变动,据此计算#列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在于,利润表中反映的净利润是按权责发生制确定的,其中有些收入费用项目并没有实际发生现金流入和流出,通过对这些项目的调整,即可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采用间接法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需要调整的项目可分为四大类:(1)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应加回到净利润中去。例:计提的环账准…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在现金流量表中采用直接法反映现金流量的同时,还要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采用间接法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情况。《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第六章《披露》中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间接法,是指以本期净利润为起点.通过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以及经营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增减变动。调整不属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支出项目,据此计算并列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是现金流量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提供三方面的信息,第一“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向报表使用提供更多的有关企业重大的投资和筹资活动情况的信息;第二“由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通过间接法将以权责发生制基础计算的净利润调节为收付实现制基础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表和补充资料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提供“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信息,并相互验证;第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主要通过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期束与期初的差额得出,反映年度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使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相互勾稽。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经济业务模式下,金融工具在现金流量表中的列报,需要结合具体实务作出相应的判断。本文通过案例,将确认金融资产、确认金融负债、发行看涨期权、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会计等经济业务在现金流量表列报中的实务问题进行梳理。在实务中,金融工具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在主表中通常计入投资或筹资活动。在附表中,应根据其对净利润以及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影响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0.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部分“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就是将利润表中的“净利润”项目按现金制的要求加减有关项目后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并与基本部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相等。为了更清晰地理解“净利润”与净利润之后各项目的对应与勾稽关系,我们不妨  相似文献   

11.
温玉彪 《会计之友》2008,(36):103-104
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是企业三种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会计人员依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计算出来的;而现金流量表主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会计人员按照收付实现制的原则计算得出来的。当利润表申的净利润与现金流量表主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不相等时,应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这里介绍三种不同的调节方法与广大读者商榷。  相似文献   

12.
编制现金流量表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列报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法,二是间接法。直接法是通过现金收入和支出的主要类别反映来自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间接法是以本期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及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据此计算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 (减:增加 )是间接法下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一个项目。经营性应收项目主要指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其它应收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此处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指应收的货款部分,而不包括应收的增值税销项税税额。一、…  相似文献   

13.
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列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法;一是间接法.这两种方法通常也被称为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我国企业在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工作中,既要按直接法进行现金流量表正表的编制,又要按间接法的编制要求编报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这对实务工作者来说是一件较为繁杂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分步调节方法进行逻辑推理,通过建立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数学关系,首先揭示了国际现金流量表(间接法)格式中调节项目设计的问题,然后,按单一明确的调节原因将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调节项目分为六大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新的现金流量表(间接法)格式。  相似文献   

15.
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中,其主表部分的编制方法采用“直接法”,而补充资料表的第二部分采用的编制方法则是“间接法”,但主表部分采用直接法编制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补充资料表第二部分采用间接法编制的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二者结果是相等的。直接法与间接法的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1998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简称“现金表”)指出:“编制现金流量表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列报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法,二是间接法。这两种方法通常也称为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直接法是通过现金收入和支出的主要类别反映来自企业经营...  相似文献   

17.
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是企业三种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会计人员依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计算出来的;而现金流量表主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会计人员按照收付实现制的原则计算得出来的。当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与现金流量表主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不相等时,应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这里介绍三种不同的调节方法与广大读者商榷。  相似文献   

18.
新修订后的现金流量表准则提出:企业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主表采用直接法编制,同时必须采用间接法把企业实现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作为附表,随企业财务报表同时披露。笔者就如何采用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做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为简化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进行了修订。其中补充资料部份是以净利润为基础,加减有关项目后求得,编制难度较大,往往计算出来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与主表编制的项目不符。为求得二者一致,只好人为地在“其他”项目中加以调节,准确程度差。为能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正确编制好补充资料,笔者谈些学习体会。一、以净利润为基础的编制原理补充资料中的“净利润”项目,来自利润表,该表的净利润是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理,将年度内应计入损溢的所有经济业务计算求得,它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  相似文献   

20.
1、计提的坏账准备或转销的坏账。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计提坏账时,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坏账准备”。计提坏账准备导致损益表中的利润减少,企业实际并没有发生现金支出,而编制现金流量表时采用的是现金制,所以采用间接法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应该把这部分管理费用加回到净利润。相反冲减坏账时并没有现金流入,所以应该减少净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