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12月,随着京广高铁京石段的开通和正定机场高铁站的运营,石家庄正定机场推出了“石家庄机场空铁快线产品”。自该产品开通以来,石家庄机场的空铁换乘旅客屡创新高,空铁联运成为石家庄机场客流量的重要增长点之一。截至2013年8月13日,石家庄机场空铁联运客流量已经突破了8万人大关(据河北机场集团最新统计,截止2013年12月18日,该数值已突破15万人次。——编者注)。  相似文献   

2.
正空铁联运实质上是将衔接机场的铁路系统作为机场的"支线航空"服务,旅客可以通过空铁联运的方式,实现铁路和航空之间的有效换乘。欧洲国家的空铁联运运输模式发展较早,最早可追溯于1959年布鲁塞尔开始实施城市值机服务,由比利时国家铁路提供铁路运输和机场大巴专线服务,地点设于中央车站。1995年法兰克福机场就基本完成了空铁联运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分别于  相似文献   

3.
旅客行程规划是铁路客运服务的重要内容,高效的行程规划算法可以为旅客提供高质量的客运服务信息,设计旅客在枢纽换乘可以提高客流OD的服务频率或减少旅行时间。在阐述直达与换乘相组合行程规划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列车时刻表设计带时间信息的列车服务网,建立包含意愿出发时间与到达时间的旅客行程规划模型,并利用帕累托最优原理,设计直达与换乘相组合的行程规划搜索算法。以我国高速铁路2017年7月的列车时刻表为例,利用旅客行程方案搜索算法计算,结果表明规划直达与换乘相组合的行程方案可以大幅提升客流OD服务频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有关列车停站方案与换乘接续研究中的不足,结合高速铁路旅客换乘需求数据,引入可达性定义,首先建立以运行图可达性最大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其次提出单亲遗传求解算法,并开发列车运行图自动铺画软件,通过对某高速铁路2011年春运期间运行图的下行列车进行优化,在不改变原运行图骨架、满足运行图标尺的基础上,提高了运行图的可达性和列车平均旅行速度。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空铁联运网络性能评价方法,提出构建更合理的空铁联运网络优化建议,通过节点度、最短路径旅行时长,计算城市出行便捷度指标和网络出行便捷度指标用于衡量空铁联运网络性能,设计城市重要度指标用于衡量新增中转城市对于空铁联运网络性能的提升效果。基于铁路12306数据对当前铁路12306空铁联运网络性能进行量化分析,计算比较各城市重要度,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发现并分析对空铁联运网络性能提升较大的城市,提出优化建议。对于城市重要度大于1的城市,建议在部分铁路客运站与机场间新增空铁联运服务以提升网络出行便捷度;对于城市重要度小于1的城市,建议考虑通过优化列车开行方案、增加航班班次密度等方法达到优化空铁联运网络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北京铁路枢纽作为我国最大的铁路枢纽,也担当着重要的中转换乘角色。为提高北京铁路枢纽的中转服务水平、提高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基于列车时刻表,按照"先出发先到达"的原则,同时考虑合理的到发时间,采用中转乘车方案生成算法,得到全国主要枢纽在北京的换乘衔接方案。进而从列车衔接时间、同异站换乘、服务频率、旅行时间、衔接车次性质等方面分析北京铁路枢纽的衔接状况,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旅客空铁联运是一种新型的客运模式,通过高速铁路扩大航空运输的辐射效应,有利于提高旅客空铁联运的市场竞争力。在分析旅客空铁联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基于面板数据计量的机场辐射效应模型,以北京首都机场为中心,天津机场、石家庄机场和太原机场为辐射对象,针对旅客空铁联运机场辐射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开展旅客空铁联运,大型机场对周边机场的辐射效应增强,在缓解大型机场客流压力同时促使周边机场客流提升,进而改善交通运输网络与服务质量,刺激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航空运输系统和高速铁路网络的结合,大多通过新建高速铁路引入既有机场来实现,2个系统如何有效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方便旅客出行,实现优势互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分析国内外空铁联运现状及存在问题,以空铁联运结合较好且对机场既有设施及运营影响较小的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为例,对车站与航站楼相互关系的处理、高速铁路线路局部地段技术标准选择、线路走向与机场总体布局的协调、车站埋深、规模和站型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提出高速铁路引入机场方案研究的总体思路和设计要点,以期为国内研究高速铁路引入既有枢纽机场实现空铁便捷换乘,打造效率优先、安全可靠的空铁联运系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与上海铁路局合作推出的"空铁通"空铁联运产品自5月初推出以来,得到了旅客的广泛认可,承运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为进一步方便在上海虹桥枢纽空铁联运的旅客,该产品近期再次进行升级。从10月23日起,新增昆山、镇江、嘉兴、桐乡为空铁联运覆盖城市。至此"空铁通"已可实现昆山、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嘉兴、桐乡、杭州、宁波和台州十一个城市高铁、动车与上海虹桥、浦东两大机场东航航班的双向联运。可供旅客选择的火车班次超过230班。  相似文献   

10.
为缓解高峰客流拥堵,提高列车服务能力,通过对各种运行列车组在沿途中间站的停站组合分析,推导出始发站列车发车间隔的计算公式。以此为基础,构建以站间服务可达性、列车到达时间、旅客候车时间等作为主要约束条件,旅客旅行时间消耗最小化为目标的非线性0-1规划模型,同步优化城际铁路客流高峰时段的列车停站方案与运行图。根据模型特点设计遗传算法对算例进行求解,验证设计的模型及算法可行,能够为制定城际铁路列车停站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4月12日下午,上海铁路局与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在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上海铁路局还与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空铁联运"产品合作协议,共同约定推出"空铁通"联运产品,以发挥各自优势,为广大旅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旅行服务。  相似文献   

12.
周静  张翔 《交通企业管理》2012,27(10):66-68
空铁联运是指航空运输与铁路运输之间协作的一种联合运输方式,参与者包括民航机场、航空公司和铁路系统等.空铁联运整合航空与铁路的资源,通过优势互补实现高速铁路网与航空运输网的有效衔接,为旅客提供高效便捷的一体化运输服务,从而实现航空与铁路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各机场竞相开设航班所导致的空域航班密度过大及与之相伴的航班延误问题,从需求管理的角度研究空铁联运网络优化及空铁协调下的客运组织问题。在建立由航班、高速铁路和空铁换乘系统构成的复合网络的基础上,以城市圈为区域单元,构建考虑公平性约束和高速铁路对航班喂给条件的上层空铁联运跨域航空服务网络优化模型和下层乘客路径选择模型的双层优化模型,旨在最小化区域间的出行总时间。在实证分析部分,对研究区域进行计算结果分析,并分析公平性指数对区域间运输系统效率的敏感性,为跨域航空服务网络优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空铁联运出行中,为旅客推荐合理的中转城市是用户行程规划中的关键一步。研究基于旅客选择的中转城市数据,运用特征选择与数据处理技术,通过对比支持向量机(SVM)、K最近邻算法(KNN)、随机森林算法(RF)、多层感知机(MLP)和XGBoost模型的实验结果,最后采用结果最优的XGBoost模型对空铁联运中转城市进行推荐。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正确率上达到91.92%,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与优越性;对于采用数据增强后训练的XGBoost模型,大大增加了模型的鲁棒性。在影响因素分析中,结果表明出发与到达的客观属性信息比旅客个体特征贡献度更高,也是首次证明出发与到达的客观属性信息对旅客选择中转城市有重要影响,为空铁联运中转城市推荐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枢纽内跨编组站进行协同配流有助于优化枢纽内的车流接续,提高全局配流质量。引入跨编组站协同配流思想,构建铁路枢纽双编组站静态配流协同优化模型,以最小化双编组站的配流总代价、最大化双编组站的总满轴列车数为优化目标,考虑车流量约束、列车到解编发作业与枢纽小运转列车走行的接续时间约束、出发列车满轴与不违编约束、调机资源使用约束。以列车等级、编组去向数及出发时刻排序作为配流代价。设计理想点算法将多目标转化为单目标进行求解,最后运用算例对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双编组站联合配流相较于两编组站单独配流,可使满轴列车总数增加1列、站存车总数减少13辆、配流总代价降低5.4%,从而达到更佳的配流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重载运输空车调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基于重载铁路具有空车运行方向确定、空车调整以列为单位、空车方向线路通过能力大的特点,结合重载运输装、卸车端的重空车组合、分解的货流流向需求、装卸车时间窗需求,制定大列和小列协同配合的空列车调整方案。以重载铁路一个工作日全部空车列车的总旅行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了一个线性整数规划模型。根据模型特点,基于数学求解器编程对模型进行求解,以获得不同类型空车列车的开行方案。最后,通过一个重载运输通道的空车调配问题进行数据试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出优化的空车列车的调整方案。通过实例验算,该模型能够为重载运输铁路运营企业的空车调整工作起到一定的辅助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客运路网逐步形成的现状下,为充分发挥网络化运营环境下高速铁路的优势,亟需解决基于高速铁路枢纽站的中转换乘方案选择的难题。在阐述高速铁路OD对客流、高速铁路直达运输组织等高速铁路客流组织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高速铁路枢纽站客流中转换乘组织条件,针对高速铁路枢纽站存在多种OD出行、多种换乘方案选择问题构建不同OD乘客在高速铁路枢纽站的换乘方案选择模型,最后选取京津地区铁路枢纽进行实例验证,通过模型求解出京津地区铁路枢纽的主要换乘方案,为京津地区铁路枢纽的高速铁路客流中转换乘方案选择提供研究依据,同时也为其他铁路枢纽站的客流中转换乘方案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铁路到达客流衔接换乘城市公交显著影响枢纽内的交通疏散效率和乘客体验,以往研究将换乘走行时间作为常量或简单函数处理,无法完全真实反映铁路与公交系统的动态关系,换乘衔接仍有优化空间。通过构建phase-type型流体换乘排队网络模型,推导不同换乘客流状态下的换乘走行时间,在此基础上,构建以乘客换乘等待时间成本与企业运营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的综合客运枢纽内铁路到达旅客换乘公交的衔接优化模型,实现了在铁路换乘公交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对动态走行时间的精细化考虑。最后,对成都东站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协调公交车辆到站时间,减小了乘客换乘等待时间,相较于现有运行方案,成本减少了31%,换乘等待时间约减少了62%,证明模型有效。  相似文献   

19.
邢金涛 《空运商务》2012,(18):41-42
2012年内,京石高铁(京石铁路客运专线)将建成通车,河北机场集团正在积极与铁道部门联系,共同推进空铁联运项目建设。实施空铁联运项目将是石家庄机场吸引北京西部、南部旅客到石乘机,方便周边地市人民到石家庄机场乘机出行的重要举措。随着京石高铁开通的临近该项目到了具体实施阶段,需要制定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并尽快落实。  相似文献   

20.
探讨城际通道短距离多线路列车优化问题,建立城际通道高速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提升列车运输效益和服务水平。针对城际通道线路特点,以多线路、多列车类型为基础构造列车流路径网络;分析旅客出行费用偏差,将客票费用偏差和旅行时间费用偏差相结合考虑,通过引入旅客对不同因素的容忍度参数,提出旅客出行需求与运输供给的协同偏差,进而建立供需协同的城际通道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以模拟退火算法为基础,设计模型求解算法。最后通过算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得到的开行方案,能在满足旅客需求条件下,在列车运输效率、运营收益和服务质量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为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