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随着武汉铁路枢纽路网构架进一步扩充,客运系统运能紧张、过江通道能力不足,为解决路网结构缺陷、提升武汉城市群城际铁路断头线的路网功能,阐述武汉铁路枢纽与衔接客运铁路布局既有现状,为应对武汉铁路枢纽客运作业量及过江运量的增长,补强客运系统及过江通道能力,对武汉铁路枢纽客运系统布局与分工提出3个规划方案,经综合比选分析,采用新建新汉阳站和天河北站并将客运系统调整为"四主两辅"方案。研究结论能够满足高品质出行服务需求,对武汉铁路枢纽客运系统布局与分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怀化铁路枢纽“两线一站”项目建设造成的运能紧张问题,分析怀化铁路枢纽内部各线路以及站所布局,计算关键站、线的运输通过能力和利用率,深入探讨怀化西编组站、怀化站及部分咽喉制约枢纽运输通过能力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从设备升级、车流调整、径路优化等3个维度,提出优化怀化铁路枢纽运输组织的2个方案,即:渝怀、沪昆铁路7对普速旅客列车全部由怀化站调整到怀化南站营业;调整渝怀、沪昆铁路5对普速旅客列车由怀化站到怀化南办理客运业务。经过方案的综合比选,最终采用将渝怀、沪昆铁路7对普速旅客列车调整到怀化南站的营业方案。优化方案实施后,怀化铁路枢纽运输通过能力提高了22.6个百分点。优化方案体现了将普速列车调整到高速铁路线上运行的新思路,可为全国铁路枢纽运输能力提升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梧广铁路是川渝云贵大部分地区及桂中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货运交流的主通道,也是川渝云贵大部分地区及桂中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客运交流的区域性便捷普速客运通道,功能定位、分流替代方案、建设方案与主要技术标准相互耦合,需进行统筹研究。结合路网规划,在研究年度路网分工和运量预测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利用南广铁路、“梧州—岑溪—罗定—春湾—永基—广州”铁路通道分流不可行;进而结合运量特点以及是否利用南广铁路,从工程投资、运输组织、运输质量及能力适应性等方面综合比选一次新建双线客货共线铁路和近单远双客货共线铁路两大建设方案;最终推荐近远期工程投资省、运输组织灵活、运输质量高、能力适应性优的一次新建双线客货共线铁路方案。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陕北铁路既处于煤炭资源的富集区,也位于蒙煤南运、疆煤东运的必经之路,区域煤炭运输需求持续旺盛。在阐述区域及周边煤炭产量、外运量、就地转化量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区域及周边路网现状及主要通道能力利用情况,针对区域路网存在外运能力不足、通道互联互通不畅、微循环运转不良等问题和短板,以满足区域煤炭外运和就地转化运输需求以及为周边运输提供通道为目标,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提出提升既有通道能力、加强通道互联互通、畅通区域微循环等具体建议,优化区域路网结构,打造通道、外运、微循环三位一体的现代化路网体系,推动区域铁路高质量发展,助力能源经济转型升级,进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5.
根据天津市区位与经济特征,以及天津铁路枢纽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为适应“双城双港”的战略决策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要求,对天津铁路枢纽总图规划进行调整和优化,提出构建“四主七辅”的客运系统、“一主四辅”的解编系统和“四主四辅四专业”的货运系统布局,协调铁路布局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密切关系,注重“点线”能力协调,使铁路枢纽能力由“限制型”转变为“适应型”,满足规划年度运量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分别从客运、货运、解编作业系统3个方面阐述呼和浩特铁路枢纽概况,在此基础上分析呼和浩特铁路枢纽运量,提出优化运输组织、改扩建呼和浩特西站和在呼和浩特南站新建驼峰3种提高呼和浩特铁路枢纽解编能力的优化方案,通过综合比选,认为近期选用优化运输组织方案更为合理,为改善枢纽解编能力不足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八五”期间我国铁路在各个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论术“九五”期间铁路的发展:强化路网结构,提高铁路综合运输能力;强化客运设施,提高客运能力和质量;加速铁路科技进步,实现铁路发展计算;大力发展铁路信息技术;繁忙干线提高列车速度。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既有福州铁路枢纽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福厦客运专线引入枢纽总图方案应先研究福州铁路枢纽内通道方案,分别确定京福厦通道方案和沿海客运主通道方案,再结合福州铁路枢纽内通道研究的初步结论构建枢纽总图方案。通过在福州铁路枢纽总工程量、运输组织、客运站布局及分工、车站及线路能力适应性、旅客出行时间、与城市规划协调性、综合效益7个方面综合比选2个方案,建议采用京福厦通道利用既有福厦铁路、沿海客运主通道经福州南站方案(方案Ⅰ)。  相似文献   

9.
西安铁路客运系统由于长期未与引入枢纽相关线路同步改造 ,能力严重不足 ,制约了西安乃至路网相关线路旅客运输的发展。目前扩能改造迫在眉睫 ,但改造方案不仅是某个点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用长远的眼光分析 ,准确定位 ,从路网点线协调和现代化城市对旅客运输的需求 ,系统策划客运发展思路 ,逐步实施。  相似文献   

10.
地处路网中部、以水陆联运为特色的武汉铁路枢纽结构复杂,组织难度颇大。针对枢纽特点,探讨铁路企业如何通过优化运力资源配置和运输组织模式,完善枢纽布局和功能,促进枢纽整体效能的释放,提升其服务全路运输大局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1.
铁路枢纽解编系统不仅关系到整个铁路路网的运输效率,而且对铁路枢纽所在地区的资源利用、城市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在分析铁路枢纽解编系统布局规划原则的基础上,从枢纽宏观、系统中观、车站微观3个层次构建铁路枢纽解编系统布局规划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建立铁路枢纽解编系统综合评价模型。以合肥枢纽解编系统布局规划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合肥铁路枢纽内解编系统满足运输需求,规模适应整体路网规划,符合铁路技术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2.
昌赣客运专线引入南昌西枢纽施工组织涉及到昌福铁路、沪昆高速铁路、昌九城际铁路等线路,南昌西站高速场、普速场和动车所,以及京九铁路,施工及运输组织非常复杂。基于南昌枢纽路网现状、昌赣客运专线施工要求的基础上,分析昌赣客运专线引入南昌西枢纽施工工程方面和运输组织方面的难点,从确定整体施工方案、优化信号联锁闭塞施工、充分利用枢纽设备能力进行运输调整、加强施工期间的现场组织和调度指挥等方面提出施工及运输组织优化对策,并对引入南昌西枢纽施工对策进行总结,为后续高速铁路改造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阐述铁路区际运输需求、主要干线通道路网结构及变化的基础上,对现有区际干线通道技术标准不匹配、主要枢纽点线能力不协调、干线通道能力已经基本饱和等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围绕打造区际大通道的任务目标,根据形成区际大通道的必要条件,研究提出打造铁路区际大通道的具体方案,即用足7条新投产通道及与高速铁路平行通道新增运力、精心构建8条未来区际大通道,最后提出配套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京石客运专线将于2012年下半年进入运行试验阶段。在分析北京枢纽主要车站及动车组检修能力现状和运行试验期间北京枢纽能力适应性的基础上,提出对北京南站普速场上水设施进行补强,对枢纽客运站分工进行统筹调整,利用枢纽联络线对旅客列车径路进行优化,合理安排试验列车开行及检修方案等运输调整及能力补强方案。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速、城际铁路等新线的陆续建成,广州铁路枢纽衔接的线路大量增加,既有铁路枢纽的能力、布局和运输组织越来越复杂。为了适应客、货运量的发展,在分析广州铁路枢纽现状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铁路在建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规划要求,提出枢纽规划布局的目标和原则,以及枢纽规划方案,主要解决客货分线,客运市内、货运市外,合理布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成都铁路局客运路网完善发展,满足西南地区日益增加的客运需求,在分析成都铁路局"十二五"期间客运路网取得成就及铁路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按照省市路网、城市群间路网和区域城际铁路3个层次对成都铁路网布局进行分析,提出加快西通道铁路建设、扩能改造成昆铁路和内六铁路、合理规划攀西城市群和川西地区路网规划、加快区域城际铁路建设的成都铁路局路网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兰州铁路枢纽现状及存在问题,规划年度兰州铁路枢纽的铁路网构成,客、货运量预测和运输组织,分析枢纽解编系统、客运系统、货运系统和枢纽货运通道情况,提出兰州北站为路网性编组站,兰州、兰州西站为枢纽客运站,东川站为物流中心,含集装箱中心站和综合贷场,颖川堡、石岗站为枢纽工业站的兰州铁路枢纽总图规划。  相似文献   

18.
邵健 《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28(2):59-60,65
根据成都铁路局的客运现状,分析在运输组织上存在的问题。为提高西南铁路在客运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在路网结构、增加运输产品、更新机车车辆、改善站车服务等方面,提出加强和改进旅客运输组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借鉴国内外学者在大型铁路客运枢纽的设施应急能力方面的研究成果,从应急能力与需求匹配度、节点设施匹配度、疏散流线匹配度3个方面,对大型铁路客运枢纽设施应急能力的匹配度进行研究,阐述应急能力与需求匹配度、节点设施匹配度和疏散流线匹配度的概念与测度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优化模型,在满足疏散流线安全时间的要求下,使大型铁路客运枢纽设施整体协调匹配。  相似文献   

20.
京沈客运专线引入沈阳铁路枢纽后,对该枢纽各条线路径路分工、各主要客运站分工等均有较大影响。通过阐述沈阳铁路枢纽客运专线、客运站概况,预测研究年度客运作业量,分析区间能力适应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沿环城高速公路设西南环线(方案Ⅰ)和沿既有线设西南环线(方案Ⅱ)2个方案,经综合分析比选,推荐方案Ⅰ,并对方案Ⅰ的适应性进行分析论证。研究表明,方案Ⅰ优化了沈阳铁路枢纽的客运站作业分工,提高了铁路枢纽运输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对于快速发展后续项目设计及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