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强调尊重发展规律、讲究发展效益、做到又好又快地发展.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发展理念上要正确处理快与好的关系,在发展道路上要实现根本改变,在发展的国际环境上要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定要结合本地资源、生态及环境承载力,寻找适合当地发展产业,才能真正实现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忠平 《中国市场》2008,(48):120-12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反映了我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依靠三大产业协调带动经济增长,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管理创新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处于经贸结构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贸易手段正日益成为转变经贸增长方式,促进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重要抓手。因此,今后应借鉴与吸纳工业化国家经贸转型节能减排的经验与教训,敢于和善于运用国际贸易中的政策空间,充分把握转变经济贸易增长方式和平衡对外贸易顺差的难得机遇,以绿色贸易促进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缓解资源环境压力,进一步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全方位转变,从根本上破解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资源环境难题。  相似文献   

4.
董俭堂 《商业时代》2012,(29):12-13
本文从宁夏经济高速增长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宁夏经济高速增长背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宁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主要靠增加投入、上新项目,偏重追求规模、数量和发展速度,忽视提高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生产力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农村经济增长质量,走出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发展农村经济的路子.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当前还应重视和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广告大观》2011,(6):84-85
作为全球经济引擎的中国,当下正经历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转方式、调结构和推动新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新的时代主题。与此同时,消费主导市场、品牌推动需求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理念。  相似文献   

7.
何莹莹 《现代商业》2013,(32):82-83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促进我国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对实现我国经济的“中国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和贸易的增长方式展开讨论,首先明晰了我国经济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思路和意义,对我国传统经济建设中制约增长方式转化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最后提出了加强外贸企业改革、提高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档次以及改善投入产出结构等方式,最终实现我国经济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型与改变。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选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途径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调整经济结构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9.
《国际贸易论坛》2006,(1):20-22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首先应该是观念转变.即外贸增长指导思想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外贸增长指导思想经历了从传统体制下“为政治服务”转向为经济建设服务,从以创汇为中心转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两次重大的转变。但是,它又没有摆脱“以物为本”和单纯以贸易论贸易的圈子,掩盖了贸易增长中经济规律如何与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有效结合,这不能不是一个重要的缺陷。从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的高度去思考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首先分析了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原因,指出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是外延式粗放型增长方式,针对此问题,从科学发展观、经济结构升级、发展循环经济和进行体制和机制的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论流通创新与贸易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我国现行经济增长方式的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率,其转变势在必行。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贸易”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而我国也正处于“双盈余”的特殊局面之中且贸易顺差过大。因此,将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视为先导和关键有着必然性与可行性。传统的研究视角均从生产领域出发,但基于“贸易即流通”,完全可以沿着优化流通过程、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的思路,在出口与进口相协同,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相协同,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竞争优势相协同中,通过流通技术、制度、组织的创新来实现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惠新 《商场现代化》2008,(4):315-316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然而在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研究中,注意力集中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且集约与粗放式的界定忽视了经济增长的结构与制度性要素。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及发展经验表明,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拓展到农村区域整体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更符合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应该从生产要素质量提升、农村要素市场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等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具有“保”与“反”的二重性,即在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权益的同时又要反对其权利的延伸与滥用。知识产权的正面作用是可以鼓励创新,促进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知识产权的负面影响是垄断权利的延伸与滥用、驱逐竞争对手和扼杀技术不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而阻碍当地经济增长。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限制知识产权滥用,可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角度来谈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和对策的理解。文章认为,当前在改革中出现的挑战和问题,实际上反映出要如何进一步突破体制障碍、深化改革的问题。而由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能支撑粗放式的快速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出发,推行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环境及资源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发展路径,就成了当前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认为,为保障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要强调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和社会公平这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15.
1、正确认识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我们认为,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属于生产力范畴,本质是发展生产力,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要求,进一步说,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是生产力发展规律决定的.但是,生产力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也就是说,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都是在某种基本经济制度和某种经济体制环境下进行的.因此,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经济体制的转变,必然对生产力发展和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直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一些经济增长事实,并发现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下我国开始出现了经济增长不稳定,增长质量降低等问题。然后分析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对我国造成的不利影响。再通过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的原因分析,发现发展低碳经济将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结果。最后给出了我国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立民 《商场现代化》2007,(24):396-397
科学发展观对经济方式转变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快人才培养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RTY作为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的指标,利用中国2005、2007、2010年的五个具有层次代表性的工业行业(采矿业、化学工业、金属产品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出口、进口、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了中国工业的经济增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工业行业特色为粗放型经济并还在持续向此方向发展,而进口部门的扩张有利于改变中国工业经济的方式,具有积极影响。出口对中国经济转变没有显著作用,而中国对外投资的增加,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9.
国际服务贸易.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迅速提高,已成为世界贸易中增长最快、且最有发展前景、发展空间、发展潜力的对外贸易领域。党的“十七大”把“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作为下一阶段对外开放的重点之一。当前。及时开展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工作,全面准确把握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状况,加快推动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对推进外经贸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浙江为例,限于篇幅,仅采用BOP统计方法.进行服务贸易统计。  相似文献   

20.
朱姝 《市场研究》2014,(4):47-51
本文通过对浙江电子商务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认为电子商务不但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也对经济发展的结构、业态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