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区域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8年的数据,定量评价我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的物流与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并计算二者的耦合协调度。研究显示:区域物流综合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东部往西部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物流发展水平接近,耦合协调度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物流发展水平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度较低,基本处于失调状态。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与物流发展之间的协调性,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与物流的供需关系出发,构建区域经济和物流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个省区市2005—2014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与物流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呈上升趋势,两系统相关性较强,但处于一种低水平的耦合阶段,空间耦合协调度由西向东呈现出"高-低-高"的发展形势,地区差异明显。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良好区域和较弱区域重点建设、协同发展,完善设施、梯度开发的整体协调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铁路网与区域经济协调、有序、良性发展是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研究铁路网与区域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以新疆14个地州(市)为例,构建铁路-经济发展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建立铁路-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9—2017年间2个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除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和石河子市外,其他地州(市)基本上处于严重失调和极度失调的状态,铁路网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偏低,协调作用不强,铁路网建设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交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基础环节,是扩大循环规模、提高循环效率的重要依托。以我国20个国际交通枢纽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交通区位优势度的评价模型和城市双循环优势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对交通区位优势度与双循环优势度的耦合协调度展开研究,分析两者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国际交通枢纽城市的交通区位优势与双循环优势的耦合协调程度基本处于中低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从空间上看,我国国际枢纽城市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双循环优势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并呈现出明显的圈层结构;交通区位优势与双循环优势的耦合协调度地区分布与双循环优势存在较强的空间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评估区域物流与金融协调发展水平,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出发,构建物流与金融协调发展预测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模型测算新疆2005—2014年区域物流和金融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通过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分别对2015—2019年物流指数与金融指数进行预测,并采用距离协调度模型评估其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总体上,新疆物流与金融发展水平均呈不断上升趋势;2005年以来,新疆物流与金融发展耦合协调状态虽然不断得到优化,但仍处于轻度失调状态。预测结果表明,新疆未来物流与金融系统的协同发展将有较大提升空间。最后,提出促进新疆物流与金融协同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选用我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13省(区市)2011—2020年的数据,从交通运输、绿色经济与科技创新3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复合系统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的基础上,通过Moran’s I指数对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空间自相关性测度,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探究。分析结果显示,3个区域协调发展水平集中于[0.4,0.8]之间且整体趋于下降,华北地区协调发展水平最高,东北地区次之,西北地区最低;Moran’s I指数由0.395波动降至0.293,表明3个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存在空间集聚状态但空间自相关性呈减弱态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总值与耦合协调度呈负相关,企业R&D经费投入、地方财政教育支出与耦合协调度呈正相关。最后,根据上述结论提出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7.
铁路货运效率对绿色物流发展有重要影响,通过构建我国铁路货运效率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和绿色物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熵权TOPSIS法分别测度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铁路货运效率和绿色物流发展水平,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我国铁路货运效率与绿色物流发展耦合协调度,并用障碍度模型进行障碍因子诊断。结果表明:2010—2020年我国铁路货运效率呈先下降后上升态势,绿色物流发展水平呈持续向好态势;铁路货运效率与绿色物流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不断上升趋势,耦合协调等级由勉强协调演变成初级协调,耦合协调度仍有较大优化空间;通过障碍因子分析,发现铁路货运量、人均货物周转量、铁路货物周转量、物流设施用地面积和铁路里程对协调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高速铁路与旅游经济协同发展状态。宏观上,建立耦合协调模型,对江西省高速铁路与旅游经济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高速铁路与旅游经济已由轻微失调向中级协调转化,整体水平还有待提升。微观上,根据时间序列协整分析,探究江西省高速铁路与旅游经济相互促进关系。结果表明,江西省高速铁路与旅游经济互相促进效果有待加强。最后,对江西省高速铁路与旅游经济协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构建包括林业经济活力、林业创新能力、林业生态、林业经济绿色增长、林业从业者生活5个准则层、20个具体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和分析了贵州省2008-2016年的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显示:贵州省林业高质量发展经历了低水平低增长阶段、持续快速增长阶段、中高水平低增长阶段;准则层指标上均处于勉强协调水平,年际间协调度经历了极端不协调、系统失调、一般协调、良好协调的历程。通过研究,文章提出林业高质量发展要注重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内部协调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速铁路行车调度系统是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的核心,其安全风险水平与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作用密切相关。根据高速铁路行车调度系统安全风险分为人为风险、设备风险和环境风险,建立高速铁路行车调度系统风险指标体系,估算风险指标值,确定风险指标权重,构建风险耦合模型。实例分析表明,高速铁路行车调度系统内不同类型风险耦合作用显著,并且多种类型的风险协调发展程度较高,整体协同效应较明显,客观反映了高速铁路行车调度系统安全风险耦合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山东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物流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为切入点,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对2006—2016年山东省17个地市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测度,并对其时间演化特征和空间分布差异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6年,山东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整体耦合协调发展趋势良好,但市域梯度差异明显;2006年、2011年和2016年山东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态势。在此基础上,应加快制定差异化的物流发展策略,积极开展区域间物流业和经济发展协作。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沪昆高速铁路对江西省经济与社会发展多方面的影响,在分析沪昆高速铁路对江西经济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选取区域运输能力、区域可达性、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就业5项指标,结合灰色预测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测算2014年、2015年"无"沪昆高速铁路情况下江西省各项经济发展指标值,并与当年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沪昆高速铁路增强了江西省的运输能力,提高了区域可达性,促进了经济总量的增长,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对江西省就业人员数量的增加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从发展高速铁路经济带、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和增强旅游优势3方面提出发展江西高速铁路经济对策,以最大限度地释放高速铁路正效应。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选取了能够表征两者发展的时间序列变量,运用协同学理论,构建了铁路集装箱运输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协同度量化模型,对近18年来两者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度及协同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客观全面地评价铁路集装箱运输和社会经济耦合因素协同发展水平和状态,表明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和社会经济增长两者密切相关,二者在互动中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由于轨道交通规划与土地开发利用上存在着协调性问题,站点与其周边地区的发展协调状态需要重点评估。以杭州地铁1号线一二期34个站点地区为例,基于多源数据,利用节点-场所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量化评估站点地区发展状态,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站点地区的节点与场所耦合协调度实测分析。结果表明:1号线站点的节点和场所价值目前都处于“从属”和“平衡”状态,但部分站点地区出现失衡倾向;耦合协调性在空间上表现出以主城区、副城为中心圈层结构并呈现梯度递减特征,位于主副城边缘地区站点还有待提升。研究可以为后续站点地区发展评价研究提供一定的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运用新疆2000—2009年的数据,对新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进行纵向比较;运用2007—2009年西北5省区的数据,与新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进行横向比较。研究表明:新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处于西北5省区的较高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规模、水平、发展,以及经济增长的规模、结构、效益等方面构建两者之间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我国1978—2013年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测算及判断。总体来看,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基本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但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使得协调度呈现波动性。  相似文献   

17.
产业融合给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日益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乃至一国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为分析区域物流业与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趋势,从投资融合、人才融合、业务融合及市场融合?4?个维度建立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协同论构建两业融合协调度模型,并以重庆?2000—2015?年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发展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重庆物流业和制造业有序度交替上升,融合协调度不断提高,但融合协同存在波动性且处于勉强协调水平,应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协同水平。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以其效率高、能耗低、污染少等优势,为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带来重要战略机遇。以成渝双城经济圈42个研究区域为例,在对绿色经济效率测度基础上,选取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高速铁路开通是否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产生影响。同时,基于可达性与经济联系强度变化,分析高速铁路开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高速铁路开通对成渝双城经济圈内各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并且财政支持力度大、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污染治理力度大、城镇化水平高、道路交通设施完善的研究区域,其绿色经济效率更高。高速铁路开通使区域可达性每提高1%时,绿色经济效率可以提高0.04%~0.08%;区域经济联系强度每提高1%时,绿色经济效率可以提高0.05%~0.12%。  相似文献   

19.
根据高速铁路列车调度应急处置工作的特点建立列车调度员应急处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采用模糊判断矩阵计算指标权重系数,对调度员的应急处置能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实例表明,该模型对提高高速铁路行车应急处置安全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主分量分析的重庆地区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社会经济发展、物流需求层面和物流供给层面3个方面,构建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分量分析法构建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对重庆市的物流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7年重庆市物流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但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仍较低.综合评价结果可以为重庆地区制定正确、科学、具有竞争力的区域物流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